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虛假宣傳、非法行醫是涉訴醫美機構的兩大突出問題,朝陽法院副院長郭莉蓉公開表示。
一位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專家對《大美界》表示,醫美糾紛發生率高,主要有六原因:
一是,醫美行業準入門檻相對偏低。
二是,醫美機構管理水平相對不足。
三是,從業人員的法律意識淡漠。
四是,醫美從業者規范培訓不夠。
五是,醫美行業未實施會診、三級查房等醫療質量控制制度。
六是,求美者消費高、需求高。
本文為《大美界》原創
作者 | 王二
醫美糾紛發生率伴隨著投訴量的增加而“水漲船高”。
醫美行業5年間投訴量增長近14倍!據中國消費者協會官網投訴數據顯示,2015年到2020年,全國消協組織收到的醫美行業投訴從483件增長到7233件。
近年來,法院受理的醫美糾紛案件數占同期醫療糾紛案件數的比例逐年上升。
2016年,北京朝陽法院受理的醫美糾紛案件數占同期醫療糾紛案件數的比例比例為10.8%,到了2020年,該比例上升至27.0%。
![]()
圖片
圖源:網絡
在朝陽法院審結的195件醫美糾紛案例中,涉及面部整形的占比最高,約為52.9%。其次為美體塑形類和皮膚美容類,分別占比20.4%和15.6%。
當下醫美風險事故頻發,很多醫美糾紛不能及時有效地解決,甚至出現惡性事件。
一位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專家對《大美界》表示,醫美糾紛發生率高,主要有六原因:
一是,醫美行業準入門檻相對偏低。
二是,醫美機構管理水平相對不足。
三是,從業人員的法律意識淡漠。
四是,醫美從業者規范培訓不夠。
五是,醫美行業未實施會診、三級查房等醫療質量控制制度。
六是,求美者消費高、需求高。
“面對糾紛的苗頭,很多醫美機構采取的主要方法就是能拖則拖、能推則推、能賠就息事寧人,這樣都不是正確的處理方法。拖,患者不滿意。賠,醫療機構不白賠,一定要向醫生追償,容易造成醫生的不滿意。只有維護醫患雙方權益,才能努力將損失降到最低。”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專家對《大美界》說。
值得一提的是:醫美糾紛并不是隨著醫美機構的出現就相伴相生,它是不斷提高的醫療服務不能滿足求美者日益增長的需求而出現的矛盾。
透過三個醫療美容糾紛典型案例,分享避免醫美糾紛啟示錄。
案例1
掩人耳目
拒絕提供病歷被判定過錯
原告:黃小小(化名)
被告:A咨詢公司、B醫療美容診所
黃小小經A公司介紹到B醫療美容診所做隆鼻整容手術。
術后,黃小小被診斷為“鼻中隔中上端穿孔”。
雙方因此發生糾紛,黃小小訴至法院,要求A公司和B診所連帶賠償其醫療費、交通費、殘疾賠償金、整容手術費共計14萬余元。
![]()
圖片
圖源:網絡
訴訟過程中,黃小小申請進行司法鑒定,但因B診所無法提供黃小小的就診病歷,導致司法鑒定無法進行。
依據法律規定,因B診所拒絕提供與糾紛有關的病歷資料,應推定其存在醫療過錯;且因缺少病歷資料導致無法發鑒定,進而導致無法查清“B診所的診療行為與黃小小的損害后果之間的因果關系”這一案件事實。
故法院最終判決B診所就黃小小的合理損失承擔全部賠償責任。
??風險貼示: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二十二條規定,患者在診療活動中受到損害,如醫療機構隱匿或拒絕提供與糾紛有關的病歷資料,則推定醫療機構有過錯。
因此,醫療美容機構應注意技術書寫并保管好病歷資料,避免糾紛發生后,因書寫病歷或病歷資料保管不當,導致無法提供相關病歷資料,被推定過錯進而判定擔責。
案例2
弄虛作假
虛假宣傳引發糾紛
