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古幼新 通訊員:陳斌
某企業高管利用職務之便,通過離職的方式,將該公司核心技術代碼帶走,并將代碼給予競爭對手公司;某公司研發團隊主創人員,利用職務之便將公司研究開發的新領域高科技產品及核心技術,轉賣給同行業競爭對手。近日,武漢市商業秘密侵權預處理中心(以下簡稱“預處理中心”)組織召開專題案件分析會,為這兩家高科技企業提供“一站式”商業秘密維權指導,助力企業在復雜侵權糾紛中找準方向、有效維權。
商業秘密作為企業核心競爭力和重要無形資產,其侵權案件常因舉證難、周期長、專業門檻高而令企業維權陷入困境。為破解這一難題,今年3月,由市場監管、公安局、檢察院等部門組成了預處理中心,武漢光谷知識產權研究院承擔中心秘書處工作,創新構建“聯合問診”機制,共同參與,實現跨部門、全鏈條的專業支撐。
分析會上,市檢察院趙花蕊檢察官、江岸區檢察院甘雪懿檢察官指導兩家企業從復雜材料中精準提煉符合法律要求的商業秘密“密點”,厘清“什么是商業秘密”這一關鍵問題。市公安局食藥環支隊鐘建軍警官則直指企業在研發管理、權限設置、人員離職審計及物理隔離等方面的漏洞,提醒企業筑牢內部防線。市市場監管局價格和反不正當競爭處蔣鵬處長深度解讀行政立案要點與證據收集規范,并要求區局提前介入指導,提升維權效率。
本次分析會是預處理中心從制度設計邁向高效運行的重要標志,逐步形成行政指導、刑事偵查、檢察監督與技術支撐相結合的“全鏈條閉環服務”模式。該機制不僅實現多部門協同研判與快速響應,也為處理同類復雜案件積累了可復制、可推廣的“武漢經驗”。
兩家企業的代表表示,此次指導如同一場“及時雨”,為企業提供了清晰的“導航圖”、實用的“工具包”與風險防范的“預防針”,真切感受到武漢市服務企業、保護創新的決心與智慧。
下一步,預處理中心將持續完善工作機制,常態化開展維權指導活動,進一步織密商業秘密“保護網”,為武漢建設國家科技創新中心、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