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為,痛風只是“吃太好”或“尿酸高”的問題,跟腰椎八竿子打不著。
但在中醫看來,兩者其實是一條線上串起來的事——腰椎不正,氣血不暢,濕熱難化,痛風也就容易找上門。
![]()
腰為腎之府,骨正則氣順
中醫認為:“腎主骨,生髓,主水。”
腰,是“腎之府”,相當于身體水液代謝和能量循環的“中樞泵站”。
當腰椎勞損、僵硬、或氣血不暢時,腎區功能會受到影響——就像水泵動力不足,體內的濕濁廢物排不出去。久而久之,這些“濕”“濁”“瘀”就會往下沉,積在關節處,于是出現腳趾、踝關節的紅腫、酸脹、甚至痛感。
![]()
腰椎卡住,水道不通
從經絡角度看,督脈與膀胱經都經過腰背部。
- 督脈主全身陽氣,是身體能量的主線;
- 膀胱經主利水、排濁。
腰椎一旦受阻,就像水管中間被壓了一節,氣血流動不暢,水液代謝受阻。
時間一久,濕氣郁而化熱,熱久又生濁,于是關節疼痛、腫脹這些問題就容易反復出現。
痛風不是“吃出來”的,而是“堵出來”的
現代人常說“痛風是吃海鮮、喝啤酒造成的”,但中醫認為根源在于“體內代謝堵塞”。
堵的地方,往往不在腳,而在“腰腎”。
腰部經脈一通,腎區氣化恢復,身體的水濕循環順暢了,尿酸自然也更容易被代謝出去。
所以有經驗的中醫調理,會重視疏通腰部經絡、溫養腎氣、健脾化濕等整體調節,而不僅僅盯著腳痛的地方。
![]()
如何從日常生活入手改善
想要“腰通則風不作”,可以從這幾個方向入手:
- 常溫養腰
天冷時注意腰部保暖,不久坐、少受寒。可以使用熱敷、艾條溫熨腰部,幫助氣血流動。 - 適度動腰
堅持腰部舒展運動,如太極、八段錦、或蔡李佛武術中的“轉腰開胯”,讓腰椎保持靈活。 - 飲食清淡
少油少膩,少飲酒,控制嘌呤高的食物攝入。多飲溫水,幫助身體代謝濕熱。 - 心情舒暢
情緒郁結、壓力大也會影響氣機運行,讓體內“火”“濕”更容易累積。
![]()
腰椎是身體的“中軸”,腎是水液代謝的“總閥門”。
腰不通,則腎氣不化;腎氣不化,則濕濁不散;濕濁不散,痛風自然難平。
所以,調理痛風,不妨從“養腰”開始。
腰穩氣順,水行風息。
編輯:彭苗
審核:李集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