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語:
少林寺方丈釋永 信再度因生活作風問題沖上熱搜,徹底顛覆了公眾對佛門圣地的印象。
![]()
外界已經把釋永信“如何將少林寺從破敗寺廟打造成商業帝國”的傳奇故事盤出了漿。一切從保護品牌申請商標開始,逐步伸向旅游、文創到餐飲、藥品等等各大領域。圍繞少林寺鋪開的生意究竟有多大?
就這么說吧,國內香客燒香,便宜的400塊,貴的能賣到10萬;武僧團海外演出,年均200余場,單場就能賺個50萬美元。想體驗當和尚?一日禪修200塊,學一小時武術500塊,3天2晚的少林研學游高達3800塊。
還想繼續精進武術?嵩山腳下打著少林名號的武術學校,一度高達200多,現在被整治后也還有20多所(有報道稱,如果算上私人小武館等,總數仍有約五六十所),大約8萬多名中國學生受訓,還有少數外國人。
登封龐大的武術產業,催生了武術教育培訓收入,也極大地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2023年的數據,全國武術培訓市場規模就已經達到450億元,注冊學員突破1200萬人,并預計以每年15%的速度持續擴張。
所以說,從少林寺的禪武文化到遍布登封的武校再到全國的武術培訓機構,這門古老技藝究竟是如何演變為一門現代生意的呢?
主筆/ 脫落酸
文章架構師/ 拓拔野
出品/ 桃李財經
01
武術教育的產業化
從救國強身到電影功夫熱
追溯源頭,中國武校的發展歷史可從1909年說起。
當時,國內正處于內外交困的艱難時期,更多出于強國強種的目的,世代習武霍元甲在上海創辦了精武體操學校,開啟武術教育先河。
霍元甲病逝后,這個學校先后改名為精武體操會、精武體育會,不僅傳授中國傳統武術,也教授近代西方體育項目,提倡德育、智育、體育“三育”并舉”蜚聲海內外。
解放戰爭后,部分武師南遷香港,各門派武術得以相互交流融合。詠春、洪拳等武術流派借助李小龍的電影風靡全球,成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
1977年,少林武術專修院創立(后改名少林鵝坡武術專修院);翌年,少林塔溝武校在登封創立。這兩所武校堪稱我國首批民辦武校。
又一個兩年過去,電影《少林寺》到嵩山取景拍攝并于1982年上映,在那個一張電影票只售兩三毛錢的年代,票房狂攬 1.4 億元。
![]()
少林寺作為武術的起源地,在80年代的功夫熱潮中(如1983年的《霍元甲》、1984年的《笑傲江湖》、1985年的《射雕英雄傳》等影視作品的推動下),被推上了風口浪尖,聲名遠揚。
而河南登封,作為少林寺的所在地,自此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武術愛好者,武校發展在此拉開序幕。
比如號稱登封市第二大武校的少林寺武僧團培訓基地(簡稱武僧團基地),就是釋永信默認徒弟釋延魯舉辦的那所,創辦于1997年。有資料顯示,2018年又更名為“登封市少林延魯武術學校”。
比如創建于1980年嵩山少林寺武術學校,現在又叫登封市少林小龍武術學校。再比如嵩山少林、少林研究、少林塔溝、少林禪武…這些功夫學校的名字往往相近非常容易混淆。
根據小龍武校盧主任回憶,當時武校的分布之密就如同菜場攤位,景區外、207 國道旁、羊腸小道里,隨處可見武校的身影。
02
武校的市場格局
嫡傳派、登封三巨頭、新勢力
從名聲上講,少林“嫡傳”派系武僧團基地(名字有爭議,有資料顯示后期又改名為少林延魯武術學校)曾是武校界的領軍者,卻也承載著一段復雜的師徒恩怨。
![]()
1997年,釋延魯在少林寺附近租賃房屋,創辦了最初的“少林寺武僧培訓隊”,僅有9名學員。有報道稱,少林寺在基地的發展過程中提供了近1500萬元的資金支持。
釋永信默許釋延魯辦學,初衷是借助學校為少林寺武僧團培養人才,同時分擔部分對外演出任務。起初,釋延魯與釋永信關系融洽,武僧團基地承擔了少林寺眾多演出任務。
然而,2012年成為轉折點。釋延魯因結婚生子被少林寺除名,盡管武僧團基地的招生人員仍可進入少林寺招生辦公室招生,但需購買門票,這一狀況持續一年多。年底,釋永信要求釋延魯支付200萬元作為少林寺內招生辦公室的使用費用,釋延魯拒付,招生辦隨后被關,雙方公開決裂。
