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東哥解讀電商
作者:李成東、金珊
獨角獸SHEIN正在為時尚產業開辟新路。
讓國內消費者感到陌生的SHEIN,在海外已經家喻戶曉。GlobalData數據顯示,SHEIN以1.53%的市場份額成為全球第三大時尚零售商,超越ZARA和優衣庫,僅次于耐克和阿迪達斯。在全球前十當中,SHEIN不僅增長最快,還是唯一的中國品牌。ECDB最新數據顯示,SHEIN超過沃爾瑪和耐克,成在線時尚新領軍電商,以SHEIN為代表的新一代“按需電商”模式,成為時尚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
今年一季度,我國外貿進出口實現平穩開局。進出口增速逐月回升,進出口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以廣州為例,數據顯示,今年前四個月,全市跨境電商出口同比增長超50%。在廣州的優勢傳統產業中,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額增長超21%,紡織原料出口額增長則更是高達40%。
SHEIN也持續加碼國內供應鏈。據媒體報道,SHEIN在國內持續投資超百億元,加碼以廣州為中心,輻射肇慶、佛山、江門等城市,集“綠色、智能、自動”于一體的智慧供應鏈建設。與此同時,另一則消息也引人注目。SHEIN宣布其2050年實現科學凈零排放目標,以及近期、長期科學減排目標已獲SBTi(科學碳目標倡議組織)批準。
技術創新、培訓支持、工廠擴建、社區公益服務……自2023年上半年宣布5年內投入5億元深化供應商賦能工作以來,截至今年一季度,SHEIN已累計投入資金2.6億元,圍繞四方面持續賦能供應商。SHEIN還另外投入資金,加大了包括屋頂光伏、能效提升等綠色減碳項目在供應商群體中的持續推進,將“綠色”深度融入其“4+1”供應商賦能體系,驅動供應鏈向“數字化、綠色化、智能化”升級,SHEIN正以此構建柔性供應鏈難以復制的長期競爭力。
告別時尚賭局,供應鏈“瘦身”
提到中國的服裝產業,繞不開廣東。中國首家“三來一補”企業太平手袋廠就在虎門誕生,開啟了中國現代服裝產業發展的新篇章。然而,在傳統的生產模式下,服裝行業整體陷入“屯一波貨、賺一波錢、積一批庫存”的怪圈當中。
傳統做法是按季開發款式,從設計到上架耗時三個月甚至更長,單次下單動輒成千上萬件甚至幾十萬件。這也意味著品牌本質是“時尚賭徒”,提前預測未來數月后的流行趨勢,結果可想而知。
在國內A股上市服裝公司當中,欣賀股份、三夫戶外、海瀾之家、愛慕股份、比音勒芬、歌力思、九牧王7家公司的2024年存貨周轉天數分別為533.6天、455.0天、330.1天、326.7天、324.2天、322.1天及316.5天。這也意味著公司生產完的服裝普遍要在倉庫中存放300天以上,才會被賣出去。同樣消費者買到的可能是幾個月前設計的服裝。
服裝品牌的庫存壓力增加,會加重惡性循環。庫存會帶來成本上升,品牌會提前把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調高商品的價格。消費者不僅很難買到最新款的服裝,還要付更貴的價格。同時高庫存也會導致廠商的結算周期變長,回款困難,也會沒有動力創新。
久而久之,服裝上下游發展變得愈發不健康。
2018年,“老服裝人”謝雙濤在廣州番禺的工廠因為不擅長搞關系,總訂單明顯減少。最大的合作品牌出現了稅款問題,另一家合作品牌更是直接跑路了。前端的品牌都很難預測潮流,后端的工廠想要直接嘗試設計就變得更難了。另一名工廠老板高宇,做過國內的電商平臺,也試過貼牌生產,但是最終效果不好,銷售短板非常明顯。
像謝雙濤和高宇這樣的中小廠商開始嘗試和SHEIN合作。
