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察目的
1. 掌握三峽工程的工程建設、運行、效益及中華鱘保護相關基本情況
2. 感受三峽工程設計的智性之美
提出問題
1. 三峽大壩是什么類型的壩?有多大、多重?
2.三峽大壩是如何在長江中建起來的?
3.三峽大壩是通過哪些措施創造右岸壩段無裂縫奇跡的?
4.三峽工程是怎樣發揮防洪功能的?
5.三峽電站的發電原理是什么?
6.船舶如何通過三峽雙線五級船閘?
7.三峽升船機是怎樣運行的?
8.三峽升船機的安全系統是如何運行的?
9.三峽水庫蓄水會誘發地震嗎?
10.為保護中華鱘,三峽集團采取了哪些保護措施?
Part.
01
三峽大壩是什么類型的壩?
有多大、多重?
三峽大壩壩頂高程185米,壩基新鮮花崗巖巖面最低高程4米。最大壩高181 米,相當于 60 層樓房的高度。壩頂最大寬度 22.60 米,壩底最大寬度126.73 米,三峽大壩橫剖面近似直角梯形,是一座混凝土重力壩,大壩用混凝土 2800萬方,混凝土密度每立方米 2.4噸左右。大壩依靠自身重量及其與地面的摩擦力抵抗水庫上游水的壓力載荷,以維持自身穩定。
![]()
▲三峽大壩示意圖
繪圖:謝潮
Part.
02
三峽大壩是如何
在長江中建起來的?
三峽大壩橫亙于長江中,大壩必須在沒有水的條件下施工,此外,施工中還要考慮江水宣泄和通航問題。為此,三峽工程施工導流采用“三期導流、明渠通航”的施工方案。一期:在右岸建設圍堰,修筑混凝土導流明渠、澆筑混凝土縱向圍堰等。此時大江承擔泄洪及通航任務。二期:利用導流明渠導流江水,修筑二期上下游土石橫向圍堰,與一期混凝土縱向圍堰形成二期基坑,修建泄洪壩段、左岸廠房壩段及電站廠房等。船舶從導流明渠和臨時船閘通行。三期:在右岸導流明渠內修筑三期上下游圍堰,抽干基坑內江水,修建右岸壩段。此時,江水由壩體設施過流,船舶從五級船閘通行。右岸大壩澆筑完成后,拆除圍堰實現全線擋水。
![]()
![]()
![]()
▲圍堰施工示意圖
繪圖:田逸哲
Part.
03
三峽大壩是通過哪些措施
創造右岸壩段無裂縫奇跡的?
大體積混凝土凝固時產生的熱量,會導致大壩內部溫度升高。當外界環境溫度較低時,大壩內外溫差產生的拉力會破壞混凝土,產生溫度裂縫。而三峽右岸大壩自 2006年建成后,至今尚未發現混凝土表面溫度裂縫。這是由于三峽大壩右岸壩段施工時,采取了“夏吃冰棍,冬穿棉襖”的主要溫控措施。“夏吃冰棍”指夏季拌和混凝土時加入冰屑,配合負溫風冷骨料,拌和出低溫混凝土。在遮陽棚的保護下通過皮帶機傳送至現場。在四周有噴霧降溫的環境下,經過振搗施工才成為大壩的一部分。“冬穿棉襖”指在冬季來臨前,給一年以內拆除模板的壩段的混凝土表面覆蓋保溫被、泡沫塑料板等保溫材料。這些措施可減少大壩內外溫度差,防止產生溫度裂縫。
![]()
▲夏吃冰棍,冬穿棉襖
繪圖:王旭輝
Part.
04
三峽工程是怎樣發揮
防洪功能的?
在汛期到來之前,三峽工程的蓄水位降至防洪限制水位 145米,騰出防洪庫容 221.5億立方米用于防洪調度。遇到類似 1998年洪水或百年一遇洪水(上游來洪水流量發生概率為 1%)時,經過三峽工程調蓄后,可不啟用荊江分洪區和其他分蓄洪區,確保長江中下游安瀾。遇到千年一遇洪水(上游來洪水流量發生概率為 1‰)時,三峽工程與荊江分洪區和其他分蓄洪區聯合,可保障荊江堤防安全。遇到類似 1870年大洪水時,通過三峽工程和荊江等多個分蓄洪區調度,可避免江漢平原發生毀滅性災害。
![]()
▲三峽工程防洪庫容示意圖
繪圖:付愛新
Part.
05
三峽電站的發電原理是什么?
三峽電站共 34臺機組,包括單機容量為 70萬千瓦的左岸 14臺機組、右岸 12臺機組和地下電站 6臺機組,另有 2臺單機容量為 5萬千瓦的電源電站機組,總裝機容量為 2250萬千瓦。水電站發電的過程是水的勢能通過水輪機轉變為動能,再通過發電機轉化為電能的過程。結合三峽水電站的具體情況,三峽水庫的水從水電站進水口流入引水管,進入水輪機之中。水輪機在水流的沖擊力下轉動,帶動同一根主軸上的發電機轉子以同樣的速度運轉,發電機即可發出強大的電力。
![]()
▲三峽電站發電原理
繪圖:王旭輝
Part.