少林寺發布聲明,否認與任何以“少林武僧”名義辦學機構存在隸屬關系;作為反擊,釋延魯隨后實名舉報釋永信,指控他索要財物、侵占少林寺財產及私生活混亂等問題。對此,少林寺方面則又開始主張武僧團基地是自己委托釋延魯所辦,投資過千萬元,計劃收回。
雙方在辦學出資、借款利息等問題上各執一詞,真假難辨。除卻這場風波,登封武校三十年版圖長期由三大元老主導:
? 少林塔溝武術學校
被當地人稱之為“世界最大武校”,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2008人打太極拳,表演者都來自這所學校。創始人劉寶山出身武林世家,是官方認定的“少林十大拳師”之一。據說塔溝武校在少林寺周邊拆遷時,成為唯一留在山上的學校,足以見證它在當地根基之深。
? 少林鵝坡武術專修院
創辦人梁以全也是“少林十大拳師”之一,曾經是比賽成績最好的登封體委所屬的少林武術體校的校長,后來創辦了鵝坡武術學校。
? 少林小龍武術學校
創辦人陳同山也出身于武術世家,他的兒子釋小龍曾經隨釋永信出訪臺灣,后來成為中國大陸最著名的武打童星。
走出登封,放眼整個中國武術培訓行業,新興勢力正顛覆傳統模式。根據博研咨詢的市場調研,目前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格局:
傳統武館:這類機構通常由資深武術教練創辦,注重傳統武術的傳承與教學。2023年傳統武館的數量約為2.5萬家,占市場總量的60%。
連鎖培訓機構:這些機構通過標準化的教學體系和品牌運營,迅速擴張市場份額。2023年連鎖培訓機構的數量約為1.2萬家,占市場總量的30%。比如連鎖品牌如“龍翔武術”和“少林功夫”等。
線上平臺: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線上武術培訓平臺逐漸興起。2023年線上平臺的數量約為3000家,占市場總量的10%。比如“武道在線”和“功夫學院”等。
03
武校的財富密碼
教育服務、表演經濟、土地交易
第一級:教育服務。
這是產業根基,上文已經說了很多了。
武術學校作為當地一大特色產業,雖然并不是每一個開武校的人都能成功,但據相關報道,自20世紀90年代起,少林寺的旅游收入一度長期穩定地占據登封財政收入的38%。
10年前,當地教體局也算過一筆賬,除了學費之外,如果每個學生每年消費6000元,登封就有4.2億元入賬。
而今,許多武校計劃在2025年漲學費,原本16800元/年的學費將漲至2萬左右。以登封20所武校、8萬多名學生計算,每年學費收入仍可超過10億元。
第二級:表演經濟。
鵝坡武校代表赴外文化交流一百多次;塔溝武校的學生多次代表赴外文化交流,近百名學生被選入冬奧會集訓隊,還曾22次登上春晚舞臺。
![]()
事實上,自1999年釋永信率武僧團登陸英國白金漢宮后,少林武僧團每年在全球巡演超200場,每場演出收入從初期的10萬美元升至近年的50萬美元。
根據2023年一則報道顯示,武僧團的演出總收入達7.2億元,其中海外商演收入占比達65%,毛利率更是高達78%,遠超任何一家表演機構。而這或許來自釋永信對武僧團“巧妙”的成本控制:
眾所周知普通演藝公司是要支付演員演出費等多種成本的。但武僧團的演員不一樣,她們本身是寺廟成員,薪資算在寺廟日常開銷里,演出時只需承擔差旅費和場地分成,成本大幅降低。這樣,武僧團演出成本比普通演藝公司低五成以上,利潤自然更多,且這些利潤都歸寺廟所有。
第三級:土地交易與新校區建設。
根據登封市公共交易資源中心信息,2021年,嵩山少林武校以4900萬成交價拿下一塊100畝的土地;2023年,登封市塔溝武術培訓學校以3367.8萬元競得土地;2024年,嵩山少林武校再次以1849.26萬元的成交競得土地,少林小龍武術中等專業學校以2179.95萬元的成交價拿下新的地塊。
一來武校買地后建設新校區,可以擴大規模,增加學位,吸引更多學生,從而學費收入增加。 二來隨著城市發展,土地價值提升,武校土地可轉讓或開發獲利。若武校買地價低,未來土地增值,可賣地賺錢;再者新校區場地可辦商業演出、比賽、培訓等,收活動費。還能吸引企業合作,獲贊助、合作分成等,增加收入….不難看到,武校買地賺錢的主線邏輯還是很多的。
