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與中國殘聯聯合頒布《手語翻譯國家職業標準(2025年版)》(以下簡稱《標準》),將進一步推動手語翻譯職業培訓、技能評價與行業管理的標準化建設,有助于提升手語翻譯從業人員整體素質,擴大優質手語翻譯服務供給。
《中國殘疾人》雜志特邀標準制定的參與者、中國聾人協會手語研究和推廣工作委員會主任徐聰從標準制定的背景、亮點及意義進行解讀。
《標準》是我國手語翻譯領域首部國家職業標準,它的制定及實施,為手語翻譯職業化、專業化發展樹立了清晰標尺,標志著我國無障礙環境建設進入新階段,同時有助于聽力殘疾人平等融入社會。作為參與《標準》制定的親歷者,我主要從《標準》制定的背景、亮點及意義三個角度進行解讀。
背景:一部應運而生的職業標準
手語是聽力殘疾人的主要語言,是他們獲取信息、參與社交、融入社會的核心工具。手語翻譯員則是連接聽力殘疾人與健聽社會不可或缺的“語言橋梁”。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殘疾人事業進步,特別是無障礙環境建設法的深入實施,社會各界對手語翻譯的需求已從 “基礎溝通” 轉向 “多元場景”:司法庭審中需保障聽力殘疾人的訴訟權利,醫院診療中需確保病情溝通無偏差,政務服務中需打通政策傳達 “最后一米”,公共文化領域聽力殘疾人渴望同步享受廣電視聽文化服務等。
然而,長期以來,手語翻譯行業面臨著職業定位模糊、技能要求不一、評價體系缺失、人才隊伍專業化程度不高等諸多挑戰。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服務質量的提升和行業的健康發展,也影響了聽力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生活權利的實現。因此,制定一部科學、規范、實用的國家職業標準,明確手語翻譯員的職業活動內容、技能要求、知識水平,成為行業內外共同的呼聲和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
亮點:“六大突破”構建專業發展框架
《標準》以“職業活動為導向、職業能力為核心”為指導思想,在內容設計上兼顧 “專業性”與“實用性”,呈現六大突出亮點:
亮點一:明確職業定義與等級,構建清晰職業發展通道。
《標準》首次在國家層面明確了“手語翻譯”的職業定義:“在聽力殘疾手語使用者與非聽力殘疾人士之間,從事手語、口語翻譯工作的服務人員。”這一定位精準凸顯了其溝通橋梁的核心價值。同時,《標準》設立了四級/中級工、三級/高級工、二級/技師、一級/高級技師4個職業技能等級,為從業者提供了清晰的職業晉升階梯,有利于激發學習熱情,穩定和壯大專業隊伍。
亮點二:細化技能與知識要求,體現高度專業性。
《標準》的“工作要求”部分是其核心內容。它針對不同等級,從“譯前準備”“手語譯入口語”“口語譯入手語”到高級別的“培訓與指導”,詳細規定了具體的技能要求和相關知識要求。尤為突出的是,它采用了量化指標,例如對各等級需掌握的國家通用手語詞匯量(從3000到8000)、翻譯的語速、時長、信息準確率等都有明確規定。這種精細化的設定,使得人才培養和評價有了可操作、可衡量的標尺,極大地提升了《標準》的科學性和指導性。
亮點三:強調國家通用手語,兼顧地方手語多樣性。
《標準》將“國家通用手語”的知識與運用作為基礎核心,這有利于推廣國家通用手語,促進不同地區聽力殘疾人之間的溝通。同時,它也充分考慮了中國手語存在地域變體的實際情況,要求從掌握1個地區手語到4個及以上地區手語,體現了對語言多樣性的尊重和服務的貼近性。
亮點四:覆蓋多元應用場景,適應社會發展需求。
《標準》所涉翻譯場景廣泛,從日常接待、社區服務、導醫、民事調解,到司法援助、各級會議、賽事、媒體直播,乃至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急救搶救、高級別談判等高端復雜場合。這種設計使《標準》能夠有效引導翻譯人員適應從基礎生活到專業領域的全方位服務需求,展現了前瞻性。
亮點五:突出聽力殘疾人參與評價,確保服務“接地氣”。
《標準》在“評價方式”中明確規定,“操作技能考核和綜合評審的考評人員中,聾人占比不少于1/3”。聽力殘疾人是手語翻譯服務的直接使用者,其評價最能反映服務的實際效 果。這一規定保障了服務使用者在人才評價中的話語權,能使評價更貼近聽力殘疾人的實際感受和需求,從根本上引導翻譯服務向“以聽力殘疾人為中心”轉變,這是保障服務質量的關鍵一環。
亮點六:注重職業道德與法律法規,夯實職業根基。
《標準》專章規定了職業道德基本知識和職業守則,強調熱愛本職、尊重對象、保密、精準翻譯等原則。同時,要求掌握殘疾人保障法、無障礙環境建設法等相關法律法規,這為手語翻譯員依法履職、維護聽力殘疾人權益提供了堅實支撐。
意義:迎來行業發展新前景
《標準》的頒布實施,是手語翻譯行業發展的“里程碑”,意義主要體現在4個方面。
首先,將推動規范化、體系化人才培養。各類院校和培訓機構可依據《標準》制定科學的教學計劃和培訓大綱,確保人才培養的質量和針對性。此外,職業教育與職業評價的銜接也將更加緊密,將有效解決人才培養與市場脫節的問題。
其次,將為職業技能評價提供權威依據。統一的評價標準有助于建立公平、公正的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機制,使優秀人才能夠通過規范渠道獲得社會認可,實現職業價值。
再次,將促進服務市場的專業化與規范化。用人單位可以依據《標準》選聘、評定翻譯人員,聽力殘疾人也可參照《標準》選擇合格的服務者。這有助于凈化市場環境,提升整體服務水準,保障聽力殘疾人的合法權益。
最后,將有力助推信息無障礙社會建設。一支專業化、職業化的手語翻譯隊伍是構建信息無障礙環境的重要力量。《標準》的實施,將從人才供給側為聽力殘疾人平等融入社會、共享發展成果提供更堅實的保障。
《標準》凝聚了政府、專家、從業者及聽力殘疾人代表的智慧與共識。它不僅僅是一份技術規范,更是一份充滿溫度的社會承諾,體現了國家對殘疾人權益保障的高度重視,對社會公平正義的不懈追求。
來源:中國殘疾人雜志社(ID:zgcjrzzs)
文字:徐聰
編輯:張雪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