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消息,你是不是先一愣,然后笑了?接著,心里可能嘀咕一句:“別說,還真像那么回事兒。”
別急著否認。網上的反應說明了一切。這消息點贊上千,評論區里一片“我信”、“像我們單位”。為什么一個聽起來如此離譜的“段子”,大家伙兒不假思索就信了?甚至沒人跳出來喊一句“不可能”?
![]()
答案扎心:因為設計院的院長,在很多人眼里,早就不是那個讓人仰望的“專業權威”了。想想你身邊的設計院。項目怎么分的?
是不是上面一句話,關系戶先吃飽?資源怎么配的?是不是看誰跟領導走得近?晉升靠什么?真靠你畫圖畫得又快又好?別天真了!
設計協會2022年一份內部調研顯示,超過60%的基層設計人員認為“專業能力”在晉升中層管理者中的重要性不足50%,遠低于“人際關系”和“領導認可”。技術?專業?有時候就是個笑話。
院長這個位子,在很多地方,早就變了味。成了啥?成了個“資源包”。成了個“操盤手”。成了個遠離圖板、遠離規范,整天琢磨怎么把手里那點權力、關系、項目變現的“生意人”。權力越來越大,監管呢?常常是真空。專業出身?責任擔當?早被拋到九霄云外了。
所以,“偷電動車”這種事兒,套在“院長”身上,大家不覺得違和。為啥?因為在大家的認知里,這個角色的行為邊界,本來就模糊不清。
公器私用見怪不怪,裙帶橫行習以為常,分包黑箱操作層出不窮。前陣子住建部通報的某省級設計院違規分包、利益輸送案例,罰單是開了,可當事人呢?
換個地方照樣當領導。一個電動車值幾個錢?在權力尋租的大染缸里,這點“小偷小摸”算個啥?甚至顯得有點“笨拙”和“低級”。
大家信的不是“偷車”這個具體行為,而是“院長干出格事”的可能性。信任?早就塌得連地基都沒了!這個位子曾經代表的技術權威、精神風骨?灰飛煙滅。
![]()
這信任崩塌,是雙向的。上面亂搞,下面心寒。員工看到的,是不公。是付出與回報的嚴重不對等。是專業尊嚴被按在地上摩擦。是問題反映上去,石沉大海,或者干脆成了“刺頭”被邊緣化。
中國建筑學會2023年行業滿意度調查(抽樣5000人)顯示,設計院員工整體滿意度低于60%,對“管理層公正性”的評分更是低至42.3%。段子成了唯一的發泄口。大家哈哈一笑,笑里全是無奈,是麻木。是對整個系統深深的失望。“偷車院長”的瓜,嚼著嚼著,心里就發冷。這哪是笑話?這分明是現實投下的一道扭曲的影子。
所以,當“院長偷電動車”成了大家心照不宣、覺得“合理”的談資時,真正該臉紅的,是那個縱容這一切發生的、潰爛的系統本身!是那些對明顯失范行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搞“內部消化”的潛規則!是那些讓專業價值讓位于權力尋租、讓踏實干活的人寒心的機制!
別只當個笑話看。這瓜,又大又沉,砸的是整個行業的根基。當荒誕成為常態,當段子照進現實,設計院的明天,還能剩下什么?別等到有一天,最荒誕的“段子”,成了最平常的“新聞”。那才是真正的悲哀。
院長偷車?或許是個假瓜。但設計院系統里那些滋生的霉菌、腐爛的角落,卻真實得讓人窒息。該好好清一清了,別讓段子,成了預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