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周開始到現在,孩子的狀態都不是太好。先是發燒,咳嗽,然后是身上乏力,吃了點藥退燒了,咳嗽也好了。
但一直說身上沒勁,一到學校就覺得犯困,上課昏昏欲睡,下課也無精打采。
用孩子的話說是混了幾天,啥也沒干,課也沒正經聽,作業也寫不下去,考試也思考不了,幾乎全線停滯了。
按我之前的做法,肯定是急得要死,焦慮得爆炸,滿腦子都是想怎么幫孩子找回學習狀態,怎么幫孩子調整情緒與狀態,怎么讓孩子趕緊滿血復活。
![]()
現在,我秉承著不求不助的原則,只要孩子沒問我怎么辦,我就不會著急糾正和告訴孩子調整方法。
不著急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因為孩子未必需要我給提供的建議與方案,要適當給孩子留白,讓他自己先去嘗試和思考以及自行調整;
二是因為孩子學習上的卡點是他自己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前邊欠賬,后邊還是很正常的事情,家長是幫不了,著急上火只會起反作用。
孩子明明已經很焦慮和壓力山大了,家長再一頓輸出,只會把原本就內耗和不安以及自責的孩子,搞炸毛。
家長對覺察到的事情,哪怕是事實,也要適當留白,給孩子一定的空間與自由。
尤其是對于學習的事情,是孩子自己的課題。
不管是因為身體原因,還是情緒原因,或者是因為貪玩而落下的學習,都是孩子自己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當問題亂成一團的時候,孩子的體驗就是煩躁和想要逃避,這是正常的反應。
允許孩子先在內耗里待一會,也允許孩子有無能為力和兵荒馬亂的時刻,不要著急救火和指出孩子的問題。
讓家長的心急火燎自行平復一下,回到各自的課題上來。
![]()
對于家長來說,穩定的情緒,不焦慮的心態以及松弛感,孩子需要家長就助力,孩子不需要家長就后退。
孩子想吐槽時,家長就支棱起耳朵仔細聽,但不要發表評論,更不要一聽到孩子不好的地方立馬火冒三丈,或急于去糾錯。
孩子不想交流時,家長就退居二線,不問不管不說。
這幾天跟孩子也是這樣相處的,當他說不太想上學,覺得好累,毫無意義時。
我覺察到了一個信號是孩子內疚和內耗了,這幾天的時間學習質量不高,考試也一塌糊涂,讓他很有挫敗感。
他覺得自己不應該揮霍如此寶貴的高三時間,明明時間都不夠用,太多的知識漏洞,自己卻啥也做不了,每天精神不濟,沒有心力和體力去沉浸學習。
雖然我把孩子看得很透徹,但我并不急于去說透,而是選擇無聲陪伴:
孩子說身體不舒服,想請假,我就去接他回家,然后給他開中藥熬著喝來調理身體。
孩子話音里透著失落,無奈和恐懼,擔心,我就帶著弟弟去陪他聊聊天,讓孩子緊繃的心能放松一點;
孩子生病不舒服,我就去他出租屋照顧他,幫他熬藥,搞搞衛生,做點他想吃的飯。
不管孩子的學習,也不多問孩子在學校的狀態,他跟我說時,我就聽著,他不想說時,我一句也不多問。
![]()
我越是冷靜,越是淡然,孩子越是跟我有分享欲,他會講有這幾天他進校后就很壓抑,很難受,心想這個破學上不上都無所謂了。
但坐在教室后,沉下心寫題時,慢慢難受和煎熬的感覺就減少了,心情也慢慢舒緩了。
我想說的是,家長不要太把自己當回事,覺得孩子離了自己的管控,就糟糕到不得了。
什么都想管,什么都要操心,什么都要插手,什么都著急的為孩子搞定,這時的家長太用力了,需要退一退,懶一懶,緩一緩。
孩子心情不好,狀態不佳時,我不會刻意去幫孩子調整情緒與恢復精神氣,這是他自己的事。
我能做的就是因需而助,他不舒服找我,我就找人幫他看病,他脆弱時需要陪伴,我跟弟弟就及時出現,他需要照顧時,我就陪在他身邊。
剩下的部分都留白,交給孩子自己去面對和解決,這時孩子反而更快走出情緒低谷,精神氣也恢復得更快。
心順了,再大的事都是小事,心不順,再小的事都是災難化思維延伸之下的大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