06
船舶如何通過
三峽雙線五級船閘?
三峽雙線五級船閘是當今世界規模最大的內河船閘。船閘分南北兩線一線上行一線下行。每線船閘有 5個閘室、6道人字閘門;5個閘室呈樓梯狀布置。三峽船閘單個閘室凈寬34米、長280米,可同時容納 6艘 3000噸級船舶。一艘船通過三峽船閘大約要 3個小時。從長江上游駛向下游的船舶,通過三峽船閘時首先駛入一閘室,關閉一閘首人字門,通過地下輸水系統,一閘室往二閘室內充水,當兩個閘室內水面齊平時,打開二閘首人字門,船舶駛入二閘室。依次類推,船舶就好像走樓梯一樣,最終通過五閘室,駛向大壩下游河道。上行船舶則按照相反的方向,從五閘室依次駛向一閘室,最終抵達大壩上游河道。
![]()
▲五級船閘運行示意圖
繪圖:付愛新
Part.
07
三峽升船機是怎樣運行的?
三峽垂直升船機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技術難度最高的垂直升船機。除了爬升方式不同外,垂直升船機跟我們日常乘坐的電梯一樣,容納船舶的承船廂就像電梯的轎廂,可容納一艘 3000噸級船舶,是客輪和特種船舶的快速過壩通道。假如船舶從大壩下游駛向上游,當船舶駛入承船廂,關閉承船廂下游閘門,承船廂通過齒輪齒條爬升裝置上升,直到承船廂內水位與上游水庫水位齊平時,打開承船廂上游閘門,船舶駛出承船廂進入上游航道。船舶從上游向下游行駛,過程相反。一艘船“乘坐”垂直升船機過壩,約需 37分鐘。
![]()
▲三峽升船機基本結構示意圖
繪圖:Hleeow
Part.
08
三峽升船機的安全系統
是如何運行的?
三峽升船機配備的安全系統是經過反復比較的,被專家們一致認定為最安全的“長螺母 -短螺桿”鎖定裝置。簡單說來,就是在承船廂兩側的塔柱上各安裝兩組柱狀螺母(即螺母柱),從塔頂一直到底部。然后在承船廂兩側對應位置各安裝兩組短螺桿,短螺桿螺牙與螺母柱螺牙單邊保持一定間隙。承船廂正常升降運行時,短螺桿在螺母柱里空轉。出現緊急情況時,安全系統一旦檢測到承船廂不平衡或重量發生異常,驅動系統將自動停止運行。當不平衡載荷持續增加超過驅動裝置液氣彈簧的預警值時,液氣彈簧動作,短螺桿與螺母柱之間的間隙逐漸消失,短螺桿螺牙與螺母柱螺牙貼合,靠機械自鎖將承船廂鎖定在螺母柱上。三峽升船機調試過程中,進行了船廂水漏空及模擬沉船等極端事故工況試驗,證明此系統安全高效,保險系數極高。
![]()
▲" 長螺母 - 短螺桿 " 安全裝置示意圖
繪圖:Hleeow
Part.
09
三峽水庫蓄水會誘發地震嗎?
自然界原發地震震源多在地下十幾千米至幾十千米,其釋放的能量極其巨大,因此造成了地面強烈運動。因水庫蓄水而使壩區、水庫庫盆或近岸范圍內發生的地震,叫作水庫誘發地震。而觸發水庫誘發地震的能量和原發地震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綜合三峽壩區的巖石類別、地質構造及巖溶地質條件分析,可能發生的地震的震級上限為 5.5級,影響到三峽壩址的地震烈度不超過Ⅵ度,而三峽大壩等樞紐建筑物均按Ⅶ度設防。研究認為,三峽水庫誘發地震不會對大壩安全造成任何影響。
![]()
▲自然原發地震震源位置與三峽大壩位置
繪圖:付愛新
Part.
10
為保護中華鱘,
三峽集團采取了哪些措施?
中華鱘出生在長江、成長在大海,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動物之一,距今有1.4億年歷史。三峽集團中華鱘研究所自1984年起,持續多年開展中華鱘人工繁育和技術攻關,已掌握全人工繁殖、人工種群遺傳譜系構建、單雌核發育、種質資源保存等中華鱘物種保護核心技術,建立了覆蓋親魚培育、催產繁殖、苗種培育、梯隊建設、增殖放流及效果評估、洄游監測、棲息地保護等全周期的中華鱘保護體系,為中華鱘種群的復壯奠定了基礎。成功完成世界首個八倍體動物中華鱘的全基因測序和組裝,為更好地開展中華鱘等鱘形目魚類的基因組學、遺傳育種、種質保護、多倍體進化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理論和數據支撐。
![]()
▲中華鱘放流與監測
繪圖:付愛新
“中國三峽雜志”微信公眾號
歡迎訂閱:郵發代號38-383
立足三峽,關注人類家園
報道河流地理與水文化
責編:任 紅 王芳麗
美編:周伊萌 程曉新
校對:段海英
審核:任 紅
來源:《中國三峽》雜志 2021年第3期 有刪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