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長安汽車集團負責人表示,新央企未來將著力打造智能汽車機器人、飛行汽車、具身智能等新質生產力,探索海陸空立體出行新生態,并加速全球化發展,加快開拓東南亞、中東非洲、中南美洲、歐亞、歐洲五大區域市場。
文丨智駕網 零醬??
編輯丨雨來
從東風汽車集團與長安汽車傳出合并的消息,到合并推遲再到長安汽車升格為央企,朱華榮帶領長安汽車在半年的時間里完成了一段史詩級的逆襲。
7月29日,中國長安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在重慶掛牌成立。
同日,國務院國資委網站中央企業名錄更新,中國長安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入列排序第73位,成為第100家國務院國資委直接監管的獨立央企。
![]()
國務院國資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至此,我國形成中國長安汽車集團、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三大央企汽車集團,將更好助力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發展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品牌。
當然這可能也意味著新一輪整合的開始。
01.
新央企
今天(7月29日),國務院國資委網站同步公布了中國長安的高管名單:
朱華榮任中國長安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趙非任中國長安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董事,提名為中國長安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人選;
譚本宏任中國長安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董事;
賈立山、鄧威、鄧躍明任中國長安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提名為中國長安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人選;
王錕任中國長安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提名為中國長安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總會計師人選;
蒲星川任中國長安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提名為中國長安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人選。
全國組織機構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數據服務中心網站顯示,中國長安汽車集團已完成注冊,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姓名是朱華榮,注冊資本為人民幣200億元,擁有117家分子公司,主要經營業務有汽車整車及零部件、汽車銷售、金融及物流服務、摩托車等。
![]()
中國長安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由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有限公司分立而成,旗下涵蓋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辰致汽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等業務板塊。
辰致汽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前身為中國長安汽車集團有限公司,2025年6月23日,中國長安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更名為辰致汽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此舉被業內認為,是為了騰出“中國長安汽車集團”的名稱,將其用于重整后的新央企。
伴隨著新央企的成立,重慶長安汽車的股權也從兵裝讓渡到新央企,中國長安汽車集團有限公司100%持股辰致,持股重慶長安35.04%。
截至2025年7月28日,長安汽車總市值1326億。
02.
重組&獨立
此次長安升級為新央企始于去年對國有新能源企業的「單獨考核」。
2024年春,國務院國資委主任張玉卓在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首場“部長通道”集中采訪活動上表示:
「國有這幾家新能源汽車企業發展不夠快,不如特斯拉,不如比亞迪。我們調整政策,對中央這三家汽車企業,對新能源汽車單獨考核。」
2024年3月16日,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茍坪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4)上同樣表示,近年來,國資央企把握技術進步和產業變革趨勢,謀劃實施新能源汽車轉型發展戰略。但總體上看,中央企業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步伐還不夠快、成效還不夠明顯,在產品競爭力、市場占有率、前瞻性、引領性技術創新等方面亟須加力加速,奮力追趕。
茍坪表示,要正視央企在新能源汽車發展上存在的差距與不足,加大資源投入,加快轉型步伐,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倍增行動計劃,綜合運用股權投資、基金投資等方式,鼓勵支持央企開展高質量投資并購,專業化整合,加快掌握產業核心資源和關鍵技術。
當月,劉亦功被任命為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周治平被任命為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
兩家央企高管變動被看做是央企改革的先鋒號,行業紛紛猜測,三家央企到底會以怎樣的排列組合形式重組。
![]()
2025年2月9日,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旗下長安汽車、東安動力,東風汽車集團旗下東風集團股份、東風股份、東風科技同時發布公告稱:
「接到控股股東的通知,控股股東正在與其他國資央企集團籌劃重組事項」,并承諾「不會發生實控人變更,不會對本公司正常生產經營活動構成重大影響」。
作為「佐證」,中國兵裝集團和中國兵工集團在2月6日同時宣布,兩家央企要:面向未來,要立足大兵器格局,形成一套工作機制,組建一個工作團隊,開啟戰略合作新局面。
而汽車央企重組的消息隨后也被進一步證實,2025年3月29日,國務院國資委相關人士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正式宣布,對一汽集團、東風汽車、長安汽車三家整車央企實施戰略性重組,目標直指「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掌握自主核心技術、引領智能網聯變革的世界級汽車集團」。
![]()
4月11日,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在2024年度業績說明會上首次公開回應了長安汽車與東風集團的整合事宜,表示相關重組方案已經基本完成。
針對重組可能對長安帶來的影響,彼時朱華榮強調本次重組不會影響長安既定的任何的發展戰略,包括長安既有的品牌規劃、技術規劃、全球化規劃。只會有更多的、更有利于長安發展的因素,來推動長安汽車更強的綜合競爭力,以及更大的歷史發展機遇。
原本行業內已經開始流傳新公司的組織架構任命,但同樣是一紙公文,宣告東風長安的合并以長安成為獨立央企告終。
一場史詩級重組讓位于史詩意味的逆襲。
6月5日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2025年6月4日,本公司接到間接控股股東東風公司通知,東風公司暫不涉及相關資產和業務重組,標志長安-東風重組計劃中止。
同日,兵器裝備集團發布公告顯示將實施分立,其汽車業務分立為一家獨立中央企業,由國務院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本次分立后,長安的間接控股股東將變更為汽車業務分立的中央企業。在此之前,東風為一級央企(副部級),長安則是兵裝集團下屬二級央企(廳局級)。
作為重組的另一個主角,東風集團也在6月26日宣布成立全新公司——「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奕派汽車科技公司」。
03.
