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故事在德清持續“上新”
繼“小滿家”面館的暖心定制餐后,
康乾街道的夜市里,
一個燒餅攤的轉型故事,
正續寫著
“人有德行 如水至清”的溫情篇章。
![]()
“同學,買燒餅嗎?好吃不貴,來一個嘗嘗!”傍晚五點,位于康乾街道聯合村的夜市逐漸熱鬧起來。在各色香氣四溢的攤位中,“大宇先森梅干菜扣肉餅”前已排起小隊。緊鄰的“陳味煙火糖水鋪”老板陳建華,一邊忙碌自家生意,一邊幫著相鄰攤位招呼顧客,成了夜市中一道獨特的風景。
“暖心”始于困境中的鄰里情
陳建華回憶,起初在橋邊擺攤時,隔壁的聾人攤主沈建飛常來買綠豆沙,即便陳建華執意不收錢,沈建飛也堅持付款。漸漸地,陳建華注意到沈建飛當時經營的意面生意并不理想,“一天只能賺幾十元,品類小眾、出餐慢,加上溝通不便,讓他很難打開局面”。于是,陳建華主動建議他改賣燒餅——制作簡單、不需要復雜交流,更貼近夜市的需求。
![]()
▲陳建華(左)和沈建飛(右)
起初沈建飛有些猶豫,但經過幾次溝通,他終于敞開心扉,聊起了自己的情況。原來,沈建飛3歲時因高燒失聰,從此生活在無聲世界中。為了支撐家庭,他白天奔波送外賣,晚上出攤創業,一心希望通過小生意改善生活。
沈建飛告訴記者,他嘗試過賣檸檬水、賣意面,生意始終平平。轉機出現在今年10月,他與陳建華相識相熟。在陳建華的幫助下,他來到陳建華杭州朋友的燒餅店里,免費學習梅干菜扣肉餅的制作,回來后果斷轉型。“嘗過味道后,我對自己有了信心,”沈建飛通過文字表達,“成本合適,學生也喜歡,一張餅賣6元,每天能賣80-100張。”
![]()
“暖心”通過網絡傳向更遠
口碑在食客中漸漸傳開,暖心的故事更是通過網絡傳向了更遠的地方。陳建華將沈建飛認真做餅、送外賣、與顧客互動的場景拍成短視頻發布到網絡,引發了不少關注。不少學生和周邊居民看到視頻后專程趕來,用實際行動支持這位默默努力的攤主。顧客關思瑩說:“我就在附近工作,經常來買他的燒餅,餅又脆又香,肉也不膩,我很喜歡。”學生小吳表示,自己早就聽說這里有燒餅攤,這次特意來購買,“遠遠就聞到餅的香味,果然沒失望”。
![]()
如今,沈建飛的日均營業額從原來的一百多元增至四五百元,生活壓力得到明顯緩解。這份鄰里間的善意也在夜市中不斷傳遞。看到陳建華的視頻,一位莫干山民宿老板專程趕來,表示愿意為沈建飛提供免費攤位,希望借助更多流量幫助他增收。
面對來自各方的幫助,沈建飛雖然無法用言語表達感激,卻將每一份善意銘記于心。他特意寫道:“真心感謝陳大哥,讓我生意越來越好。”
![]()
夜幕下,燒餅攤前的顧客越聚越多,暖黃的燈光映照著忙碌的身影,也照亮了一段由市井煙火中生長出的溫情故事。在這喧鬧而平凡的夜市里,真誠與互助仍在悄然延續。
記 者:楊麗竹、高祎程
編 輯:吳嬌媚
責 編:程 昊
審 核:甄 誠
為大美德清點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