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有和那個女人發生過性關系。”
1998年1月,美國總統克林頓對著全世界,話說得那叫一個死。
所有人差點就信了,畢竟他是總統啊。
結果,一條沒洗的藍裙子直接把臉給打腫了。
更沒人能想到,十幾年后,這事兒的核心猛料,居然是一根雪茄。
01
這事兒吧,得從1995年的美國白宮說起。
那年,克林頓干總統正干得順風順水,支持率高得很。白宮嘛,那可是全世界的焦點。就在那年夏天,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莫妮卡萊溫斯基,通過家里的關系,擠進了白宮當實習生。
這姑娘當時才22歲,剛拿到心理學學位,從加州跑到華盛頓,對未來那是一肚子的幻想。她被分到了白宮辦公廳主任的辦公室,干點收發文件、接個電話的活兒。
本來呢,一個實習生,想見到總統,那可比登天還難。但巧就巧在,1995年11月,美國政府因為預算案沒談攏,兩黨掐架,直接搞了個“政府停擺”。
這一下,白宮里一大半需要發工資的正式員工,都得回家待著。但實習生是不用給全薪的,所以還得繼續上班。白宮一下子就空了好多,萊溫斯基這些實習生,反倒有了更多機會在核心區域晃悠。
克林頓呢,當時快50歲了,正是精力旺盛的時候。他那個人,魅力是有的,但也愛到處“放電”。就在那次“停擺”期間,萊溫斯基在白宮西廂辦公室忙活,克林頓正好路過。
倆人就這么對上了眼。一個是剛20出頭、滿臉都是崇拜的小姑娘,一個是手握大權的美國總統。這倆人的身份,差得可不是一星半點。
11月15號,就在白宮的一場內部活動上,萊溫斯基瞅準機會,故意從克林頓身邊走過,還悄悄拉了一下自己的外套,露出了里面的貼身衣物。這個動作,克林頓看在眼里。
沒過多久,就在當天晚上,克林頓就把萊溫斯基叫到了橢圓形辦公室旁邊的私人書房。
這事兒,就這么開始了。
02
從1995年11月15號的第一次,到1997年3月,這中間一年多的時間里,倆人前前后后在白宮里發生了10次“親密接觸”。
地點嘛,基本都在那個全世界最有名的地方——橢圓形辦公室,以及旁邊的那個小書房和私人用餐室。你想想,那是什么地方?美國總統處理國家大事的地方啊。
萊溫斯基那時候,是徹底陷進去了。她才22歲,哪兒經歷過這個?對方可是美國總統。她把這當成了一場驚天動地的“秘密戀情”。
克林頓呢?他可沒這么想。他一邊處理著波斯尼亞的戰局,一邊應付著國會的各種法案,還能抽出空來,在辦公室里搞點“小動作”。
有一次,克林頓正跟一個國會議員通著電話,討論著國家大事呢。萊溫斯基就在旁邊,用一種很特殊的方式“服務”。這操作,簡直了。
![]()
但要說最離譜的,還得是那根雪茄。
這事兒是萊溫斯基自己在十幾年后捅出來的。她說,有一次,克林頓拿出一根雪茄。但他沒點燃,也沒抽,而是當著她的面,用這根雪茄,做了一些……很不尋常,甚至可以說是帶有侮辱性的事情。
完事兒之后,克林頓還對這根雪茄的用途和“味道”,做了句評價。
這個細節,在當時要是爆出來,那可比什么都炸裂。但那時候,萊溫斯基還沉浸在自己的“幻想”里,把這當成了倆人之間的“小秘密”。一個22歲,一個是總統,這哪是對等,這是降維打擊。她根本沒意識到,這從頭到尾,就不是一場平等的游戲。
03
萊溫斯基在白宮待得挺滋潤,她覺得自己是總統的“特殊人物”。她開始有點飄了,在總統身邊晃悠的次數越來越多,越來越不避諱。
她的頂頭上司,一看這情況,覺得不對勁啊。這姑娘怎么老往總統辦公室跑?這可不行。1996年4月,上司找了個理由,就把萊溫斯基調走了。
調哪兒去呢?調去了五角大樓,也就是國防部。
萊溫斯基當然不樂意啊,她覺得自己是被“流放”了。克林頓呢,也順水推舟,開始慢慢冷落她。畢竟一個實習生,調走了也就調走了。
萊溫斯基到了五角大樓,心里那叫一個憋屈。她一肚子的話沒地方說啊。就在這時候,她認識了一個新同事,叫琳達崔普。
