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圈有一種說法:
茶商賣茶,求著茶客買。大師賣茶,茶客求著買。
然而,現實卻是,錢難掙,茶客已經理性,不愿再為大師虛高的溢價買單。
![]()
大師創業,中道落敗
茶圈是個江湖,常有大師出沒。
某位名聲很猛的茶人,圈內人常說:他是有真本事的,早年在山上賣原料,混山頭久了,懂工藝。
經驗豐富,在坑多水深的源頭,也沒人能坑到他。
![]()
后面遇到幾個大佬,買了很多茶,他也混出頭了,身邊有了簇擁者,自然而然就被捧成大師了。
而且,大師本人注重實干,不像那些江湖半仙一樣玄來倒去。
大師聽慣了吹捧,覺得:自己名聲在外,也很懂茶,在山上不吃虧,品鑒也是一把好手。自己做茶,必然大賣,就有了做茶的想法。
![]()
做茶,初嘗甜頭
大師覺得:臨滄這些山頭茶,名山品質雖然好,但價格太高,應該開發一些不知名的山頭。
大師走進臨滄茶區,到處試茶,終于找到幾個滿意的山頭,茶葉做出來,發樣給朋友們嘗嘗,大家都覺得:好茶好茶,這茶,也不比冰島老寨和昔歸差。
于是,約著合作伙伴投入大把資金,開始做茶。建個不大不小的初制廠,幾十萬沒了。承包茶園,又是幾十萬沒了。
自己的錢花光了,合作伙伴的錢也進去了。
![]()
那年春茶,茶葉終于做出來了,定價的時候,大師覺得,昔歸古樹7000一公斤,自己的茶也不比昔歸差,古樹定個5000一公斤吧,中小樹2000一公斤。
沒想到,很多同行和茶友,紛紛支持大師的事業,說:您的茶,一定得買一公斤嘗嘗。
一個春茶做下來,大師賺了不少錢,一把年紀的人了,站在廠里紅光滿面,常說:做茶葉,也很簡單嗎。
于是,大師順手一揮,把還沒焐熱的錢,又投進去,包更多茶園。
![]()
買茶的人,消失了
第二年春茶,大師的茶葉,銷量下降很多。
到了第三年,茶葉銷量直接攔腰截斷,余糧吃完了,有些入不敷出了。
其實,大家都知道,一開始買茶,是沖著大師名聲來的,買點茶葉,送個人情。
拿到茶葉,一喝,5000塊一公斤的茶葉,茶葉品質800塊,4200塊是為大師的名聲買單。性價比太低,買過一兩次,就不想買了。
但是,大師平時習慣了吹捧,聽不進實話,別人也就不說了。或許是當局者迷,他就是想不通,怎么就變成這樣了。
![]()
雪上加霜的是:茶廠,茶園,運營,場面已經鋪開了。
茶農要生活費,茶廠要水電費,員工要工資,物流包裝也是賬不可細算。
支出如流水,進賬一點一滴,員工工資都要拆東墻補西墻,到最后,工資拖了大半年沒發,只能把團隊解散,還欠了一屁股債。
落寞之余,大師偶爾走進自己的倉庫,看著一大堆賣不掉的茶葉,找出一泡古樹,同行哪里搞點昔歸來對比,自言自語:
我這么好的茶,怎么就賣不動呢?
![]()
吃瓜容易,賣茶難
茶圈大師多,
有的大師有真才實學,有的大師,虛名遠超本事。
如今的茶圈,在學術或工藝上獨有造詣的真大師,有,但非常少。
這類真正的大佬,非但不屑于拋頭露面,還擔心被人知道,打擾了自己的工作生活,總之,真大師非常低調,不屑于攪入茶葉江湖這趟水。
![]()
茶圈包容,樂在吃瓜
茶葉市場,大多數大師,都是混江湖的,說白了,為了混口飯吃。
生活不容易,茶客和茶商也能理解,茶圈很包容,允許各類江湖大師紛紛登場,爭相表演,展示自己的技能。
![]()
有的大師,自帶天生神鼻,聞一聞香氣,就能判斷,這是冰島老寨。
大師喝茶,更是能喝出常人喝不出的東西,第一杯入口,樹齡210年。第二杯入口,這茶有蘭花香,說明茶樹旁邊有一株蘭花。
第三杯入口,直接茶可通神,茶葉里怎么有一股山泉的味道,說明茶園旁邊有一條小溪?
更有甚者,一口下去,你這茶,是早上9點二十采的。炒茶的時候,是用順時針翻炒的。問他怎么喝出來的,因為順時針的茶葉遵循天道,出香快。
果真是,聽大師一席話,就是一席話。
![]()
茶圈的包容之處在于,只要大師敢演,茶客就敢當戲看。
通常,看破不戳破,各取其樂。大師繼續演,茶客繼續看。
但是,這背后有一個隱性邏輯:茶客看江湖大師,只為增添幾分樂趣,說白了,就是吃瓜。
吃瓜又不要錢,真到了掏錢買茶的時候,又是另一回事了。
![]()
買茶,一分貨一分錢
多年以前,喝茶的人仰望大師,覺得大師是個大人物。
在人們的印象中,大師是在某一領域有獨特造詣的人,對大師的尊崇,是內心深處對更高層級的專業與知識的期盼。
那時,大師出來賣茶,茶客求著大師賣給自己。價格,大師說多少,就多少。但凡講價,都是對大師不夠尊重。
![]()
近些年,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多了,這類人更加理性。
大家逐漸對大師祛魅,覺得大師也是兩根肩膀扛一個腦袋,也是個人嘛。
最主要的是,賺錢更難了。錢好賺的時候,大師的茶可以為面子買單。
錢難掙的時候,買茶更加理性,大師的茶,價格虛高,2分品質8分溢價,買這類茶,自己虧,還會被說成人傻錢多。買的人自然少了。
大師的市場,是學歷崇拜和經濟快速發展背景下,涌現在各行各業的泡沫。
隨著高等教育普及和經濟下行,大師坐等茶客求著買茶日子,永遠不會回來。
![]()
對于茶客來說,吃瓜快樂,買茶痛苦。
可吃瓜與買茶,可以共存,一邊看大師表演,一邊找靠譜的茶商買茶。喝茶加看戲,快樂加倍,何嘗不是一種樂趣。
所以,江湖大師,如果選擇喝茶修仙,一口喝出茶湯中氨基酸含量是1.5%,那也是本事,只要大師敢吹敢演,就有人樂意看。
![]()
但是,如果選擇了賣茶,在茶葉產能嚴重過剩和人人思辯的今天,
千萬別以為頂著大師的帽子,就能坐等茶客求著買茶。
茶葉要好賣,品質靠譜,價格合適,缺一不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