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寫的太長了,做個精簡版,詳細的在這里:有一個算一個,“傳統武術”都是假把式,并沒有真功夫
昨天在“三巴掌”的事上,有人問我#傳統武術#——是假把式,還是真功夫。
W君的態度,不拐彎,不粉飾:有一個算一個,無論中外,所謂“傳統武術”都是假把式。別急著罵,先想想。人嘛,該浪漫的時候可以浪漫,但一到認知問題,最好停下聽別人吹,自己去找證據。
![]()
真正的“武術”只有一個定義——殺人。它是用于暴力沖突的技術體系。能不能稱為“真武術”,有三個底層標準:實戰有效、可復制、可驗證。能在真實環境下打贏的叫有效;普通人能學會的叫可復制;能在對抗中驗證的叫可驗證。脫離這三點,剩下的都是健身、表演或情緒安慰,不是武術。
從這一點看,古人其實沒有機會形成真正的“武功體系”。生理上,他們普遍吃不飽,營養失衡。糙糧、野菜、缺蛋白、少脂肪,骨頭脆、肌肉弱、反應慢。身體沒發育好,談什么修煉?所謂“窮文富武”,說到底是營養門檻——吃得起肉、請得起師、練得起閑,才配練武。對普通人來說,練武只是另一種消耗生命的方式。
社會層面更殘酷。冷兵器時代的社會是高風險社會,戰爭頻繁、徭役沉重、疾病橫行,三十歲入墳算長壽。你指望一個為了生計日夜勞作的農人“十年磨一劍”,那是笑話。練武要有時間,而時間是特權。能系統訓練的,只有貴族和職業武人;民間所謂“高手”,多半是傳說。
真正的戰場更無浪漫可言。戰陣從來不是單挑,而是組織與兵器的博弈。冷兵器時代的戰爭靠的是陣法、兵種和紀律。長槍方陣、弓弩壓制、騎兵沖擊才是主角。個人格斗技巧在戰場上毫無意義,能出拳的距離早被槍矛覆蓋。古人重軍制輕武技,因為朝廷要的是軍隊,不是武俠。真正能打的,都被編進了軍制,民間碰不到。
而軍中的“武技”也極其簡單:刀砍、矛刺、盾擋,僅此而已。那是配合陣列的動作,不是套路。一個士兵若真在方陣里耍“八方藏刀式”,多半先誤傷自己人。古代戰爭是紀律與屠殺的結合,不是炫技的舞臺。
民間的“武藝”也不過是雜糅的身體經驗。靠不斷試錯、碰運氣去摸索“什么動作能打中人”。那其實是一種早期的“算法訓練”:上萬人用不同姿勢、不同套路、不同理念去亂摸,也能偶爾摸到一點“接近正確”的東西。只是他們沒有驗證機制,沒有錄像,沒有統計。那些有效的動作無法積累,也無法驗證,最終只剩“口傳心授”的神話。
真有用的“武功”,得靠殺人來驗證。但問題是——哪來那么多冤魂讓各門派去練?每一次試驗都是一次死亡,代價太高。沒人能用弟子的尸體堆出最優解。更諷刺的是,這種驗證是雙向的。你能殺別人,別人也能殺你。一次成功的動作,不代表下次還能活。古代沒有試驗統計學,也沒有安全測試場。于是,武術這門“技術”永遠停留在玄學階段。
到了明清,情況更極端。明朝是中央集權的高壓國家,軍事是軍的,武力是官的,私練武裝屬重罪。你要真敢在嘉靖年間開宗立派、招徒傳藝,不等江湖找上門,錦衣衛先到。那不是比武論道,那是結黨聚眾。明律明文寫著:“私習武藝,聚徒成眾者,以謀反論。”你練拳,等于結社;傳心法,等于傳信號。練武成了一種高風險投資——十年練不出飯吃,一朝還可能掉腦袋。
那么古代習武有沒有上升通道?有,但不是靠打贏。君子六藝里的“射”“御”象征的是貴族的修身,不是殺敵的本領。練射箭是禮儀,駕車是修養,更多是“體面地會武”。真正能改變命運的,是“武舉”——但武舉考的也不是拳法。漢唐看臂力,宋元比騎射,明清量弓步、擲石、騎射。那是儀態與體能,不是功法。閉門練武十年,朝廷可從不看。
![]()
真正讓“武”獲得浪漫外殼的,是文學。早期小說中的“俠”,并不代表會武功的人。《虬髯客傳》里的虬髯客、“水滸傳”的武松、魯智深、林沖,他們能打,是因為性格與命運,不是師承和心法。那時候的“江湖”,是流浪者、商旅、術士與盜匪的混合圈;“俠”,是以私刑行義的社會角色。韓非子說得最透:“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這句話的意思是:他們擾亂的不是秩序,而是權威。
直到明清小說興起,武俠才變成“文化系統”。《三俠五義》《七俠五義》《蜀山劍俠傳》《七劍下天山》,這些故事把“俠”的暴力浪漫化,給了它體系、門派、心法與奇遇。讀者喜歡的是精神公平——哪怕我天資平凡,也能靠心性成就偉力。文學讓武術成了幻想的平權機制,而非現實的搏擊技術。

真正的現實檢驗出現在1954年。那年1月17日,吳氏太極拳宗師吳公儀在澳門迎戰白鶴拳掌門陳克夫。兩位都是門派代表,算得上武林頂流。結果一上臺——拳法趨于一致。沒有太極的以柔克剛,也沒有白鶴的三關勁力,只剩一場王八拳亂掄。看到錄像,W君都愣了:這不就是菜市場門口的架嗎?當年一天能看六場。
那一戰其實是鏡子,把幾百年的幻想照了個底朝天。人們原以為能看到“氣走周天”的奇跡,結果看到兩個掌門滿頭大汗、亂拳相交。神話在擂臺上塌陷,只剩力量、速度、膽量這些最原始的現實。
到了現代,社會機制更穩定了,暴力壟斷徹底。誰還敢用人頭驗證“功法”?真正能打的被軍警系統吸納;民間的,只能留在健身、套路和電影里。現代社會沒有人會容忍你“以修煉為名”去打死人。于是,那些自稱練成絕學的“大師”,都只能在講臺上表演,而不是擂臺上驗證。
所以你看,無論古今中外,真正的“傳統武術”都不存在。存在的,只是文化符號。有人靠它賣情懷,有人靠它謀生。但那不叫“功夫”,那叫“故事”。
浪漫時看金庸,認知時看證據,總是沒錯的吧。
當然了——這,也只是W君自己的觀點而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