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歲高齡,仍堅守崗位在臨床一線!
可為什么都86歲了,仍在崗位上,為什么沒有得到尊敬,反而是被罵上熱搜。
如果她只拿一份工資,我舉雙手雙腳五體投地尊敬,
如果既要又要,那不好意思,你的位置應該讓給沒有工作的年輕人!
一邊歌唱著春蠶到死絲方盡的奉獻美學,一邊清退著35歲以上“高齡”的程序員。
我認為完全沒有這個必要,話說回來,老人偶爾到醫院轉轉,作個指導性介紹一下經驗,當然未嘗不可。
可護士不一樣,護士就是以執行醫囑為主。
觀察病情,掛水,使用儀器,都是要親力親為的,哪怕是現在所謂的護理門診,包括造口傷口門診、靜療門診,也是真的要護士護理傷口造口的,真的要換藥的。
沒見過護士站邊上頤指氣使的下命令,指揮下級護士干這干那,還不被人罵的。
86歲的她能干什么?
被稱為“提燈女神”,宣揚南丁格爾精神?
是能扛動機器,還是能扎好針?
是能搬病人翻身?還是能抽血下管?
不能勝任工作,還要占著編制。
所以那些感動中國的頒獎詞寫得越是華麗,當代年輕人越是覺得心寒。
![]()
如果她要是一位醫生,我們不但不罵,反而非常敬佩。
因為醫生是以做決策為主,根據病人的病情制定方案,剩下的可以讓下級醫生執行,這個決策和方案,往往是重點。
像郎景和,1964年畢業于白求恩醫科大學,之后即在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北京協和醫院工作至今。
![]()
人家是真的上專家門診,真的在查房,真的在看疑難雜癥,真的在指導下級醫生的工作。
因為他,宮頸癌實現了全國篩查,痛經有了辦法治療,尿失禁能做手術修復,許多婦科疾病不再需要開腹手術,腹腔鏡下就能解決了。
當然還有很多很多七八十歲的醫生在堅持工作,這才是讓人尊敬和敬佩的。
在這位高齡護士身上,看不見兢兢業業,
看不到南丁格爾,
看不到無私奉獻,
渾身上下透露著四個大字:形式主義。
不符合實情,為了煽情而煽情。
不是年輕人太冷漠,是被忽悠得太久了。
勞模宣傳的背后,是年輕人被沉默;
榮譽故事的光環里,藏著資源的永不流動;
那些動不動就喊“你們不懂老一輩精神”的人,永遠站在食物鏈頂端。
現實生活中就有活生生的例子,我的大學老師,教新媒體課程,
我以為教這種課的老師不說多年輕吧,最起碼對當下新媒體局勢有明確的認知,
而她65歲了,自己也不愿意退休,仍然站在一線,
那好,那就做好一線的本職工作,
可在她的課堂中,沒有學到一絲有用的東西,用的ppt還是18年的,
最終的考試,也是交給年輕的老師批改修正,
自己想上課就上課,工作是一點不做,
反而還給其他老師增加工作量。
所以說上一代的權利還沒有有序的過渡到我們的手里。
我們到底是接班人,還是僅僅是一個干活的?
這位86歲的護士到底是來奉獻的,還是來醫院養老的?
在家養老沒人看管,既沒人陪聊郁悶,又難免遇到突發問題而無人知,在醫院就都解決了。
既領了工資,又有進進出出的病人,醫護人員解悶,又能在身體不適時0耽擱快速就醫。
血壓年輕護士來量,屎尿她們去擦,醫鬧她們去堵,
您卻能每月拿著 8000 退休金 + 5000 返聘工資,她們累死累活才掙 4000!
![]()
比起她,更讓人憤怒的是那些宣傳這種不能干活不能夜班空占著編制尸位素餐86歲老護士的人。
這些人普遍一個特點:十指不沾陽春水,要能力一點沒有,要說辭一套有一套。
他們對人民的所需所想完全不聽不看,沉醉在自己的世界,并自我感動,真以為自己有多偉大,貢獻有多高。
雖然每年都會上演一遍這種畸形秀,每年都能看一遍感動怪胎的宣傳,
已經分不清他們是真的贊嘆這種畸形怪胎,還是在高級黑。
這種屁事不干的人還尸位素餐,連贊美都不留給真正需要的人,真是吸血。
現在病人數量蹭蹭往上漲,醫護人員的增長速度卻遠遠跟不上,這窟窿怎么補?
還有那該死的職業發展受限。
一眼望到頭的職業路徑,微薄的薪水,與付出完全不成正比的回報,
這個崗位應該怎么才能留住人?
長此以往,整個醫療系統的可持續發展都會受到嚴重威脅。
當最優秀的人才都不愿意選擇這個行業,
當在崗的人都想著逃離,
那么未來誰來守護我們的健康?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