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之前讀過,6月團子又來重溫一遍。
重讀這本書是因為團子看到梔子花就想起汪曾祺寫過梔子花。
全書讀起來很溫馨治愈,看汪曾祺筆下的草木蟲魚,時間都仿佛慢下來,慢一點,再慢一點,好好感受這人間。
書名:《人間草木》
作者:汪曾祺
出版社: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本文作者:團子的成長筆記
一,地瓜
“地瓜不是水果,但對吃不起水果的窮大學生來說,它也就算是水果了。”
團子老家管地瓜叫苕。
地瓜吃起來脆脆的,甜甜的,所以汪曾祺說也算水果沒錯。
團子就生吃過地瓜,洗凈去皮后直接生吃。
現在幾乎不生吃地瓜,一般蒸著吃。
二,糖炒栗子
“昆明炒栗子的外殼是黏的,吃完了手上都是糖汁,必須洗手。栗肉為糖汁沁透,很甜。”
往前幾年,我們家每到中秋都要買生栗子回來炒。炒栗子前我爸給每一個栗子都開口,大鐵鍋內加沙子翻炒。
基本上每次炒栗子都有炒糊了的,這也就是吃個趣味。
外面買的栗子大多數都沒有開口,但是都會贈送一個開口器。
栗子除了炒著吃,還可以入菜,栗子燉雞就是一道常見菜。
但團子私以為,燉栗子不如炒栗子口感好。
三,豇豆
“嫩豇豆切寸段,入開水鍋焯熟,以輕鹽稍腌,潷去鹽水,以好醬油、鎮江醋、姜、蒜末同拌,滴香油數滴,可以“滲”酒。炒食亦佳。”
汪老可真會吃,這算是涼拌豇豆不。
所有豆類蔬菜中團子最愛豇豆,我甚至可以每天都吃豇豆,不夸張的說,三四月份有時候一個星期7天有5天我都在吃豇豆,團子對豇豆愛得深沉。
除了新鮮豇豆,我也很喜歡吃腌制的酸豇豆,就是可惜我媽現在不做酸豇豆。
四,韭菜花
看汪曾祺寫的散文后,常常覺得自己孤陋寡聞。
第一次知道韭菜花,特意網上搜了下,以下是百科詞條對于韭菜花的描述:
“韭花又名韭菜花,是秋天里韭白上生出的白色花簇。”
團子都沒見過韭菜花,自然也無從得知韭菜花的滋味,貼一段書中的文字:
“北京的韭菜花是腌了后磨碎了的,帶汁。除了是吃涮羊肉必不可少的調料外,就這樣單獨地當咸菜吃也是可以的。”
看這本散文集的時候團子就在想,汪曾祺觀察生活很認真,很仔細,他是個熱愛生活的人。
其實很多蔬果植物就在身邊我們也未必認得,因為大家匆匆忙忙,很少停下腳步來觀察這些事物。
五,夏天
梔子花
夏天到來的標志是什么,在團子眼中,梔子花開就代表夏天來了。
“梔子花粗粗大大,色白,近蒂處微綠,極香,香氣簡直有點叫人受不了。”
端午節團子去家門口的一個小公園散步發現公園中種植了很多梔子花,成片成片的分布。
蹲下來近距離觀察梔子花可以聞到濃郁的花香,梔子花的香氣正如汪曾祺所寫特別沖。
這個公園的梔子花不大,香味還不那么沖,但團子曾經見過大朵大朵的梔子花,那個香味直沖天靈蓋,梔子花的香氣就是這么霸道。
乘涼
“搬一張大竹床放在天井里,橫七豎八一躺,渾身爽利,暑氣全消。”
遠去的學生時代記憶又回來,團子上學時我們家也這樣乘涼。
那時候,夏天的竹床可搶手,家里只有一個竹床,想睡竹床先到先睡,我爸我哥更勝一籌,團子搶不過他們。
如今我們長大了,各自有各自的生活,但我還是很懷念搶竹床的那段時光。
今年過年團子在家中頂樓雜物間找到了曾經的竹床,竹床保存完好,仍然可以正常使用,只是家里再也沒有把竹床拿出來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