“給錢快,返單多”是不少廠商愿意合作的原因。同時SHEIN小單快反的模式,能把未銷售庫存率降低至個位數,不及行業其他品牌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SHEIN會實時地分析跟蹤時尚潮流,從設計到測款,再到下單、生產、物流等方面實現了全鏈路的數字化。首單一般是一兩百件起訂,如果銷售反饋很好就會立刻追加訂單;如果銷售狀況不達預期就會停止生產。
以前是憑感覺,現在是憑市場。SHEIN的按需時尚模式,從源頭開始,減少服裝行業的高庫存現狀。
從傳統車間到智能工廠,一次數字化武裝
過去廠商很多依賴人工、Excel甚至郵件安排生產,效率非常低。在SHEIN的引領下,服裝行業正在從傳統車間升級為全鏈條的數字化工廠。
“沒做精益化管理之前,車間現場、倉庫缺乏分類管理,導致很多東西不好找到,時間效率低的同時,也容易造成浪費。”供應商謝雙濤表示,“如今在系統里搜一下就知道放在了哪里。”
實際上,轉型并沒有那么容易,SHEIN并不是第一家想出小單快反模式的公司,廣州此前出現過類似的模式最終沒有成功實行。SHEIN成功的核心在于系統性全方位地解決了中小工廠的痛點。
首先,SHEIN將其多年深耕行業自研并不斷迭代優化的數字化工具免費提供給供應商使用。從前端通過實時掌握時尚趨勢以及消費者反饋后,進行較為精準的預測以此來制定后續產品&產品線風格、定位與企劃規劃。進入生產環節后,每個款式的各生產與質量管理環節的要求與標準會通過線上的數字化工具實時同步到各供應商端,供應商通過線上數字化的管理工具進行生產排單、生產管理、及時發現問題并進行調整。
在行業創新打造的柔性供應鏈基礎上,2023年,SHEIN建立首個服裝制造創新研究中心,持續輸出柔性供應鏈標準并探索服裝制造前沿技術,為供應商及產業數字化和精益化升級提供技術、研發、工具等支持,同時兼顧供應鏈人才培養。兩年來,SHEIN已向供應商累計交付了4000多件創新的工具,在這些工具的加持下,在保障品質和效率的同時,簡化工序并降低了技術難度。
例如,SHEIN發明的讓手套縫線圓順的智能生產模板,一鍵啟動智能模板機,針頭隨之沿著模板的手掌輪廓自動縫制,新手也能迅速生產出縫線規整的手套。還有為V領衣服專門設計的“人字車”。V領最下方的“雞心位”很難居中,易歪斜或起酒窩,通過改裝了壓腳、針板配件的“人字車”,車縫師傅得以提前固定住雞心位,機針只需一“踏”,新手也可以輕松完成雞心居中縫制。
SHEIN的背后是上千家供應商工廠,為確保最終品控、統一生產標準并實現快速返單。除了工具的應用,SHEIN也在深入生產環節,培養和輸送人才,優化整個生產流程。
細節決定成敗。斷線、跳線是服裝生產制造中的普遍痛點,很容易導致縫線不均勻、脫線等問題,最終會影響用戶對品牌的信任度。核心原因是縫紉工不了解基本原理,缺少日常管控和故障排除的方法。SHEIN系統性地提煉出設備調試方法與車間管理注意事項,主動對供應商技能人員開展了多期專項賦能培訓。后續斷線次品率大幅下降近60%,跳線次品率下降近50%。
僅今年Q1,SHEIN就開展了近百場的培訓,供應商參與培訓超過5300商次。
很多中小工廠想要完成從傳統小作坊到現代化企業的轉型,面臨的問題是資金的投入。高宇也是從廣州的小工廠起家,也想建設標準化工廠,但是聽說花費不菲,且缺乏指導。在成為SHEIN的瑜伽服供應商后,這家曾經一直夢想打造“高端”生產環境的工廠,恰好遇上了SHEIN計劃投入上億元資金賦能供應商進行工廠的擴建改造。除了直接的資金補貼外,從早期的建廠選址規劃到環境布局、生產流程等全程進行賦能指導。2023年底,高宇按照SHEIN的標準化廠房進行建設,SHEIN提供補貼超過整體裝修費用的四成。“這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高宇表示。
截至今年Q1,SHEIN已幫助像高宇這樣的210多家合作供應商工廠近52萬平方米的廠房實現了升級改造,受益人數超3.3萬人。
此外,SHEIN還出資幫助供應商工廠食堂、宿舍進行升級改造,并通過兒童之家、聚星光、夏令營等項目免費為供應商員工提供公益服務,減少供應商的后顧之憂。通過技術創新、培訓支持、工廠擴建和社區公益項目,SHEIN賦能傳統供應商,幫助他們朝著數字化、精益化、綠色化的現代化工廠轉型。
