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財政部5月16日發(fā)布的最新數據,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已經較上個月減少了約189億美元,減少至7654億美元。而英國在增持289億美國國債之后,已經超過中國成為了美國國債的第二大持有國,總持有量達到了7793億美元。日本仍然是美國國債的最大持有國(持有11308億美元美國國債)。
![]()
中國持續(xù)減持美債,核心原因毋庸置疑是美元風險大,疊加美國債務規(guī)模已超36萬億美元,違約風險上升;中國通過增持黃金和多元化資產配置,減少對美元的依賴;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及金融制裁風險促使中國調整外匯儲備策略。
英國的增持動機,主要受脫歐后的金融戰(zhàn)略影響:英國需鞏固與美國的經濟紐帶,吸引更多美元流動性支持倫敦金融城地位,并緩解自身3340億英鎊的到期債務壓力;全球經濟不確定性下,美債仍是短期避險資產,英國作為美元離岸中心承接歐洲資金流入。
![]()
5月16日,國際信用評級機構穆迪宣布下調美國主權信用評級,將美國主權信用評級從Aaa下調至Aa1;美國喪失在全球三大評級機構中唯一的Aaa評級。穆迪高級副總裁威廉·福斯特當時表示,美國政府必須應對處理不斷擴大的預算赤字問題,如果不采取糾正措施,債務狀況將越發(fā)不可持續(xù),也將與AAA評級不符。
美國信用評級全面下調的深層原因原因包括:債務規(guī)模失控,美國聯(lián)邦債務總額達36.2萬億美元,財政赤字持續(xù)擴大,并且這一情況還在惡化;美國政治極化與治理失效,債務上限談判屢次陷入僵局,政策碎片化削弱市場對財政整頓的信心;缺乏中長期財政框架,福利支出(如社保、醫(yī)保)因人口老齡化持續(xù)攀升,占政府總支出的比例將從73%持續(xù)增加;利息負擔激增,高利率環(huán)境下,2024年利息支出占財政收入的18%。
![]()
美國評級下調,暴露了美國財政政策的不可持續(xù)性,迫使政府在高利率環(huán)境下平衡債務管理與經濟增長。若結構性赤字(如減稅、福利支出)無法調整,財政靈活性將進一步受限。
美債作為“無風險資產”的光環(huán)褪色,推動各國加速減持美元資產、探索替代性儲備貨幣(如人民幣、黃金),加速國際貨幣體系多極化。
英國超越中國成為美債第二大持有國,反映了地緣經濟策略的調整;而美國信用評級遭全面下調,則是其債務膨脹與政治失序的必然結果。二者共同指向美國經濟治理能力的衰退,可能加速全球金融格局的重構。長期來看,美國需通過財政改革與政治妥協(xié)重建信用,否則或將面臨更深遠的經濟與金融風險。
![]()
人民幣國際化的機遇,中國央行已在32個國家和地區(qū)設立34家人民幣清算行,跨境支付系統(tǒng)(CIPS)覆蓋全球主要金融中心;2024年貨物貿易人民幣結算占比達26.6%,熊貓債發(fā)行規(guī)模創(chuàng)新高,數字人民幣在跨境支付中試點突破。
隨著美國信用評級下降,美元、美債風險越來越大,人民幣國際化迎來歷史機遇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