原告:孫薇(化名)
被告:C醫療美容門診部(化名)
孫薇至C醫療美容門診部行“耳軟骨隆鼻尖術、鼻尖成形術、鼻翼縮小手術”。
術后,孫薇因術區出現血腫在被告處行“鼻部血腫清創術”。
孫薇認為,C醫療美容門診部在其網站及電話咨詢中進行虛假宣傳致使其選擇在A醫療美容門診部處進行鼻部美容手術。
C醫療美容門診部醫務人員違反醫療規范與診療常規,在缺乏相關技能的情況下擅自手術造成其鼻部腫脹、流膿、左側凸起、呼吸困難等損害。
故將C醫療美容門診部訴至法院,要求確認其在診療過程中對孫薇存在欺詐行為、醫療過錯行為,并要求C醫療美容門診部三倍賠償其醫療費損失等。
法院經審理查明,C醫療美容門診部系某公司投資設立的營利性機構,系門診部,并非三級甲等醫療機構,且未經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定級。
但C醫療美容門診部在其網站上及向孫莉營銷中宣稱其系“某醫院整形美容門診部、衛生部三級甲等整形外快專科醫院”、“某醫學院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所屬衛生部三級甲等整形外科專科醫院”。
![]()
圖片
圖源:網絡
孫薇為行鼻部整形術,全額自費向被告支付兩萬余元。
經鑒定,C醫療美容門診部對孫薇的醫療美容過程中存在手術操作不當、病歷書寫不規范等過錯,與孫莉左鼻前庭組織隆起致左側鼻腔狹窄的損害后果之間存在主要因果關系。
法院認定,C醫療美容門診部的上述虛假宣傳對孫薇選擇在被告處進行鼻部整形產生了誤導,構成欺詐,最終支持了孫薇對三倍賠償醫療費的請求及其他合理的訴求。
??風險貼示:
醫美機構的虛假宣傳極易引發糾紛。
建議醫美容機構規范營銷,確保營銷內容的客觀性和真實性,不虛構事實、不隱瞞真相、不夸大美容效果。
在經審批、核準的醫療美容項目執業資質范圍內執業。
自覺抵制虛假宣傳,避免因虛假宣傳誤導就醫者,減少不必要法律追責。
案例3
偷梁換柱
擅自更換醫美產品引爭議
原告:徐小麗(化名)
被告:D醫療美容診所(化名)
徐小麗到某醫療美容診所做隆胸修復術。
術后,徐小麗被診斷為“右乳房假體破裂,乳房偏大”,并進行手術治療。
雙方因此發生糾紛,徐小麗訴至法院,主張D醫療美容診所違反合同約定,為其植入非合同約定品牌的假體,且假體來源不明,無法證明產品質量合格,故要求被告賠償其醫療費、精神損害撫慰金等損失共計13萬元。
![]()
圖片
圖源:網絡
訴訟過程中,法院依法委托鑒定機構對假體產品質量是否合格進行鑒定,但因D醫療美容診所無法提供假體產品識別碼,且該假體已經停產,不能提供足夠的樣本數量導致無法鑒定。
法院經審理認為,D醫療美容診所在未征得徐小麗同意的情況下更換假體品牌,且無法證明實際使用的假體質量合格,構成違約,應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
最終判決D醫療美容診所退還徐小麗植入假體費用,并賠償徐徐小麗因對其植入來源質量不明的假體出現“右乳房假體破裂,乳房偏大”問題而更換假體所支出的醫療費用等共計12萬元。
??風險貼示:
醫美機構應使用來源明確、質量合格的醫療美容產品,保障所使用醫療美容含片的安全性。
嚴格按照相關法律規定,規范病歷書寫及保管,及時將醫療產品識別碼等相關信息粘貼入病歷檔案中。
朝陽法院副院長郭莉蓉公開表示,在案件審理中發現,虛假宣傳、非法行醫是涉訴醫美機構的兩大突出問題。
為了避免發生醫美糾紛,醫療美容機構需加強和高度重視機構的合法性、合規性。
在醫美糾紛苗頭剛出現時,用專業的技術和服務的貼心的服務積極化解矛盾,才可能將傷害和損失最小化。
圖片
——END——
醫美行業交流群
圖片
掃碼添加群助,實名入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