![]()
想象一個青少年,似乎總在生病,身上長滿頑固的疣,醫(yī)生卻始終找不出原因。17歲的莎拉(Sarah),來自多倫多,就經歷了這樣的故事,我們稍后會分享她的經歷。她的癥狀指向一種罕見遺傳病——WHIM綜合征,這種病會以復雜的方式影響免疫系統(tǒng)。更令人意外的是,一種叫單克隆免疫球蛋白病的狀況可能會掩蓋WHIM綜合征的低抗體水平,讓診斷變得更困難。那么,WHIM綜合征到底是什么?為什么重要?它又是如何被忽視的?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這個鮮為人知的疾病。
WHIM綜合征是什么?
WHIM綜合征因其四大特征而得名:疣(Warts)、低免疫球蛋白血癥(Hypogammaglobulinemia)、感染(Infections)和骨髓滯留癥(Myelokathexis)。這是一種由CXCR4基因突變引起的罕見遺傳病,CXCR4基因編碼一種在免疫細胞移動和功能中起關鍵作用的趨化因子受體。這種突變導致受體“功能增強”,過于活躍,使免疫細胞(如中性粒細胞)滯留在骨髓中,無法正常進入血液循環(huán)對抗感染。
你可以把免疫系統(tǒng)想象成一支軍隊。在WHIM綜合征中,士兵(免疫細胞)已經準備好,但被困在軍營(骨髓)里,無法趕赴戰(zhàn)場。這讓身體容易受到細菌和病毒(如導致疣的人乳頭瘤病毒,HPV)的侵襲。低免疫球蛋白血癥進一步削弱了身體的防御能力,使感染更頻繁、更嚴重。
單克隆免疫球蛋白病為何讓診斷更復雜
這里有個棘手的問題。像莎拉這樣的WHIM患者可能出現單克隆免疫球蛋白病,即身體由單一類型的免疫細胞產生一種異常蛋白(稱為M蛋白)。通常,這種情況多見于老年人,與多發(fā)性骨髓瘤等疾病相關,但在WHIM綜合征中,它可能在青少年時期就出現。
這為什么重要?單克隆免疫球蛋白病會掩蓋低免疫球蛋白血癥的跡象。血液檢查可能顯示免疫球蛋白(抗體)水平正常甚至偏高,因為M蛋白的存在掩蓋了免疫系統(tǒng)的真實缺陷。這可能延誤診斷和治療,讓像莎拉這樣的患者長期與反復感染斗爭,卻找不到答案。
莎拉的故事:終于解開的謎團
讓我們認識一下莎拉,一位活潑的17歲女孩,熱愛足球,卻總是被健康問題拖后腿。從小,她的手腳上就長滿了怎么也消不下去的疣。她還比同齡人更容易感冒、得鼻竇炎,甚至肺炎。父母帶她看了無數醫(yī)生,但一直沒有答案,直到她被轉診到多倫多的一位免疫學專家。
第一次就診時,莎拉的血液檢查結果讓人困惑:她的抗體水平看起來正常,盡管她頻繁感染。但進一步檢查發(fā)現,她有單克隆免疫球蛋白病——這在同齡人中非常罕見。這種異常蛋白掩蓋了她的低免疫球蛋白血癥。隨后,醫(yī)生發(fā)現她血液中中性粒細胞數量低(由于骨髓滯留癥),并通過基因檢測確認了CXCR4基因突變。終于,莎拉被確診為WHIM綜合征。
確診后,莎拉開始接受治療,包括免疫球蛋白替代療法來增強免疫系統(tǒng),以及控制感染的藥物。雖然疣沒有立刻消失,但她感覺更強壯了,缺課也少了。莎拉的案例說明,WHIM綜合征可能隱藏在誤導性的檢查結果背后,因此了解這種病至關重要。
WHIM綜合征如何影響身體
為了更好地理解WHIM綜合征,我們來逐一解析它的四大特征:
疣:這些疣可不一般。由HPV引起,它們通常分布廣泛、頑固且難以治療,可能出現在手、腳甚至臉上,帶來不適和困擾。
低免疫球蛋白血癥:這是指抗體水平低,抗體是幫助對抗感染的蛋白質。在WHIM綜合征中,某些抗體的生成不足,使身體容易受到細菌和病毒的攻擊。
感染:WHIM患者常有反復感染,從耳部、鼻竇感染到更嚴重的肺炎。這些感染可能頻繁發(fā)生,且難以痊愈。
骨髓滯留癥:這是個獨特的特征。中性粒細胞,一種對抗感染的重要白細胞,被困在骨髓中,無法進入血液循環(huán)。這導致血液中中性粒細胞數量減少(中性粒細胞減少癥),盡管骨髓中其實有很多。
CXCR4基因突變是這些特征的根源。它干擾了免疫細胞的移動,削弱了身體應對威脅的能力。長期來看,這可能導致慢性感染、皮膚問題,甚至增加某些癌癥(如淋巴瘤)的風險。
診斷為何如此困難
