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意是先從被窩的縫隙里滲進來的,像某種無聲的入侵。我閉著眼,卻已感受到它在我的皮膚上試探,一寸一寸,帶著初冬特有的鋒利。我不情愿地睜開眼睛,窗外,梧桐葉還綠得固執。而上海,就在這一夜之間,毫無過渡地跨進了冬天。
從衣柜深處扒拉出一件皺巴巴的衛衣,慌慌張張把自己裹進樟腦丸的氣味里,就悶頭闖入這個略顯錯位的清晨。站在路口等綠燈時,我忽然感到自己與這片街景竟有些同病相憐——我們都被沒收了一場溫和的過渡。
本科畢業是兩個月前的事。研一第一堂課上,老師要求我們呈現“研究生水準而非本科生的作業”,我突然慌了神,迅速思考自己與兩個月前有何不同。那個將我與過去隔開的暑假,薄得像一頁紙,如同上海入冬的這一夜,輕輕一翻,就被甩在了身后。身份的轉換,總是突如其來、不容商量。
前幾天朋友聚餐,有個同學嘆息:“現在想安心當學生,倒像成了一種罪過。”我懂她眉宇間尚未言明的無措與不安。入學尚不足兩月,感受校園時光卻已成為一種不合時宜的奢侈。同齡人紛紛涌入職場實習,一夜之間從課堂上稚嫩懵懂的學生,扮演起職場里老練的“社會人”。仿佛只有這樣,才不算掉隊。
我們這一代人,似乎就生存于這樣的倉促之中。十八歲要選擇可能決定一生的專業,二十歲要在從未踏足的領域選定賽道,用數段“垂直實習經歷”來證明自己的堅定志向。本該用于彷徨與探索的年紀,被嚴絲合縫的人生規劃填滿。而更令人不安的是,連“加速”本身,也正在加速。當本屬于未來的命題提前呼嘯而至,我們甚至來不及準備,便被焦慮和煩躁裹挾著推向下一個路口。我很想知道,在這個飛速運轉的時代里,究竟怎樣的選擇才算“正確”?
此刻,走在這夏冬交織的街道上,看著倉促應對氣溫的人們。有人堅持著昨日的短袖,有人在風衣翻飛間維持著風度,也有人早已裹緊羽絨服嚴陣以待。我無法判別誰的穿法最“正確”,正如我說不出何種人生節奏才算最標準。每個人都在摸索這個冬天的脾氣,每個人也終其一生都在尋找與這個世界和諧共處的方法。
有時候覺得穿衣搭配是件麻煩事,參照別人總不得要領。如今想來,思考穿什么和思考如何生活,竟有異曲同工之妙。當我們無法控制外界變化,慌亂地環顧四周,卻發現人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此時才明白,或許應該回歸身體的感知,去適應屬于自己的耐寒系統。正如尼采所言“要在自己的身上,克服這個時代”,真正的適應是不必勉強追趕每個風向,而是尋得自己從容呼吸的節奏。
上海似乎就這樣越過了秋天,將夏與冬這兩個本不會相遇的季節,猛地糅進同一幀畫面里。轉念一想,這錯位的季節倒也成全了別樣的景致。偶爾不按既定規律前行,生命反而會翻開新的故事。
綠燈亮起,我小跑穿過馬路,抵達教學樓時,竟覺出一層薄汗。大抵身體自有其智慧,已在悄然間為我積蓄起暖意,以抵御這橫沖直撞的氣溫。
我想,今晚回家該整理衣柜了。說不定今年,會等來一場像樣的雪。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