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巨星夫妻結婚10年才首次同臺,首次同臺就當眾大吵!
![]()
是我本來要用的文章標題,轉念一下,太聳動了,就換了。But,也不完全是假的,因為舒淇和馮德倫2016年結婚,前幾天才首次以夫妻身份公開合體亮相。
![]()
![]()
說他倆吵架也有一半是真的,確切地說,是打情罵俏。在舒淇導演的電影《女孩》香港首映式上,馮德倫假扮成普通觀眾問她:
![]()
“電影這么成功是不是和你一點都沒聽老公的意見有關?”嘖嘖嘖,老公們請都來學學好嗎,這情緒價值給的……甜得我牙酸。

之后馮德倫又和記者抱怨舒淇拿得太多獎,家里都是她的獎杯,自己的東西都沒地方放了。一副傲嬌的護妻狂魔嘴臉,愛情的酸臭味真討厭。


其實9年多前,舒淇和馮德倫宣布結婚的時候,很多人并不看好他們。因為兩人是老友變夫妻,并且各自都有轟轟烈烈的戀愛史。結果他倆卻一直甜蜜到了現在。
![]()
![]()
一段關系是滋養還是消耗是騙不了人的,結婚以來舒淇和馮德倫的狀態都越來越好,兩個人事業也都在向前發展,這一切都是美好親密關系的證據。
![]()
![]()
舒淇在釜山電影節獲最佳導演獎的時候,特意在獲獎詞里提到了馮德倫:“謝謝我的先生馮德倫,謝謝他娶到一個常常不在家的女人。”

在籌備和拍攝《女孩》的半年里,舒淇幾乎泡在片場不回家,馮德倫毫無怨言地成為了她后盾。當一個有才華有野心的女導演遇到了一個不懼怕她光芒的伴侶,我們就看到了《女孩》這樣的作品。
![]()

看完《女孩》,從電影院里走出來的時候,我覺得有點發暈。一方面因為一下子由暗處走到光亮的地方,還因為這部電影給心的震蕩,遠超想象。
![]()
這部講述女孩成長故事的電影并不是什么小清新傷痛文學,它直白、細膩到了近乎殘忍的地步。

導演舒淇,真的膽子太大了。
![]()
剛開始,我好像看到舒淇躺在心理醫生的沙發上,毫不避諱地講述自己的童年創傷;


但越到后面,越會覺得躺在沙發上的那個人成了我自己,主角小麗的不甘與壓抑都像電流一樣傳到了我身上。那些我以為自己早已深埋的創傷體驗,都被喚醒了。這真的是一種神奇的體驗。
![]()

我介紹一下故事梗概,盡量不劇透:故事發生在1988年的臺灣基隆港,那是一個臺灣經濟高速發展的年代,濕熱的空氣中還飄著煤灰味。

年輕的母親阿娟過著一種看不見希望的生活,白天在發廊打工,晚上做手工貼補家用,酗酒的丈夫對她非打即罵,養育兩個女兒的重壓全在她的身上,而她也時常將壓抑的怒火發泄在女兒身上。
![]()
![]()
心思敏感的大女兒林小麗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之下成長的。經濟的窘迫、暴力的父母、愛意稀薄的原生家庭……這個不被偏愛的女孩渴望逃離家庭卻又無處可去。
![]()
![]()
直到有一天,她遇見了一個自由、大膽的轉校生李莉莉。這個女孩像一場夏日來勢洶洶的臺風,徹底地改變了林小麗生命的軌跡……
![]()
![]()
因為《女孩》這部電影是文藝片,沒有緊張刺激的情節,所以很多人覺得它“平”。但我覺得吧,怎么都沒有侯孝賢的電影平(大膽
![]()
![]()
摩托車的轟鳴、旋轉的電風扇葉片,爛醉的父親、暴躁的母親……我看的時候能感受到一種綿長的鈍痛。
![]()

這肯定就是舒淇的用意。她無休止地還原著林小麗痛苦的少女時代,光是兩個小時的時長就已經讓人喘不過氣來,但這卻是她真實的少女時代。

![]()
-gogoboi-
林小麗就是舒淇
很多人無法把如今這個以“松弛感”著稱的艷麗女明星,跟電影里那個留著短發、神情倔強的女孩子聯系到一起。
![]()
![]()
但其實電影里的林小麗,就是林立慧(舒淇的本名)。她本人對這部作品的自傳性質也并不避諱。恩師侯孝賢一直鼓勵她做導演、寫劇本,而她最想講述的故事就是自己的童年。
![]()

