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8歲的明明持續高燒,頸部鼓起鴿子蛋大小的腫塊。
家長原以為是普通腮腺炎,輸液不見好轉,體溫甚至飆升至40℃。
經淮安市第二人民醫院詳細檢查,孩子被確診為“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這就是俗稱的“親吻病”。
![]()
相處需保持距離
親吻病,醫學上稱為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是一種由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引起的傳染病。相關文獻表示,90%的人在成年之前已感染這種病毒,只是多數人感染時無癥狀或僅有輕微感冒樣表現。
該疾病主要經唾液傳播。當感染者與健康人有親吻、共用餐具、分享食物或飲料等密切接觸時,病毒就可能趁機傳播。生活中,情侶間的親吻、家人共用碗筷等,都可能成為病毒傳播的途徑。
![]()
(圖源網絡)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成年人(包括父母)在感到疲倦、免疫力下降或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即使很輕微)時,應特別注意避免親吻嬰幼兒的嘴唇、口周或小手,也不要將食物嚼碎喂給孩子或共用牙刷。對健康的較大兒童和成人,日常社交中的親吻(如臉頰)風險通常很低。
癥狀多樣,易與感冒混淆
感染后,患者會出現多種癥狀。發熱是常見表現,特別是在青少年中。體溫多在38-40℃,且可能持續數天至數周。咽喉會明顯疼痛、紅腫,扁桃體也可能腫大。頸部、腋下和腹股溝的淋巴結會腫大,觸摸時伴有疼痛。
患者還會感到極度乏力,影響日常的生活與工作。在使用某些抗生素(特別是氨芐西林、阿莫西林等青霉素類)后,出現皮疹的風險顯著增加,且皮疹往往更廣泛、更嚴重(麻疹樣或猩紅熱樣)。此外,頭痛、肌肉酸痛、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等癥狀也可能出現。
![]()
(圖源網絡)
診斷時,一般主要依靠血清學檢測(檢測EB病毒特異性抗體,如VCA-IgM),這是確診的金標準。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如免疫功能低下者或癥狀不典型時),醫生可能會進行分子生物學檢測(如EBV DNA檢測)作為輔助。
得病還需及時就醫
目前對于這種病,一般不推薦常規使用抗病毒藥物(如阿昔洛韋或更昔洛韋)。因為研究顯示,這些藥物對縮短病程或緩解癥狀的效果有限或不確切。它們主要用于某些特殊情況,如存在嚴重并發癥(如腦炎、心肌炎)、免疫功能嚴重低下的患者,或慢性活動性EB病毒感染。
因此,以對癥支持治療為主,嚴重并發癥或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考慮抗病毒藥物或HSCT(部分患兒需要HSCT治療)。同時也需充分休息,避免勞累。大多數原發感染患者均能順利康復,并獲得持久免疫力。且大多數急性癥狀一般1-2周內緩解。對于可能引發危及生命或有嚴重并發癥的患者,都需及時就醫。
科學表達愛意,從避免高危接觸開始。健康防線,往往建立在一雙公筷、一個拒絕親吻的溫柔堅持之中——這些微小舉動,終將筑起守護下一代的生命屏障。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感染學組,全國兒童EB病毒感染協作組.兒童EB病毒感染相關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原則專家共識[J].中華兒科雜志,2021,59(11):905-911.
[2]胡興文,周小勤.兒童患者EB病毒感染狀況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8,(03):369-371.
[3]李文益,薛紅漫.EB病毒感染相關性噬血細胞綜合征的發病機制、診斷和治療[J].中華婦幼臨床醫學雜志(電子版),2011,7(02):92-96.
〔免責聲明〕
本文數據更新于2025年07月22日
由 「 皮膚科楊希川教授 」 原創, 旨在為讀者科普
科普 內容不能代替醫生診治意見,僅供參考
如有皮膚問題,請及時咨詢醫生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策劃團隊〕
策劃/編輯:yogurt 審核:李云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