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比較關注吉林市的物候,有緣得見“多花之某年春,多果(杏)之某年夏”,也見識了“悠長之某年秋和少雪之某年冬”。若要總結今年的物候特色,恐怕要以夏天的熱為特色。
吉林的熱大致有兩種:一種是炙烤皮肉的干熱,多出現在秋老虎橫行的時節;另一種是粘膩悶蒸的濕熱,是三伏天的鮮明狀態。今年的暑熱自是屬于后者,卻與以往相比來得早、程度烈。
早在入伏之前,市區就有34攝氏度的數日高溫。當時氣壓很低,熏風潮濕,天地如灶頭籠屜,讓人肉體心神都如騰騰然的熱氣,迷離、恍惚。白日里,即便是去江邊乘蔭涼,去高處納長風,仍難免要焦躁著咀嚼苦夏的滋味。
另外,原本北國江城之夏,在太陽落山后會有涼爽的夜風在城市里逐波,可惜今年的夏夜慣常只有燥熱踏浪——接觸體膚后會瞬間冒出一層細密的白毛汗。于是在這揮扇如同撩動火的時刻,市區竟然出現安裝空調要排隊加急的場面。
暑熱中并非沒有疾風勁雨,可那風雨姍姍來,匆匆去,總沒有酣暢淋漓,也不能徹底帶走暑氣,反倒是在雨后讓水汽不斷悶在空氣中,惹得人們煩躁氣短。這種天氣往往會催促人們在夜市上推杯換盞,借涼啤酒、冷飲料消暑降溫,可惜那燥熱偏偏無賴,往年屢試不爽的祛暑妙招,在今夏并不會讓暑熱輕易離人而去。
好在近幾日終于連日陰雨,氣溫也在雨后稍降。然而不降反升的水汽濃度,卻讓我一下子就聯想起自己在南方見識過的梅雨——潮乎乎,讓人難以爽利。天氣預報說這雨還要下些日子,不知這期間會不會有許多人家發現物品發霉。
暑熱還在繼續,好在今年的暑熱雖然猖狂,但終不會由夏到冬,想必堅持過伏天,這方水土總會迎來新變化,故而此時總結夏天并非為時尚早。想想過往,經過長期的歲月洗禮,“于無聲處聽驚雷,于無色處看繁花”已漸漸為更多人明了,于是今夏雖熱卻終是夏天:與濕熱周旋需要“等蟬鳴”的耐力,也需要與天地人斗爭的各式技巧。
更何況在四季分明的吉林市,暑熱總難長久,總會被挨過去……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