在世人的目光里,舒淇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叛逆少女。12歲翹課,13歲半工半讀,16歲離家出走,19歲拍大尺度電影出道。
![]()
![]()
光是這幾條,很容易讓人拼湊出一個不服管教的“壞女孩”形象,但從舒淇的視角來看,她的所謂叛逆只是在用盡全力尋找自己生存的方式。
![]()
![]()
舒淇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父母關系不睦,她作為長女又極不受寵,童年充滿爭吵與匱乏。
![]()
![]()
母親生下她的時候,自己不過才十八九歲,用舒淇的話說:“一個小孩,生下了一個小小孩”,一個掙扎著想要生存下去的年輕女人是沒有余力當好一個善解人意的母親的。所以舒淇的媽媽對她唯一的教育方式就是打罵。
![]()

電影里,有一個讓人后怕的情節。林小麗的媽媽在家遭受了丈夫的羞辱和侵犯之后,來到學校里給林小麗送便當。

她當著所用同學和老師的面狠狠地扇了林小麗,似乎是想用這樣的方式把自己經受的屈辱轉移到女兒身上,好讓自己的痛苦減輕些。舒淇在電影的映后活動上說,這個情節完全取材于她的真實經歷。

電影里的母親和舒淇真實的母親一樣,都是在太過稚嫩的年紀承擔了母親的職責。她們不知道該如何做一個寬厚溫柔的母親,因為沒有人用寬厚溫柔的方式對待過她們。
![]()
![]()
舒淇在采訪里,講過她和母親的故事。有一次她出了車禍,躺在病床上一動不能動,她媽媽一進入病房就開始指責她,兩人爆發激烈的爭吵,不歡而散。
![]()
直到同學告訴她,她才知道其實媽媽并沒有離開,而是一直在病房外面痛哭。母親的嚴厲并不是恨,而是一種太過笨拙的愛,責罵是她掩飾擔心的方式。
![]()

而舒淇和父親的關系,是更深的恐懼。電影里的林小麗,只要在深夜里聽見父親摩托車的聲音,就會坐立難安,甚至躲進衣柜里。因為她知道,醉酒的父親可能毫無來由地就對她拳腳相向。

這個情節同樣來自于舒淇的真實經歷,甚至因為這段經歷,一直到現在她都有嚴重的密閉恐懼癥。
![]()

有人說電影里的家暴場景太多太直白,但這應該就是舒淇的目的,她想讓觀眾體會到小女孩的痛苦、以及暴力帶來的綿長恐懼。
![]()
![]()
這確實是一記險招,但舒淇的目的達成了。第三十屆釜山國際電影節的最佳導演獎和觀眾們自發寫下的長篇感想都是證明。
![]()
![]()
-gogoboi-
舒淇是自己的“李莉莉”
電影里有一個很有趣的角色名叫李莉莉。這個漂亮、自信、時不時蹦出英文的女孩以轉校生的身份不由分說地闖入林小麗的生活,堪稱一場“入室搶劫”般的友誼。
![]()

她幫林小麗換上漂亮的衣服,還帶著她翹課出去玩……對于長期忍受著痛苦家庭生活的林小麗來說,她無疑是一個出口。

![]()
不過在舒淇的設定里,李莉莉并不是一個真實存在的人,她是林小麗的幻想,孤獨的小麗分化出來了一個熱情開朗的人格來陪伴自己。

看到這個映后問答,我就想:童年的舒淇一定也很希望自己能夠有一個莉莉這樣的朋友吧?
![]()
![]()
但是,沒有人牽著她的手去外面玩,沒有人告訴她“世界還可以更大”。她只能靠自己。她沒有一個能帶她逃離的人,于是她成了自己的莉莉。
![]()
![]()
舒淇十八歲那年,母親為她安排相親。命運幾乎已經鋪好了一條熟悉的路——早早結婚、生子,重復上一代的生活——“一個小孩,生下了一個小小孩”。
![]()
![]()
她選擇了叛逆,離家出走、做模特、拍寫真、獨自謀生。在外人看來,她的決定魯莽,甚至有些不光彩,但對舒淇來說,這條路再艱難也是她替自己做的決定。
![]()
![]()
她不想再像母親一樣被困在原地了,既然沒有李莉莉這樣的朋友幫助她,那么就由她自己打破這個循環。
![]()
![]()
![]()
而這部舒淇醞釀三十年才完成的電影,不光對她自己是一次療愈,對許多和她一樣被困在命運里的女孩來說也是一次療愈。
![]()
![]()
我覺得,這部電影最大的意義在于,它或許會成為很多人的“李莉莉”,幫助有成長傷痛的女孩獲取力量。
![]()
![]()
就像舒淇在釜山電影節時的獲獎感言里說的一樣:“希望那些心里有傷的女孩們可以勇敢走出你們美好的未來。”

![]()
文字:宇博、tt
編輯:宇博
圖片:tt、Ran???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文字原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