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技日報
◎ 科技日報記者 張強
我國第一艘電磁彈射型航空母艦福建艦入列授旗儀式11月5日在海南三亞某軍港舉行。
![]()
航空母艦是衡量一個國家海軍實力的重要標志。
2012年9月25日,遼寧艦入列;2019年12月17日,山東艦入列;2025年11月5日,福建艦入列……人民海軍正式進入“三航母”時代!
那么,福建艦正式入列意味著什么?福建艦經歷了哪些關鍵節點?電磁彈射技術有何亮點?
第一問:福建艦正式入列意味著什么?
福建艦的入列,意味著人民海軍的航母實現了“從0到3”的跨越,實現了從改造升級到自主建造,從滑躍起飛到電磁彈射的跨越,開啟了中國海軍的“電磁彈射”時代和“三航母”時代。
![]()
然而,即使航母交付部隊了,也不意味著它就能馬上開赴前線作戰,形成真正的戰斗力。按國際的規律和慣例,從服役到形成戰斗力要5—8年時間。
航母平臺集動力系統、起降和彈射系統、艦載機、艦用武器系統、通訊指揮系統、預警平臺等一系列紛繁復雜的子系統于一體,組成一個完整的海上作戰平臺。作為大型水面艦艇,不僅艦上各類裝置、電子系統、武器系統等需要調試,軍艦內部各個系統之間需要磨合,與編隊中其他艦艇的協同需要訓練,艦載機飛行員訓練、艦機協同等也需要較長時間完成。
第二問:福建艦經歷了哪些關鍵節點?
福建艦是我國第一艘電磁彈射型航空母艦,也是我國第三艘航空母艦,舷號為“18”,2022年6月17日下水命名。
2024年5月1日,福建艦從上海江南造船廠碼頭解纜啟航,赴相關海域開展首次航行試驗。根據航母建造工程進展,這次海試主要檢測驗證福建艦動力、電力等系統的可靠性和穩定性。
![]()
2025年9月22日,中國海軍宣布,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上受閱的殲-15T、殲-35和空警-600三型艦載機,已于此前完成在福建艦上首次彈射起飛和著艦訓練,標志著福建艦具備了電磁彈射和回收能力。這是我國航母發展歷程中取得的又一次突破,對推進海軍轉型建設具有里程碑意義。
2025年11月5日,我國第一艘電磁彈射型航空母艦福建艦入列。
從2024年5月福建艦啟動首次海試,至2025年9月宣布完成關鍵彈射試驗,再到2025年11月5日正式入列,福建艦在一年多時間內連續突破多個關鍵節點,進度遠超預期。
有專家表示,擁有了三艘航母,就可以在三個主要方向上同時運用航母兵力,會有更為廣闊的安全縱深。與此同時,三艘航母也可以進行輪換。比如一艘航母處于維修狀態,另外一艘航母可能是處于待命狀態,可隨時執行任務,還有一艘航母可能在海上進行機動部署,已經是處于任務狀態。
第三問:電磁彈射技術有何亮點?
福建艦由我國完全自主設計建造,其電磁彈射技術處于世界先進水平。
目前航母固定翼艦載機的起飛方式主要有垂直/短距滑跑起飛、滑躍起飛和彈射起飛等。相比彈射起飛,其他起飛方式都需要靠艦載機自身動力實現起飛,但靠艦載機自身動力起飛會遇到燃油消耗大而影響艦載機離艦空中作戰半徑,艦面甲板側風和艦體搖擺等因素而影響艦載機起飛作業的環境適應性和整個艦隊的機動性,更為重要的是不能起飛重型飛機,例如預警機。

電磁彈射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感應電磁斥力將飛機彈射升空。相比蒸汽彈射,電磁彈射器的體積將比蒸汽彈射器減少一半,這使其在航母上布置更加靈活,便于優化航母設計,有效利用艦上空間。電磁彈射器可靠性好、便于維護。電磁彈射器用直線電機對艦載機加速,結構簡單,其電力電子變換系統、控制系統都在成熟技術基礎上發展而來,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同時,電磁彈射器能量幅度寬,易于控制和調節,可彈射艦載機的范圍廣。
前不久,殲-15T、殲-35和空警-600三型艦載機在福建艦上起降成功,電磁彈射技術功不可沒。可以說,電磁彈射為未來福建艦艦載機的多樣性提供了更寬泛的選擇。
為福建艦點贊
為人民海軍點贊
來源:科技日報,文中圖片來自央視新聞、中國軍號、央視軍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