04
與時俱進的 AI滲透
智能化教學系統、線上武館、虛擬武館
中國武術與功夫的話題熱度一直很大,在今年的WAIC大會上,中國電信人工智能研究院(TeleAI)還展示了一款叫 “功夫 boy” 的機器人,會武術動作,還能完成“分鐘級”的表演。
當然,功夫與AI的結合案例早在2022年就有了,當時,詠春拳已經開始借助現代科技的力量進行數字化傳承和推廣
香港樹仁大學和詠春體育會合作的“穿梭半世紀”詠春展覽中,就設有VR區域,參觀者能“穿越時空”到詠春體育會旺角會址,體驗詠春拳法。
即通過VR技術,創建虛擬的詠春拳館或場景,學習者可以身臨其境地感受練習詠春拳的氛圍,與虛擬環境中的教練或對手進行互動練習。
前段時間,上海體育大學和百度 AI 聯合搞了個 “非遺武術大模型”,用簡單的話說,還是想利用 AI 技術來傳承和傳播武術。
![]()
這個模型可以用來教人學武術,幫助糾正動作,還能回答武術相關的問題,總之就是讓武術的學習和傳承變得更智能、更方便。而且這個模型就在當時的百度 AI 開發者大會上展示了。
可以看到,武術可以與AI結合,幫助輔助訓練(動作捕捉與評估、個性化訓練計劃、模擬實戰環境),在理想的設想中,未來的智能化可以滲透到產業全鏈路,實現教學創新:
?智能教學系統:AI可以構建武術動作數據庫,對武術動作進行分解、識別和評估,一些企業推出了武術對手模擬器等產品,幫助練習者更好地模擬實戰環境;在管理端,利用消課系統自動排課,降低管理成本了;在營銷端,利用大數據分析生源分布,機構據此優化選址,同樣可以降低獲客成本。
?虛擬教練:開發虛擬教練系統,利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為學員提供豐富深入的理論知識講解,解答學員問題。虛擬教練還可以通過動畫、視頻等多種形式,展示武術動作和技巧,輔助教學。
?在線學習平臺:通過整合AI技術,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資源和互動功能。學員可在線觀看教學視頻、參加虛擬訓練課程、與教練和其他學員交流互動等,突破時間和空間限制。目前微信上已經出現了不少與“武術”相關的小程序。
05
釋永信事件背后的
武校傳承與商業困境
武術這張招牌文化的深厚底蘊毋庸置疑,但一旦與商業捆綁,便會隨之暴露出諸多問題。
現在的家長愈發理性,不再輕信將孩子送入武校便能成就如李連杰般輝煌人生的說辭,反而擔憂孩子畢業后僅能從事保安或健身房教練等職業。
盡管國家力推“普職融通”政策,武校試圖通過掛靠中職、開設普高班,以武術和文化課突圍,但好老師難招、課程體系難調,很殘酷的一個事實是,學生底子也薄,更多時候可能補都補不上。
尤其是封閉式管理方式,曾經是武校特色與賣點,如今卻因學生打架、教練收紅包等負面傳聞不斷,淪為眾矢之的。
![]()
武校一直想靠著武術+文憑兩頭吃。然而武術濾鏡不再,文憑又拼不過普通高中。
為了維持發展,部分武校選擇買地擴建、提高學費,不料卻陷入土地成本攀升、生源銳減的泥潭。
傳統盈利模式難以為繼,商演與春晚等曝光機會有限,留給武校破局之路不多了:
要么徹底轉型,把武術變成體育特長、藝考賽道,真正補文化課短板;要么縮編求生,關掉偏遠校區,裁掉冗余教練,從武林門派變成小而美的培訓機構。
否則,即便擁有像少林寺這樣響亮的名號,也難以應對時代的變遷和發展的需求。
部分參考資料:
《釋永信未了局:少林想要奪回釋延魯名下武校,然后呢?》-澎湃新聞記者.段彥超 魏凡
《釋永信“緋聞”,有背景無答案》-三聯生活周刊.楊璐 龔融
? 「桃李財經」用心出品
桃李年終策劃
桃李實驗室
桃李商觀 · 產業觀察
AI教育 · 產業觀察
教育營銷 · 產業觀察
「桃李財經」——打造教培圈最火的社群矩陣。目前已組建45個精準社群,匯聚15000位教育行業創始人、投資人、從業者,全部100%實名制。請加桃李財經運營合伙人@木陽 微信,實名驗證后一起進群交流學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