診斷WHIM綜合征就像拼一個缺了塊的拼圖。疣、感染和低中性粒細胞這些癥狀可能與其他疾病(如常見變異型免疫缺陷病或慢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癥)相似。而單克隆免疫球蛋白病的出現更像個“干擾項”,因為它可能讓抗體水平看起來正常,醫(yī)生一開始可能不會懷疑低免疫球蛋白血癥。
對莎拉來說,確診花了好幾年。她的初步血液檢查并未顯示明顯的免疫缺陷,因為M蛋白掩蓋了問題。只有當專家深入檢查她的中性粒細胞數量并進行CXCR4基因檢測時,答案才浮出水面。
WHIM綜合征常被漏診或誤診,因為它罕見,且癥狀與其他常見疾病重疊。單克隆免疫球蛋白病在年輕人中極為少見,也讓醫(yī)生容易忽視。
WHIM綜合征如何治療
WHIM綜合征目前沒有治愈方法,但可以通過治療控制癥狀,提高生活質量。常見治療包括:
免疫球蛋白替代療法:通過靜脈或皮下注射抗體,增強免疫系統(tǒng),預防感染。對莎拉來說,這大大減少了她的住院次數。
抗生素或抗病毒藥物:用于治療或預防感染,尤其是對頻繁發(fā)生細菌或病毒感染的患者。
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這種藥物幫助將中性粒細胞從骨髓釋放到血液中,提高抗感染能力。
疣的治療:WHIM綜合征的疣很難消退,但局部藥物、激光治療或手術切除可以緩解癥狀。
監(jiān)測并發(fā)癥:由于WHIM綜合征增加淋巴瘤等癌癥風險,定期檢查和篩查非常重要。
目前,針對CXCR4受體的藥物正在研究中,顯示出希望。未來,基因療法可能糾正根本的基因突變。
這對你有什么意義
你可能在想:“這病這么罕見,跟我有什么關系?”確實,WHIM綜合征全球僅報道了幾百例。但它的意義遠不止于此。它揭示了免疫系統(tǒng)的復雜性,也提醒我們,即使是罕見病也能讓我們更了解健康。如果你或身邊的人有頑固的疣、頻繁的感染或異常的血液檢查結果,不妨考慮WHIM綜合征,尤其當常規(guī)治療無效時。
莎拉的故事還告訴我們,堅持不懈很重要。如果你感覺身體有問題,但醫(yī)生找不到原因,保持追問,尋求專科醫(yī)生(如免疫學家或遺傳學家)的幫助。
與WHIM綜合征共存
對莎拉這樣的患者來說,WHIM綜合征意味著適應新的生活方式。定期就醫(yī)、輸注治療和密切監(jiān)測成為日常。但有了正確治療,很多患者能過上充實的生活。莎拉重返足球場,盡管她需要額外注意避免感染。她還開始分享自己的故事,提高人們對罕見免疫疾病的認識。
情感上,這病也不容易。明顯的疣或頻繁生病可能影響自信,尤其是青少年。家人、朋友和罕見病社區(qū)的支持能帶來很大幫助。
WHIM綜合征的未來
WHIM綜合征的研究還在繼續(xù),科學家們對新療法充滿期待。阻斷過度活躍的CXCR4受體的藥物正在臨床試驗中,基因療法也可能在未來糾正基因突變。這些進展為患者和家庭帶來了希望。
與此同時,普及知識是關鍵。醫(yī)生和患者對WHIM綜合征了解得越多,診斷就能越快。莎拉的故事告訴我們,罕見并不意味著不可見。通過傳播知識,我們能幫助更多人找到答案。
WHIM綜合征是一種罕見但引人深思的疾病,展現了免疫系統(tǒng)的復雜性。它的四大特征——疣、低抗體、頻繁感染和中性粒細胞滯留——可能被單克隆免疫球蛋白病掩蓋,讓診斷充滿挑戰(zhàn)。莎拉從神秘癥狀到確診的經歷提醒我們,堅持和專業(yè)治療的重要性。
如果你或家人有不明原因的感染或頑固疣,不要放棄。尋求免疫學家或遺傳學家的幫助。像WHIM綜合征這樣的罕見病告訴我們,即使是最復雜的謎團,也能用正確的工具和決心解開。
參考資料:Lew J, Adatia A. Monoclonal gammopathy in WHIM syndrome can mask hypogammaglobulinemia. J Allergy Clin Immunol Glob. 2025 Jun 24;4(3):100526. doi: 10.1016/j.jacig.2025.100526. PMID: 40697945; PMCID: PMC1228183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