時尚行業減碳新解
SHEIN正在帶動中國制造走向多元化的市場。綠色低碳的可持續發展,正成為新的競爭力。
近期,SHEIN宣布其 2050年凈零排放目標,以及近期、長期科學減排目標已獲SBTi(科學碳目標倡議組織)批準。這也是SHEIN創新數字化按需時尚模式從源頭減少浪費,以及業務全流程推進綠色減碳的基礎上,在推動ESG與行業綠色可持續升級的又一關鍵行動。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SBTi的減排標準并不容易達成。截至2023年,全球有6040家企業向SBTI遞交申請,僅有3397家企業最終獲得目標驗證。亞馬遜、雅虎日本等多家公司都曾因為沒能完成目標而被移除。
原因在于SBTi把減排分為三個范圍,范圍3難倒了無數企業。范圍1主要是企業自有的排放源產生的直接排放量,例如自營場所產生的碳排放。范圍2是企業外購的資源間接產生的排放量,例如電力使用的間接排放。范圍3則是包含了企業價值鏈中產生的所有其他間接排放量。
范圍3則是重中之重,很多企業都只是參與了產業鏈其中一環,很難號召整個產業鏈一起減碳,SHEIN提供了不一樣的樣本。依托與供應商之間建立的柔性供應鏈和產業互聯網合作基礎,SHEIN深入推進的技術創新引領和多個能效提升項目的加持下,為攻克范圍3減排難題提供了堅實后盾。
最新數據顯示,自2022年起至2024年底,SHEIN面向供應商共實施了650多項節能改造措施,累計助供應商實現減碳量超7.5萬噸,相當于約617萬棵樹的碳吸收量;節水量超過120萬噸,相當于約150個成衣廠一年的用水需求;節電量超過2700萬度,相當于約54個成衣廠一年的用電需求,且累計節約成本近億元。
SHEIN應用創新的數碼冷轉印工藝影響牛仔服裝行業的綠色化轉型。通過數碼印刷替代傳統水洗,減少70.5%用水量,累計節水近2萬噸,并降低能耗與化學污染。其靈活性與SHEIN“小單快反”按需生產模式深度契合,減少庫存浪費,同時為設計師提供復雜印花創作空間。
服裝另一大問題是原材料復雜難回收。
SHEIN與東華大學合作研發新一代聚酯循環技術,可回收廢舊紡織品與PET瓶等消費前后滌綸材料,擴大原料范圍并降低成本。該技術融合物理法與化學法優勢,支持反復回收且不影響材料性能,計劃年內量產。助力SHEIN實現2030年再生纖維替代31%的目標,推動行業循環發展。
2022年以來,SHEIN攜手全球循環經濟技術平臺公司Aloqia(前身為Queen of Raw),持續擴大采購行業其他品牌和商家庫存面料,并在SHEIN的設計師手中重新變成了款式新穎的時尚服飾。根據Aloqia計算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SHEIN累計利用Aloqia的先進技術和網絡采購了超過4.79萬米的庫存面料,這相當于節省超過35.76萬立方米的用水(相當于超7億瓶500毫升的瓶裝水)、減少超7400千克的化學品使用和超過70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
除了推廣、研發和再利用多種環保面料外,SHEIN還對服裝生產制造和質檢過程中正常產生的樣衣、“邊角料”余料等消費前廢棄紡織品以及消費后的廢舊服裝進行循環利用探索。
SHEIN和供應商成為一個新的命運共同體,SHEIN正在通過技術升級,從源頭的模式創新到深入的技術革新,減少浪費并全流程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帶領服裝產業鏈完成一次全新的綠色升級。
SHEIN從一個簡單的品牌,正在轉變為一個服裝產業鏈的賦能平臺。“按需時尚”的模式下,整個產業鏈的產能被合理運用,冗余可以降到最低。這為傳統產業帶的數字化、綠色化轉型,提供了一個新樣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