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俄羅斯高調宣布“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和“波塞冬”核動力無人潛航器試射成功。
四天后,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社交媒體突然放話,要重啟美國的核試驗計劃。
![]()
緊接著,美軍又試射了“民兵3”洲際彈道導彈,一場沒有硝煙的核武暗戰就此拉開序幕。
美俄核動作連環局
俄羅斯這兩款新武器可不是小打小鬧。
普京特意在克里姆林宮給研發團隊授勛,還強調它們能“確保未來數十年戰略平衡”,這話說得一點不夸張。
“海燕”靠核動力能實現近乎無限航程,現有反導系統想攔都攔不住;“波塞冬”沉在深海,能引發核海嘯,對沿海城市來說就是滅頂之災。
![]()
本來以為俄羅斯只是秀下肌肉,沒想到美國反應這么快。
特朗普的核試驗聲明一出來,全球都跟著緊張。
可沒等大家緩過勁,美國能源部長賴特又出來降溫,說不會搞核爆炸,也不會在內華達沙漠升起蘑菇云。
這種前后矛盾的操作,真有點讓人摸不著頭腦。
![]()
特朗普宣布重啟核試驗六天后,美軍從加州范登堡基地試射了“民兵3”導彈。
這款導彈已經服役半個世紀,但其威懾力仍在。
可讓人意外的是,中俄兩國反應出奇淡定。
如此看來,美國這波秀肌肉,更像是給自己和盟友打氣,實際威懾效果并沒達到預期。
美國之所以這么矛盾,核心還是底氣不足。
想當年冷戰時期,蘇聯恢復大氣核試驗后,美國立馬跟進搞了幾十次試驗。
![]()
但現在國際環境不一樣了,真要是重啟核爆炸試驗,肯定會遭到全球輿論譴責。
所以美國只能搞這種“不點火的核試驗”,既想展示強硬,又怕引發不可控的連鎖反應。
普京的“對等”反制
美軍試射“民兵3”的同一天,普京親自主持了聯邦安全會議。
會上,他的表態擲地有聲:“若美國或其他《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締約國進行核試驗,俄方必將采取對等反制措施。”
![]()
重點提了“對等”兩個字,這其中的門道可不少。
俄羅斯的反應很有章法,沒有跟著美國的節奏走。
他們讓外交部和國防部一起研究對策,把這事當成外交和軍事雙重層面的大事來抓。
同時還特意強調,會繼續履行《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義務。
這一手很高明,既守住了道義制高點,又明確了反制底線。
俄羅斯有底氣這么淡定,全靠過硬的核力量。
![]()
經過這些年的現代化改造,他們的“三位一體”核力量已經更新換代。
“薩爾馬特”重型洲際導彈能突破任何反導系統,“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在深海里神出鬼沒,搭載的導彈射程超八千公里。
有這些硬家伙在,俄羅斯自然不用被美國牽著鼻子走。
克里姆林宮還明確表示,近期沒有和美方領導人通話的計劃。
這其實是關閉了短期內緩和局勢的大門,也向美國傳遞了一個信號:別想用口頭博弈忽悠人,俄羅斯不吃這一套。
本來想美國可能會主動找俄羅斯溝通,后來發現,雙方在核心利益上的分歧太大,短期內根本談不攏。
![]()
美國這輪核動作,看似咄咄逼人,實則更像一場政治秀。
一邊喊著要更新核武庫,一邊又受制于預算和國際壓力;試射導彈還得提前通知俄方,怕引發誤判。
這種自相矛盾的做法,與其說是展示實力,不如說是在國際舞臺上刷存在感。
反觀俄羅斯,戰略姿態就務實多了。
明確表示不參加軍備競賽,因為他們知道,與其陷入無意義的消耗戰,不如把資源用在關鍵武器的升級上。
早前俄羅斯搞的“雷霆”戰略核演習,陸基、海基核力量同時亮相,就是最好的證明。
這場核博弈的背后,其實是美俄全球影響力的爭奪。
![]()
在烏克蘭問題、敘利亞局勢、能源合作等關鍵領域,雙方一直僵持不下。
核威懾只是他們博弈的一個手段,卻難掩兩國關系的深度僵局。
很顯然,靠秀肌肉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反而會讓全球安全風險不斷升高。
現在全球核風險已經到了冷戰結束以來的高位,美俄之間僅剩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也快到期了。
如果雙方不能盡快重啟戰略對話,完善核軍控機制,這場沒有硝煙的暗戰可能會越演越烈。
毫無疑問,核戰爭沒有贏家,維護全球戰略平衡,才是兩國最該做的事。
![]()
國際社會也應該發揮作用,多渠道推動美俄溝通。
畢竟,核陰影籠罩下,沒有哪個國家能獨善其身。
大國之間的博弈,不該以犧牲全球安全為代價,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平衡點,才是真正的負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