這琳達崔普,可不是個簡單人物。她比萊溫斯基大24歲,也在白宮工作過,是老布什時期留下的人,對白宮那些破事兒門兒清。她看著萊溫斯基整天唉聲嘆氣,就裝出一副“知心大姐”的樣子,跟她套近乎。
萊溫斯基哪有這心眼兒,以為終于找到了能傾訴的“閨蜜”。于是,她把自己的事兒,竹筒倒豆子一樣,全說了。
![]()
從她怎么跟總統認識的,到他們在橢圓形辦公室的10次接觸,再到克林頓送她的小禮物(比如一頂帽子,一本詩集),甚至連“雪茄”那檔子事,她可能都提了。
她在這邊說得起勁,那邊崔普的算盤已經打響了。崔普本來就對克林頓那幫人不感冒。她一聽萊溫斯基說的這些,立馬意識到,這可是個天大的猛料啊。
從1997年秋天開始,崔普在跟萊溫斯基打電話的時候,悄悄按下了錄音鍵。
這一錄,就是22個小時。萊溫斯基所有關于總統的“私房話”,全被清清楚楚地錄了下來。崔普這是在干嘛?她在給自己攢籌碼。
更絕的是,崔普還給萊溫斯基出了個“主意”。萊溫斯基有一條藍色的連衣裙,是1997年2月那次和克林頓見面時穿的。那天,裙子上不小心沾了點東西。
萊溫斯基原本想拿去干洗。崔普一聽,立馬攔住她,跟她說:“千萬別洗!留著!這可是證據!”
萊溫斯基還真就聽話了。她把這條沒洗的藍裙子,就這么收了起來。她可能覺得,這是他們“愛情”的見證。裙子是拿來穿的,不是拿來當證據的,這波操作誰能想到啊。
04
崔普手里握著22小時的錄音帶,萊溫斯基手里攥著一條藍裙子。這倆“王炸”,就等一個機會了。
機會很快就來了。這時候,美國政壇還有另一件大事,就是獨立檢察官肯尼思斯塔爾,正在調查克林頓夫婦的“白水事件”。
“白水事件”是啥呢?就是一筆很多年前的房地產投資爛賬。斯塔爾查了好幾年,花了納稅人幾千萬美金,結果啥有用的東西也沒查出來,正愁沒法交差呢。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崔普的錄音帶,通過一個中間人,遞到了斯塔爾的手里。
![]()
斯塔爾一聽這錄音,簡直是“久旱逢甘霖”啊。白水事件查不下去,這“拉鏈門”可是個現成的大瓜!而且,這不就是克林頓“作偽證”的把柄嗎?
為啥這么說?因為在另一起騷擾案的調查里,克林頓曾經宣誓作證,說他沒跟萊溫斯基有過不正當關系。
斯塔爾立馬來了精神,他迅速從司法部那里拿到授權,把自己的調查范圍,從“白水事件”擴大到了“萊溫斯基案”。
1998年1月,這事兒徹底炸了鍋。一家網絡媒體(德拉吉報道)率先把這事兒捅了出來。緊接著,全世界的媒體都瘋了。
克林頓一看,這還了得?他立馬跳出來,搞了個危機公關。1月26日,他帶著老婆希拉里,站在鏡頭前,一臉嚴肅,擺著手,發表了那句著名的否認:
“我想讓你們聽我說。我要再說一遍。我沒有和那個女人,萊溫斯基女士,發生過性關系。”
這話說得叫一個硬氣。希拉里也在旁邊幫腔,說這是“右翼的巨大陰謀”。
那段時間,萊溫斯基成了全世界最出名的女人,當然,也是被罵得最慘的女人。她家門口24小時都圍滿了記者,各種脫口秀節目拿她當笑料,全世界的網友都在用最難聽的話罵她。她才24歲,哪見過這陣仗。
可克林頓撒謊撒得溜,斯塔爾手里的證據也不是吃素的。
斯塔爾的團隊找到了萊溫斯基,跟她攤牌:要么合作,交出證據,換取豁免權;要么就等著吃官司,罪名是作偽證。
萊溫斯基為了自保,只能妥協了。她交出了那條藍裙子。
![]()
裙子一到手,立馬送去FBI實驗室。克林頓呢,也被迫在大陪審團面前,提供了自己的DNA樣本。
結果很快就出來了,啪啪打臉。
那條藍裙子上的DNA樣本,和克林頓本人的DNA,完全吻合。
鐵證如山,抵賴不了了。
1998年8月17日,克林頓再次走上電視。這回,他沒法再擺手否認了。他低著頭,發表了一篇簡短的講話,承認自己和萊溫斯基之間存在“不恰當的”關系,并且誤導了公眾。
這下好了,全世界都炸了。你一個總統,不僅搞出了丑聞,還當著全世界的面撒謊!
