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思如
央行發布:2024年老百姓的存款增加了14.26萬億元,人均存款達到10.7萬元,這也是我國人均存款首次超過10萬元大關。
官方表示,原因有三個:
1. 經濟發展得好,大家掙的錢多了,自然就能存下更多錢。
2. 現在房價、物價一直漲,再加上世界上的經濟形勢也不太穩定,很多家庭都想著多存點錢,以備不時之需。
3. 隨著金融市場的不斷發展,各種理財產品和投資工具越來越多,大家對金融產品的需求也增加了,這也帶動了人均存款的增長。
官媒說,人均存款超過10萬元,這對咱們國家和老百姓來說都有好處:
1. 說明老百姓手里的錢變多了,財富水平提高了。
2. 存款多意味著大家抗風險的能力強,經濟不好的時候也不怕,這對國家經濟穩定有好處。
3. 雖然現在大家更愿意存錢,但以后經濟形勢好了,消費環境變好了,這些存款就有可能變成消費,會進一步推動經濟的增長。
對此,網友們評論道:
不要談人均,有些人一個人能頂一個縣城
有意義嗎?去除2%的任占據98%的財務,剩余98%的人人均存款就幾千元。
不足10萬的找誰補?敢不敢用中位數啊?
確實沒意義,算的是存款,而很多買了房的,要還貸,那些人收入不低,只不過是拿去買房了
這個數應該沒去掉貸款額,沒計入負債
富豪存100億,窮光蛋負100萬,平均存款50億!
平均報告可以把窮人弄成富人,可以把富人平均成小康家庭,真的好平均
可想而知貧富差距有多大了吧?!!!
但實際上,由于國內收入差距很大,而且收入分配的模式已經固化。這種情況下的“人均存款、人均工資”,其實沒什么意義。
就好比,你站在姚明身邊,你們倆的平均身高肯定特別高,但這能代表普通人的身高嗎?肯定不能。
所以,人均存款、人均工資,在中國并不能真實地反映大部分人的情況,用它們來衡量國人的實際經濟狀況,并不靠譜。
但,為什么會這樣呢?這個問題本身其實更重要。
首先,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政府搞的一些財政政策或者投資刺激措施,好處只讓一小部分人得了,不是人人都能受益。
其次,社會保障方面,不同的人待遇差得遠。拿養老金來說,處級公務員每月能拿11000~12000元,而農民(或城鄉居民)每個月才250元左右,前者是后者的40~50倍!
第二個問題:利率在下調,老百姓的存款卻增加了,或者說老百姓越來越愛存錢,說明了什么?
說明了老百姓消費意愿在下降,需求端萎縮。
不過,老想著把老百姓存的錢都變成消費,這也不對,不能光盯著老百姓的錢袋子。關鍵還是解決就業問題,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的工資,才能恢復老百姓的信心。
![]()
思如哲思
關注普通人的「生存處境」,思考更好的「人生出路」。作者思如,V:mao35117868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