新長安
目前,中國長安汽車集團的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均已完成認證,其官方微博賬號和官方微信公眾賬號尚未發布任何博文,而視頻號已經率先發布了7條視頻內容進行預熱,為新集團的傳播打造前期基礎。
![]()
中國長安汽車集團負責人表示:
新央企未來將著力打造智能汽車機器人、飛行汽車、具身智能等新質生產力,探索海陸空立體出行新生態,并加速全球化發展,加快開拓東南亞、中東非洲、中南美洲、歐亞、歐洲五大區域市場。
央視在報道中提到:這次重組是國家推動央企改革、優化國有資本布局的重要一步,也是提升中國汽車產業競爭力的重要舉措。汽車行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整合步伐正在提速。
![]()
在今年六月官宣獨立后,長安汽車在各個關鍵領域加速了布局。
7月9日,長安汽車全球科學與藝術中心在重慶兩江新區魚復工業園正式動工。該項目是長安汽車「十四五」戰略規劃的核心項目之一,總投資14億元,主要建設前瞻技術研究中心和造型設計中心兩大功能板塊。
該中心的建成將重點支撐長安汽車在智能網聯、新能源、飛行汽車及機器人等領域的核心技術研發,同時提升汽車造型設計與工程美學研究能力,推動企業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轉型,打造中國汽車行業的原創技術研發中心和造型設計創新平臺。
該中心未來將與兩江新區現有產業資源協同,形成「前沿技術研究—工程開發—智能制造」的全鏈條布局,助力長安汽車技術升級,進一步提升重慶汽車產業的全球競爭力。
7月14日,長安汽車在三季度全球高職級人員暨職工代表大會上發布《創新創業計劃9.0》,通過效率提升、價值重構、營銷創新與生態構建四大系統性部署,明確了從組織激活到能力躍升的實施路徑。
根據長安此前發布消息顯示,長安汽車在新能源領域上正逐步構建起「技術突破-成本優化-產業落地」的發展路徑。通過「香格里拉」計劃下的「涅槃」專項,實現單車成本下降6700元,顯著提升產品競爭力;同時加速下一代技術布局,其研發的「金鐘罩」全固態電池能量密度達400Wh/kg,續航能力1500公里,安全性提升70%,計劃2026年完成裝車驗證,2027年實現量產。
智能化領域則呈現梯度發展態勢,既確保當前產品競爭力,又為未來競爭儲備關鍵技術。短期聚焦衛星通信、石墨烯座艙等技術的樣機測試與改制;中期依托SDA平臺實現飛行汽車、人形機器人等跨品類兼容,新一代飛行汽車將于年底試飛;長期規劃投入超200億元用于AI大模型研發,推動端到端智能駕駛技術產業化。
更具戰略意義的是其「北斗天樞2.0」智能化戰略的生態化推進。
通過聯合11家車企及騰訊等科技企業構建產業聯盟,長安正推動智能駕駛技術從單點突破轉向體系化發展,計劃2026年實現L3級全場景落地。這種“自主創新+開放共融”的雙軌模式,既確保了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又通過產業共融加速技術商業化進程,展現出央企在引領產業變革中的獨特優勢。
![]()
回看過去三年,長安在新能源領域布了一盤大棋,內部一系列的整合重組形成了新能源汽車三大品牌,并且三大品牌走出了不同的發展模式,打進了不同的細分市場,從二季度開始,長安汽車新能源銷量持續攀升,5月新能源車9.48萬輛,同比增長69.88%,新能源占比首次突破41%;6月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0.08萬輛,同比增長57.11%,環比增長8.81%。
今年上半年,長安汽車累計銷量135.5萬輛,同比增長1.6%,其中自主品牌累計銷售115.1萬輛,同比增長2.6%;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45.2萬輛,同比增長49.1%,成為推動長安汽車銷量增長的重要引擎。
![]()
在升級為新央企后,旗下長安汽車、阿維塔、長安啟源官博均更換頭像、紛紛以「新長安」形象亮相。在中國長安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成立儀式上,深藍汽車CEO鄧承浩發布博文,稱其駕駛品牌全新車型深藍L06亮相。
同日,阿維塔發布未來戰略規劃,宣布已完成三年四車布局,計劃至2030年推出17款全新產品。其數智工廠年產能達28萬輛,目前已進入25個國家,建成55家渠道,目標年底覆蓋50國、超160家渠道。
此外,長安汽車曾表示,公司將加速產業拓展,打造新質生產力。在新汽車(新能源、智能化)等領域投入超2000億元,新增超1萬人的科技創新團隊。預計今年底完成全新一代飛行汽車試飛。到2028年,實現人形機器人生產下線應用。朱華榮曾指出,長安預判,未來汽?就是「可進化的智能汽?機器人」。
從2月份宣布重組,到6月份宣布升格為國資委直管一級央企,再到今天「新央企」掛牌,長安汽車在半年的時間里,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起伏。
![]()
今年上半年,長安汽車累計銷量為135.53萬輛,同比增長1.59%,創近8年新高,銷量累計全口徑對應的匯總收入約為1285億元。其中,自主品牌累計銷量為115.06萬輛,同比增長2.6%;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為45.17萬輛,同比增長49%。
從數據上計算,長安距離「2025的3311目標」(總銷量300萬輛、收入3000億元、新能源汽車銷量100萬輛、海外銷量100萬輛),下半年仍需分別實現51.83萬輛的新能源銷量與160萬輛的總銷量業績,但無論對于朱華榮、對于長安、甚至對于整個中國汽車行業,這都堪稱一個新開始。
【關注智能汽車,關注智駕網視頻號】

關注汽車的智駕時代上智駕網(http://autor.com.cn)
合作or新聞線索提供,聯系郵箱:editor@autor.com.cn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