國會那幫共和黨人能放過他?
1998年12月,由共和黨控制的眾議院,正式通過了對克林頓的彈劾條款。兩條罪名:第一,在法庭上“作偽證”;第二,“妨礙司法公正”。
克林頓成了美國歷史上第二個被國會彈劾的總統。這事兒鬧到了頂峰,他這總統寶座,眼看就要坐不穩了。
05
彈劾案鬧得沸沸揚揚,最后送到了參議院進行表決。
按照規矩,得有三分之二的參議員,也就是67票同意,才能把總統趕下臺。
![]()
1999年2月,參議院開始投票。結果呢?
關于“作偽證”那條,45票贊成,55票反對。關于“妨礙司法”那條,50票贊成,50票反對。
兩項指控,全都沒過線。
克林頓,保住了他的總統寶座。為啥呢?一方面,當時美國經濟確實搞得不錯,老百姓兜里有錢,不太在乎他褲腰帶那點事兒。另一方面,這也是兩黨斗爭的結果。
他保住了位子,但面子是徹底丟光了。
克林頓是沒事了,拍拍屁股繼續當他的總統。可萊溫斯基呢?她的人生,算是被按下了暫停鍵。
她成了全世界的笑柄,一個“蕩婦”的符號。那幾年,她成了“網絡霸凌”的第一個全球試驗品。那時候互聯網剛起來,全世界的網友都在用最惡毒的語言罵她,她的名字成了最不堪的搜索詞。
她找不到工作,不敢出門,拿不到學位,甚至一度想過自殺。她的人生,在25歲那年,就好像已經“社會性死亡”了。
時間就這么過了十幾年。克林頓退休后,成了政治元老,到處演講,搞基金會,風光無限。人們好像都快忘了萊溫斯基這個人了。
直到2014年。
萊溫斯基突然在著名的《名利場》雜志上,發表了一篇長文,標題就叫《羞恥與幸存》。
這一下,又把這件陳年舊事給炸了出來。但這一次,萊溫斯基不是來道歉的,她是來“翻案”的。
![]()
她沒否認當年的事,但她提出了一個全新的角度:權力不對等。
她寫得很明白,她為發生的事情深感后悔。但她強調,這段關系是“你情我愿”的,但真正的“濫用”,發生在她成為替罪羊之后。
最猛的料,就是她第一次公開談論了“雪茄”事件的細節。
她說,克林頓把她當成了“自助餐”。這句話,比當年所有的報道都刺眼。這不再是一個簡單的桃色新聞了。這是一個22歲的實習生,在十幾年后,對一個利用權力占有她的上位者的控訴。
她明確表示,當年的她,是被權力迷惑了,而克林頓,是徹徹底底地利用了這種迷惑。
2015年,她登上了TED的演講臺。那場演講,叫《恥辱的代價》。
她站在臺上,不再是那個唯唯諾諾的實習生,而是一個堅定的反霸凌斗士。她把自己當成“0號病人”,講述自己是如何在互聯網的“羞辱文化”中幸存下來的。
這場演講火遍全球。人們突然發現,這個當年的“丑聞女主角”,變了。她把那段最不堪的往事,變成了自己最有力的武器。她開始投身公益,專門幫助那些遭受網絡欺凌的人。
萊溫斯基后來怎么樣了?她沒躲著,反而站到了聚光燈下,成了反網絡霸凌的斗士。她把那一身的“恥辱”,變成了自己的鎧甲。
克林頓呢?總統當完了,繼續搞他的基金會,在政壇上風生水起。希拉里競選,他還到處站臺。
“拉鏈門”這事兒吧,對他來說,就是政治生涯里的一道坎,邁過去了,繼續風光。但對萊溫斯基,那是一場暴風雪,差點把她埋了。
![]()
雪茄不是雪茄,是權力的味道;裙子不是裙子,是戳破謊言的釘子。有些事,拉鏈一拉就以為完事了,可有些事兒,一輩子都過不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