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以“創新驅動,生態共育”為主題的第五屆全國幼兒園園長專業發展公益學術活動在四川省綿陽市順利舉行。本次活動由教育部幼兒園園長培訓中心、四川省教師發展中心及綿陽市教育和體育局主辦,綿陽市花園實驗幼兒園、教育部“雙名計劃”何云竹名園長工作室承辦。
作為綿陽市花園實驗幼兒園建園30周年系列學術活動的啟幕環節,吸引了全國300余名教育工作者現場參與,并同步通過線上平臺面向教育部“雙名計劃”名園長工作室成員單位、“四川云教”平臺聯盟園及全國多地幼兒園園長與教師進行直播。
![]()
![]()
活動在溫馨的園歌《花園小時光》中拉開帷幕。開幕式由四川省教師發展中心副主任崔勇主持。教育部幼兒園園長培訓中心主任李廣在講話中指出,全國幼兒園園長公益學術活動已連續成功舉辦五屆,主題始終緊扣時代發展與學前教育實踐需求,為園長專業成長提供了重要引領。他希望與會者能將學習成果轉化為推動“十五五”時期教育強國建設的具體行動。
![]()
綿陽市委教育工委專職副書記、市教體局黨組成員古奇表示,該公益學術活動連續五屆落戶綿陽,體現了對綿陽學前教育改革探索成果的認可,期待本次活動成為高質量、有溫度、促共贏的專業盛會。
![]()
綿陽市花園實驗幼兒園黨支部書記、園長何云竹回顧了活動五年發展歷程,呼吁新時代園長做“生態的建構者”與“有根的改革者”,推動幼教事業從理念共識走向機制共建。
![]()
主旨報告環節,李廣主任以《AI賦能教育:技術場景、價值邏輯與倫理風險》為題,深入分析了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應用趨勢、價值邏輯及潛在倫理挑戰,強調技術發展應堅守“以人為本”,實現“治理賦能”。
![]()
在“園長創新思享會”中,來自上海、浙江、廣東、四川的四位園長圍繞“科技發展與教育創新”展開對話,分享各園在數字化治理、課程重構與教師發展等方面的實踐探索,共同探討科技與教育人文的平衡路徑。隨后的園長經驗交流環節,三位園長從一日生活組織、課程建構到兒童發展等多角度,分享了高質量辦園的系統經驗,為全國同行提供了可借鑒的實踐案例。
![]()
11月7日,參會代表還前往綿陽市花園實驗幼兒園本部、科技城新區分園以及市內其他優質幼兒園進行實地觀摩,深入了解各園在游戲活動、環境創設等方面的創新實踐。
全國幼兒園園長公益學術活動持續獲得教育部幼兒園園長培訓中心、四川省教師發展中心及綿陽市教育和體育局指導支持,始終秉持公益屬性、專業導向與創新理念,致力于構建開放共享的學術交流平臺。未來,活動將繼續凝聚行業力量,共同推動“幼有優育”目標實現,為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