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4年1月4日,元旦佳節剛過,所有人還沉浸在節日的歡快氣氛中,可中美兩國關于芯片之爭的交鋒還在繼續。正值關鍵節點,前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接受了美國媒體CNBC的采訪。
![]()
在談到芯片問題,身為華裔的駱家輝坦言:“中國最好不要自主生產尖端芯片,因為我們美國不想看到。”
另外,駱家輝還在節目中說道:“美國阻止荷蘭光刻機巨頭阿斯麥爾(ASML)公司對華出售光刻機實際上是美國對芯片戰爭的繼續。”
其實,不用駱家輝解釋,所有人都明白美國打壓中國,就是為了確保美國能永遠占據產業鏈的上游。只是這話出自一個華裔人的口中,多少還是令人心中不快。
![]()
?——【·華裔前大使的直白喊話·】——?
駱家輝的祖父早年從廣東臺山移民去了美國,父親當年以美軍身份參加過二戰,他自己更是成了美國有史以來第一位華裔州長,后來還當過美國商務部部長和駐華大使。
![]()
這樣的經歷讓中美兩邊的輿論一直都盯著他,而他在公開場合不止一次說“我是百分之百的美國人”,這次的言論更是把他的立場擺得明明白白。
![]()
早從2020年開始,美國政府就把華為放進了實體清單,全面卡著華為獲取美國技術和零部件的路子。到了2022年10月,美國又把管控升級,直接不準出口14納米以下的芯片制造設備,還逼著荷蘭和日本跟著一起干,搞得ASML沒法把極紫外光刻機賣給中國。
![]()
2023年10月,美國又更新了管控規則,把長江存儲這類中國半導體企業加進了限制名單里。
駱家輝在采訪里也沒繞彎子,承認美國確實在攔著中國拿到英偉達、高通這些公司的先進芯片,甚至直接說不讓ASML給中國賣光刻機,就是這場芯片戰的延續。
![]()
駱家輝在采訪里還找了個借口,說這是為了防止中國“把這些芯片用在軍事或者先進計算上”,怕對美國國家安全“造成威脅”。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美國真正的心思是想保住自己在高端科技領域的壟斷地位,不讓中國的科技產業往上走。
![]()
得提一句的是,在駱家輝說這話之前,中美在芯片領域的攻防早就打得火熱了。2023年5月,中國宣布關鍵基礎設施里不能用美光芯片,7月又對鎵和鍺這兩種制造芯片必須用的材料,搞起了出口許可審查。
![]()
這些招數正好打在美國芯片產業的軟肋上,要知道全球稀土加工份額里中國占了85%以上,鎵和鍺更是芯片制造離不了的原料。
![]()
駱家輝選在2024年初說這番話,背后也有特定的時間背景。2024年12月2日,美國剛把136家中國實體拉進實體清單,把管控范圍擴大到了半導體設備、軟件和高帶寬存儲器這些領域。中國馬上就反擊了,不光把鎵、鍺的出口限制搞得更嚴,還新增了銻這種關鍵材料的管控。
?——【·不看“臉色”,偏走“珠峰北坡”·】——?
面對美國一層又一層的封鎖,中國芯片產業沒選擇服軟。中芯國際在2024年就闖出新路,全球半導體代工市場的排名從第四沖到了第三,市場份額也從大概6%漲到了8%以上。
![]()
更讓外界吃驚的是華為Mate60Pro的發布,這款手機裝的麒麟9000S芯片,說明中國在7納米技術上已經沖破了美國的制裁防線。
![]()
中國這邊的突破,讓美國企業實實在在嘗到了苦頭。以前在中國移動芯片市場占大頭的英偉達,市場份額一路往下掉,CEO黃仁勛都公開說在華市場快保不住了。
美光和高通的營收也大幅下滑,英特爾在俄亥俄州建工廠的計劃拖了又拖,臺積電在亞利桑那州的工廠更麻煩,不僅缺工人,成本還超了不少。
![]()
駱家輝的話也把美國芯片戰略的矛盾給露出來了。美國想靠技術封鎖卡中國的脖子,但現在全球芯片產業鏈早就擰成一股繩了,中國既是芯片消費的大國,也是關鍵材料和中低端制造的核心基地。美國搞管控,不光讓自己企業丟了中國這個大市場,還反過來逼著中國加快自主研發的腳步。
![]()
2025年3月北京大學團隊公布的二維晶體管成果,更讓美國的技術優勢打了折扣,這種技術的速度比臺積電3納米芯片快了40%。中國大基金三期幾百億資金不斷投進來,給北方華創、拓荊這些本土設備廠商注入了研發動力,推著整個產業鏈慢慢實現自己說了算。
![]()
國際上對美國這種單邊制裁的不滿也越來越多。歐盟、韓國這些美國的盟友,都悄悄加強了和中國的貿易往來,想繞開美國的管控。
中國還把美國的芯片管控政策告到了世界貿易組織,說美方濫用出口限制搞亂全球產業鏈,不少國家都站出來支持中國的說法。
![]()
駱家輝作為曾經熟悉中國情況的官員,不可能不知道這些情況。他之所以說“中國最好別自己搞尖端芯片”,說白了就是想靠輿論給中國施壓,慢點兒中國芯片產業的發展速度。但這種違背市場規律和技術發展趨勢的話,根本攔不住中國自主創新的腳步。
![]()
2025年9月,中國商務部一口氣發了兩個公告,一個是對美國模擬芯片發起反傾銷調查,另一個是針對美國對華集成電路措施開展反歧視調查。
![]()
緊接著10月,中國又對安世半導體搞起了出口管控,這一下直接攪亂了荷蘭的芯片供應鏈,因為安世半導體是中國控股的企業,它一停擺,歐洲不少芯片企業都慌了神。
![]()
好多跡象都說明,美國想靠駱家輝這種言論施壓的路子已經走不通了。
有預測說,到2027年中國半導體產業的收入復合增長率能達到7.31%,全球市場三分之一的份額都會落到中國手里。美國企業雖然還在增加研發投入,但供應鏈堵得慌、成本一個勁漲這些問題,讓它們的競爭力越來越弱。
![]()
駱家輝的這番話,說到底就是中美芯片博弈的一個小縮影。它既暴露了美國想保住科技霸權的焦慮,也證明了中國走自主創新道路是躲不開的必然選擇。在全球化都深度融合的今天,想靠技術封鎖攔著別人發展,最后只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信息來源: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