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華爾街日報》和The Information報道,OpenAI與微軟之間長達六年的合作關系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這兩家公司圍繞OpenAI公司結構重組的談判已持續八個月,不僅未能達成共識,反而矛盾日益加劇。
核心分歧:股權與控制權之爭
談判的核心在于OpenAI希望擺脫微軟的控制,實現向營利性企業的轉型。據知情人士透露,OpenAI提出的方案是:微軟放棄未來利潤分成權利,作為交換在重組后的新架構中持股約33%。這一轉型對OpenAI籌集更多資金和未來上市至關重要。
然而,微軟顯然不滿足于這一安排。根據現有協議,微軟可獲得OpenAI所有營收的20%分成。若按OpenAI預計的2030年1740億美元營收計算,微軟有望獲得高達350億美元的收益。更重要的是,微軟目前持有的股權結構使其未來最多可分得約1200億美元的利潤。
技術合作的重新定義
OpenAI同時尋求修改現有合同的多項關鍵條款。首先是云服務獨家協議:OpenAI希望取消微軟在云端獨家托管其模型的權利,以便與亞馬遜、谷歌等其他云服務提供商合作。目前,微軟是全球唯一可以通過API商業化銷售OpenAI模型的云平臺。
其次是知識產權爭議。OpenAI計劃以30億美元收購AI編程公司Windsurf,但不希望這筆收購被納入當前合同的IP授權范圍。這一要求的背景是Windsurf與微軟自家的GitHub Copilot存在直接競爭關系。
"核選項":反壟斷投訴威脅
面對談判僵局,OpenAI高管近期討論了所謂的"核選項"——指控微軟在合作期間存在反競爭行為。這一舉措可能包括尋求聯邦監管部門審查合同條款是否違反反壟斷法,以及發起公共宣傳攻勢。
![]()
圖:根據 2023 年達成的初步協議,Microsoft 向 OpenAI 提供了 Azure 云資源配額( credits ),用于其模型訓練與部署。
值得注意的是,聯邦貿易委員會已于去年對微軟展開廣泛的反壟斷調查,并在一年多前審查了微軟對OpenAI的投資。谷歌此前也曾游說政府,要求終止微軟對OpenAI模型的獨家托管權限。
AGI定義之爭
雙方分歧還延伸到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定義問題。根據現有協議,一旦OpenAI達成AGI,微軟就必須放棄所有營收與技術權利。但雙方對AGI的實現時間表存在根本性分歧:微軟認為AGI至少還需數年時間,而OpenAI則認為可能已近在眼前。
根據OpenAI文件,AGI的判定標準為系統需具備"為投資人實現最大回報的能力",但兩家公司對當前技術是否符合這一標準仍意見不一。
時間緊迫的重組壓力
OpenAI面臨嚴峻的時間壓力。如果不能在今年年底前完成重組,其400億美元融資輪中的最多200億美元可能被投資人撤回。與此同時,公司每年仍虧損數十億美元,預計在2029年前都無法實現盈利。
自2019年微軟首次向OpenAI投資10億美元以來,這家科技巨頭已累計投入逾130億美元。當初被視為科技史上最成功合作伙伴關系之一的聯盟,如今卻因雙方從合作伙伴轉為競爭對手而關系復雜化。
市場影響與未來走向
這場談判的結果將對整個科技行業產生深遠影響。一旦微軟的獨家云協議松動,亞馬遜和谷歌很可能迅速介入,爭取將OpenAI模型引入自家云服務體系。
盡管雙方在聯合聲明中表示"談判仍在繼續,我們樂觀地認為未來幾年將繼續攜手發展",但據知情人士透露,實質性進展依然有限。這場關乎AI產業未來格局的博弈,其最終結果不僅將決定OpenAI的發展路徑,也將重塑整個云計算和人工智能市場的競爭格局。
本文由「AI 范兒」出品
我每天都在更新,如果你覺得這些內容對你有用,
那我們就加個關注、交個朋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