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李白的詩,有如蕩一葉扁舟,看汪洋恣肆的大江,浩渺無涯;亦如沐一縷清風,到泰山之巔,看萬山來朝。
![]()
讀李白的詩,我們看得見“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壯闊,也看得見“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孤獨與超脫。
而李白之所以能這樣,是因為他好酒,好游,更愛那自由不羈的靈魂。他也因此而在大唐詩壇博得了“詩仙”與“酒仙”的名號。
也正是因為他好酒,好游,更愛那自由不羈的靈魂。所以在李白的傳奇人生中,留下了一段鮮為人知、令人唏噓的情感插曲。
那么,李白到底留下了一段怎樣的令人唏噓的情感呢?
話說李白曾有過一位溫柔賢惠的妻子,她默默支持著李白,無論是在他得意之時,還是在他失意之際,她都始終如一地支持著他。
然而,李白的心,始終向往著更廣闊的天地,他常常離家遠行,留下妻子獨守空房,忍受著“守活寡”的寂寞與痛苦。
面對妻子的深情與犧牲,李白心中充滿了愧疚與自責。終于,在一個月明星稀的夜晚,他提筆寫下了一首簡短卻深情的詩,表達了自己復雜的心情:
贈內
唐·李白
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
雖為李白婦,何異太常妻。
![]()
想想李白剛出道時,年僅24歲的李白僅憑一柄劍和滿腔的才華,便毅然決然地離開了蜀地,踏上了天涯遠游的征程。
不過,身為劍圣的弟子和渾身都是詩的人,李白可不想做一名游蕩天涯的劍客,也不想做一位名滿天下的詩人,而是想做一個像管樂那樣的肱骨之臣。
因此他遍訪名士,游歷八方,期盼能夠得到貴人的賞識與引薦,從而步入仕途,一展自己的宏圖大志。
然而,夢想的翅膀飛得越高,跌倒在現實的地上時就摔得越疼。所以盡管李白拜訪了權貴無數,卻始終未能得到任何人的幫助與支持。
幾年的時光如屋頂的水珠一般,眨眼之間便滴得一顆不剩。而李白出川時所帶來的錢財,也被他揮霍一空。
后來李白來到了襄陽,在這里,他遇到了一生的摯友孟浩然,兩個志同道合的人便一見如故,迅速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看到李白孤身一人,孟浩然便熱心地為他牽線搭橋,介紹了一門好姻緣。而這門好姻緣就是前宰相許圉師的孫女。
![]()
出身名門的大家閨秀與才華橫溢的青年才俊李白一見面,雙方自然是一見傾心,然后是互訴衷腸,最終是喜結連理。
婚后的甜蜜生活,使得李白與許小姐很快有了愛的結晶,他們的兒子李伯禽與女兒李平陽也雙雙降臨到了人世間。
有了子女與家庭的牽絆,許小姐從一個獨處空閨的千金小姐,變成了一個溫柔賢淑、相夫教子的許夫人。而李白卻心性不改。
他依然豪情如舊,并時常呼朋引伴,縱酒高歌,出游尋覓做官的機會。所以李白回來,要么是酩酊大醉,要么酒氣熏天,很難有清醒的時候。
好在許夫人出身名門,衣食無憂,只是每當她看到丈夫滿身酒氣的歸來時,心中難免泛起一絲絲的無奈、擔憂與哀愁。
而每一次大醉而歸的李白,望著妻子忙里忙外的身影,心中都充滿了無盡的愧疚與自責。
![]()
有一次,再度爛醉如泥的李白又回到了家中,看著任勞任怨的妻子,這位豪情萬丈的詩人終于還是忍不住寫下了這首《贈內》,表達了自己無盡的愧疚:
贈內
唐·李白
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
雖為李白婦,何異太常妻。
這首詩的結構極為簡單,內容明白如話,淺顯易懂。在開頭的“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兩句中,李白描繪了他平常的生活狀態:
一年三百六十日,別人都在為生活而奔波,可他卻日日都忙于喝酒,而且每一次都醉如爛泥。
這樣的描述看起來雖然荒唐不堪,但倒也確確實實符合李白那直爽的性格,這也從另一方面透露了李白為人的真實與不羈。
這兩句詩讀起來輕松幽默,讓人仿佛看到了那個灑脫不羈的李白在酒肆中暢飲高歌的場景,讓人忍俊不禁。
![]()
然而,在這幽默的背后,卻隱藏著李白對妻子的深深愧疚。他知道,自己的這種生活方式讓妻子承受了太多的孤獨與等待。
而這種愧疚感,在“雖為李白婦,何異太常妻”兩句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雖然你是我李白的妻子,但你卻與那太常的妻子又有何區別呢?”
這里的“太常”是東漢的一種官名,職務主要是掌管天子的禮樂祭祀等事務,此處指的是東漢時期的周澤,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工作狂。
不過,身為太常,周澤卻是嗜酒如命,又好齋戒,即使常常臥病在床,他也不忘去寺廟齋戒。其妻可憐其病老之軀,前去看他,他反而大怒,將其妻收送詔獄謝罪。
其迂腐之態,可見一斑。因此,作為太常周澤的妻子,簡直被人們看作是人生之中的大不幸。因為他一年下來,幾乎日日都在齋戒。
此處李白是借用周澤的典故進行自嘲,將自己比作那無情的太常周澤,使自己的夫人長期獨守空閨,形同守活寡一般。
![]()
通過這兩句詩,我們仿佛能看到了許夫人的處境,看到了她在燈火闌珊處默默等待著久久未歸的李白,令人唏噓不已。而李白的這份愧疚之情,也讓人無法不為之動容。
從這一點上來說,李白比周澤更加的有情有義,因為他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認識到了自己對妻子的虧欠,而不是像周澤那樣將自己的妻子收送詔獄。
但可惜的是,李白雖然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但他的那份愧疚之情,僅僅是停留于心中,因為他依舊是“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
所以,詩詞中飄滿了浪漫主義氣息的李白,在家庭與感情中并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浪漫。
不僅不浪漫,而且還荒唐無比,因為他“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因此,當人們讀了李白一生中感到最愧疚的兩句“雖為李白婦,何異太常妻”詩時,不知道讀哭了多少人?
試想一下,天下有哪個婦女能夠忍受自己的丈夫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不在家?不在家做頂梁柱不說,還天天呼朋引伴,縱酒高歌,醉爛如泥,給人帶來無窮無盡的煩惱。
![]()
所以做像李白一樣的人的妻子,心里不知道會有多委屈。就像許夫人一樣,日日獨守空閨,夜夜盼著丈夫回來,好不容易盼回來了,卻早已成為了醉鬼一個,叫她如何能夠忍受?
李白是知錯了,也愧疚了,可他卻是始終都沒能改正過來,直到多年后許夫人因病去世,李白還是依舊天南海北的四處漂泊,與酒逍遙。
讀了這首詩,我們看到了一個更加真實、更加立體的李白。他不僅僅是一位豪放不羈、才情橫溢的詩人,更是一個懂得愧疚的普通人。
通過這首詩,我們也引起了這樣的思考:在追求個人夢想的同時,我們是否應該更多地關注家庭的幸福與和諧?是否應該在自由與責任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使得我們不要像李白一樣,對妻子留下了一個永久的遺憾。
對于這首詩,您又是怎么看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充滿了正能量的精彩留言!
*文中所有圖片來源于網絡,不妥之處請告知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