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以來,中行研究院的四季度報告有人注意到了。
報告中明確寫道,全國住房斷供率已從2022年的1.6%攀升至3.7%,三四線城市部分突破5%,并標注數據來源為克而瑞。
有個網友發現后,寫了文章發布到了網上。
反轉突然出現。11月5日下午,克而瑞地產研究官方公眾號發布澄清聲明,直言“從未發布過《2025年中國城市住房斷供率研究》,也未產出過任何相關斷供率數據”,甚至強調“過往也未進行過此類數據研究”。
隨后記者追問中行研究院,得到的僅是非正面回應:“不方便透露原始數據出處,報告以最新公布的為準”。
![]()
![]()
網友很快發現,中行官網的最新版報告中,“斷供率”相關章節已被完整刪除,此前流傳的報告截圖成了唯一“證據”。
一邊是權威金融機構的報告數據,一邊是被援引方的全盤否認,再加上刪數據的操作,讓事件從數據爭議升級為信任危機。
有網友調侃:“這哪是經濟展望報告,簡直是懸疑片劇本,唯一的共識是3.7%斷供率來路不明。”
中行的刪改和克而瑞的澄清,不僅沒平息爭議,反而讓評論區徹底分裂,兩派觀點激烈碰撞,核心都圍繞真相二字展開。
作為國有大行的研究院,發布如此敏感的數據,居然不核實數據源?
援引一個莫須有的報告,被戳穿就刪內容,這是學術該有的態度嗎?
有網友翻出類似案例,之前西安銀行就因信息披露烏龍被罰,中行這波操作比烏龍更離譜,是對公眾知情權的漠視,還有人吐槽刪數據不是解決問題,反而坐實了心里有鬼,就算3.7%是錯的,也該說清真實數據是什么,而不是一刪了之。”
3.7%雖然來路不明,但符合很多人對市場的體感。
—身邊確實有朋友因收入下降斷供,有人翻出西南財大報告,就算斷供率不準,12.7%的資不抵債家庭占比也夠嚇人。
還有人對比銀行不良率,六大行房貸不良率0.7%-0.9%,但這是金額維度,按套數算會不會真的接近3.7%?
官方不說明,只會讓猜測越來越多。
少數理性派試圖理清邏輯,首先斷供不是官方術語,銀行只有逾期、不良的分類,也有人指出統計口徑差異,克而瑞可能按套數算,銀行按貸款金額算,兩者本來就會有偏差,但這種聲音很快被淹沒。
公眾要的不是口徑差異的解釋,而是一個明確、可信的真實數據。
![]()
![]()
容也側面說明數據來源存疑,因此3.7%大概率是誤用第三方數據或統計口徑混淆的結果。
這場數據羅生門,暴露的不僅是中行研究院的學術嚴謹性不足,更是敏感數據披露的亂象。
作為國有大行的研究機構,其報告本應是市場的定心丸,卻因援引未核實數據和被質疑后刪改,消耗了公眾信任。
網友的憤怒,本質上是對刪除數據這件事。
與其遮遮掩掩,不如公開說明數據錯誤的原因,同時由監管部門牽頭,明確斷供相關數據的統計標準,定期披露真實情況。
哪怕真實的套數類逾期率高于銀行不良率,只要公開透明,就能避免恐慌性猜測。
真正的市場信心,從來不是靠刪除負面數據建立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