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央媒省媒頻頻聚焦江門市新會區人民法院會城人民法庭,先后獲中央政法委“長安評論”,《人民法院報》四版頭條,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報、廣東政法、廣東高院微信公眾號,新華社、《南方日報》等媒體刊載推薦。
跟著小編一起看看
解鎖新時代“楓橋經驗”密碼

![]()
7月10日,《人民法院報》04版頭條刊登《守護百年陳香》,聚焦新會區法院會城法庭與新會陳皮產業鏈黨委,以及種植鏈、加工鏈、流通鏈龍頭企業黨支部結對共建,通過“四聯共建”機制,構筑起“紅色鏈+司法鏈+產業鏈”陳皮產業保護格局。
7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微信公眾號推送《守護百年陳香》。
7月10日,人民法院報微信公眾號推送《守護百年陳香》。
7月4日,長安評論微信公眾號推送《長安實踐 | 江門新會法院:“樁”點生活 “續航”出行》,聚焦新會法院會城法庭與綜治中心通過“示范調解+批量推進”的方式,調解20余起充電樁押金返還糾紛。
7月9日,廣東政法微信公眾號推送《江門新會法院:“樁”點生活 “續航”出行|“有矛盾糾紛到綜治中心”》。
7月10日,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微信公眾號推送《又一年柑香滿城!》。
6月26日,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微信公眾號推送《陳皮之鄉的“和”密碼》。
![]()
6月24日,新華社推送《這場跨越千里的陳皮糾紛化解了》。
![]()
6月24日,《南方日報》刊登《葵鄉“楓”景 和潤萬家》,深入報道新會法院會城法庭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構建起“源頭預防、分層化解、聯動共治”的矛盾糾紛化解體系,切實守護葵鄉萬家燈火。
六月的柑園里,青綠色的柑果像小燈籠般掛滿枝頭,晨露順著油亮的葉片滾落,空氣里彌漫著若有若無的柑香。
這里是“中國陳皮之鄉”——江門市新會區。這天,新會法院會城人民法庭庭長柯銘培踩著露水走進柑園,手里的筆記本還記著這兩個月以來的調解要點。這場“時令普法”,得趕在小青柑采摘前給鄉親們把損耗率的事說透。
“柯庭長,去年我委托加工小青柑,最后算損耗率時差點打起來!”遠遠瞧見熟悉的身影,柑農陳大姐拎著草帽迎上來,“您今天可得把協會那個標準再講講,咱文化淺聽不太明白。”
![]()
柯銘培笑著翻開筆記本:“放心,我今天帶了圖文版的手冊,咱們對著果樹算細賬……”
田埂上很快圍攏起十多個柑農,有人蹲著用樹枝在地上算數,有人掏出手機錄視頻。陽光穿過柑葉的間隙,在人群中投下斑駁光影。
這樣的場景,在“陳皮法庭”黨建品牌建立后已成常態。
2023年9月,會城法庭與新會陳皮產業鏈黨委,以及種植鏈、加工鏈、流通鏈龍頭企業黨支部結對共建,通過“四聯共建”機制,構筑起“紅色鏈+司法鏈+產業鏈”陳皮產業保護格局。
![]()
法官走訪陳皮企業聽取司法需求
這支由黨員法官牽頭的隊伍深知產業發展的“痛點”:從種植到加工再到流通,每個環節都可能卡著糾紛的“刺”。
今年4月,柯銘培就收到了一份“燙手”的訴狀:柑農老陳和施工隊老黎為10畝柑園開墾工程鬧上法庭。
“簽合同的時候說好挖機干10天給1萬元,現在結賬突然說要按45天算,一下子要我掏5萬多元!這不是明擺著坐地起價嗎?”老陳扯著嗓子說道。
“軟地基平整改造工作難度大、耗時長,45天還是趕工的!”老黎梗著脖子反駁。
雙方在法庭上爭得面紅耳赤,柯銘培決定暫時休庭,將雙方引導至“陳皮法庭”沉浸解紛室,先用一杯陳皮茶緩解雙方的對立情緒。
![]()
法官調解一起陳皮買賣合同糾紛
“先喝杯茶消消氣,咱們慢慢說。”柯銘培泡上新會老陳皮,琥珀色的茶湯在瓷杯里打轉,雙方的聲音漸漸低下來。
趁著這個空檔,他翻開筆記本里夾著的“四聯共建”聯絡表,發現種植鏈黨支部的老黨員陳萬高正是處理這類糾紛的行家里手。“陳萬高有十多年新會柑種植經驗,是老專家了,咱們不妨請他到現場看看,聽聽他怎么說。”
第二天,柯銘培、陳萬高和雙方當事人來到柑園。
“陳師傅,您給看看這片地的開墾難度。”柯銘培說。
![]()
法官組織雙方當事人開展現場調解
“你看這土層,底下全是河涌沉積的軟泥,軟地基開墾需要填平后再平整,干一天的活兒實打實比硬地多費三成功夫。”陳萬高蹲下身扒拉泥土,邊說邊掏出手機調出近期同類工程的報價單,“上個月鄰村類似的地塊,每臺挖機干一天算1300元,他們簽的10天1萬元確實報低了。”老陳趕緊湊過去比對,老黎的眉頭也慢慢舒展。
“如果走鑒定程序,少說也要一兩個月。”柯銘培適時接過話頭,“眼下正是備耕關鍵期,拖下去誤了種植,損失可不止這些工錢。”他拿起樹枝在地上畫起數軸,左邊標著鑒定的時間成本,右邊列著調解的現實收益。
“但45天也確實也超出行業常規。”陳萬高突然插話,“我剛才量了地勢,前半段挖機確實得慢工,但后半段土層變硬了,操作熟手能搶出工時。按我的經驗,合理工期應該在20天左右。你們頭回合作都有疏忽,要不取個中間數?”
最終,在陳萬高的專業意見和柯銘培的法律分析下,雙方各退一步,達成了工程費2.3萬元的調解方案。
![]()
當老陳通過手機銀行轉賬成功后,老黎主動伸出滿是老繭的手:“之前在法庭上嗓門大,您多包涵。”
柯銘培笑著擺手:“你們握手言和,比啥都強。”
像陳萬高這樣的調解專家,在黨建結對共建隊伍里還有4名。自“陳皮法庭”黨建品牌建立以來,會城法庭共與新會陳皮產業鏈黨組織開展結對活動11次,辦理涉陳皮產業糾紛100余件,開展專題普法宣傳35場次。
暮色中的柑園,微風掠過柑葉,發出沙沙的響聲,仿佛是小青柑在舒展地呼吸。當紅色黨旗在產業鏈上高高飄揚,這縷穿越百年的“陳香”,正沿著法治化的軌道,飄向更廣闊的天地。
排版:譚年安
編輯:古慧琳
審校:何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