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劉藝琳 實習生李安雪
在校園里,除了學習文化知識,還能滑雪、做雕塑、賞交響樂?
如今在呼和浩特,這不再是新鮮事。
雕塑、冰雪、交響樂“新三藝”正打破傳統課堂的邊界,通過“引進來+走出去”的聯合課程機制,讓北疆文化以可感可觸的方式,以最鮮活的姿態,在校園里生根發芽。走進萬千青少年的成長旅程。“核心就是拆掉課堂圍墻,把城市優質資源轉化為育人素材,讓教育真正活起來。”呼和浩特市委教育工委辦公室主任豐辰的話,道出了這場美育改革的初衷。
所謂“新三藝”,是呼和浩特市聚焦北疆文化建設提升行動,打造的青少年美育特色品牌,而支撐這一品牌的核心是“聯合課程生成機制”。簡單來說,就是教育局牽頭打破校際壁壘,聯動雕塑館、滑雪場、愛樂樂團等社會機構,將專業資源引入校園,同時組織學生走出教室,在實踐場景中完成學習,形成“學校+場館+社會”的協同育人網絡。
這一機制不僅破解了校內師資、設備不足的難題,更讓美育從“知識傳授”轉向“沉浸式體驗”,讓北疆文化成為滋養學生成長的鮮活教材。
雕塑課堂上,黏土里藏著草原的印記。呼和浩特雕塑藝術館與內蒙古藝術學院雕塑系攜手,將展廳變為教室,把校園化作工坊,聯合9所試點學校開發出15節覆蓋小初高的精品課程。“校內老師和館方專家共同為學生授課,從拉胚學起,將北疆文化融入主題創作。”光華小學掛職副校長張楠介紹,學校自今年2月以來,已組織學生6次走進雕塑館,形成了家校社協同育人的良好氛圍。
張楠介紹,光華小學采用“展廳體驗+雙師(專業館師+校內教師)授課”的特色模式,通過“動手創作雕塑”與“參觀解析主題展覽”兩大環節,已探索出“校內社團+校外實踐+社會反饋”的美育聯動模式,打造沉浸式美育場景,實現課堂學習與社會實踐的結合。
![]()
光華小學師生攜手創作的超輕黏土巨幅作品《陸地之遙》《海洋之瀚》《星河之熠》《原野之闊》。人民網記者 劉藝琳攝
雕塑藝術館美育中心負責人尹玉冰表示,館內專門設置“守望北疆”展區,系統展示草原文化、紅色文化,還為學校定制專屬課程。“光華小學是館校聯動最成功的案例,孩子們來體驗陶藝課,既能解壓放松,又能感受藝術魅力。”一年間已有1.2萬余名青少年走進這里參與體驗。尹玉冰介紹,回民區教育局與雕塑館簽訂了館校共建協議,讓北疆文化基因融入更多校園。光華小學學生朝寶力嘎感慨:“參觀雕塑館是難忘的藝術之旅,讓我對家鄉文化有了更深理解。”
“以前只在電視上看滑雪,沒想到在學校就能學!”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學的學生對滑雪課給出一致好評。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學高二年級組組長郭志杰介紹:“超過70%的學生從沒去過滑雪場,我們就聯合馬鬃山滑雪場,安排2課時校內旱地滑雪課和8課時雪場實踐,配備專業教練保障安全。”在校內,體育老師開設旱地滑雪課,講解裝備穿戴、安全知識和冰雪文化;在校外,雪場里的專業教練,指導學生們從“蹣跚學步”到自如滑行。2024年雪季,呼和浩特市2.8萬名中小學生踏上雪場,在銀裝素裹中挑戰自我,90%以上的學生通過滑雪見證了家鄉基礎設施的改善。
豐辰介紹,目前正在探索企業、政府多方聯動的資金保障機制,目標讓每一位呼和浩特中小學生都能掌握滑雪技能,傳承北疆冰雪文化。
![]()
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學學生在馬鬃山滑雪場學習滑雪。受訪者供圖
交響樂課堂上,旋律中藏著文化的共鳴。呼和浩特愛樂樂團打造的“大音樂課”體系,通過“走出去賞演、引進來授課、深融合教學”三維發力,讓高雅藝術不再遙遠。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學美育教研組組長王芳介紹,學校與愛樂樂團聯合開發交響樂課程,打破了傳統音樂欣賞課的局限。“不是簡單演出,而是演奏家邊演邊講,學生能上臺觸摸樂器、了解構造和音色,從‘看熱鬧’變成‘看門道’。”
這種“專業院團入校+高雅藝術體驗”的模式,讓高雅藝術變得觸手可及。上半年10場音樂廳專場演出、11場“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覆蓋線下3200余人、線上超5000人,每場演出預留60至100張免費門票,為學子打開藝術之窗。呼和浩特愛樂樂團團長杜敏表示:“活動面向中小學生及大學生群體,未來將繼續挖掘本土特色,與文旅深度融合,成為代表性文化符號。”
![]()
“新三藝”走進呼和浩特市第三十中學。受訪者供圖
談及未來規劃,各參與方都充滿期待。尹玉冰表示,雕塑館將繼續舉辦青少年雕塑展、文創大賽,深化“館-校-社”三位一體模式;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學將持續優化滑雪課程,探索與更多雪場合作,同時推動學校與美術館、民樂團聯動,開發非遺設計等特色課程。
豐辰介紹,教育局下一步將擴大“新三藝”覆蓋范圍,在交響樂中增加草原音樂元素,成立學生愛樂樂團;在雕塑課程中聯動更多歷史文化場館,推出“小石榴籽研學地圖”,讓200余個實踐基地互聯互通。“聚焦北疆文化建設提升行動,‘新三藝’是重要抓手,下一步將拓展首府育人場域,引入更多歷史文化、科學技術等資源豐富課堂內容。”
青城美育之花正在綻放。從雪場上的馳騁到雕塑館的創作,從音樂廳的聆聽到研學路上的探尋,“新三藝”正以沉浸式、實踐性的獨特優勢,讓青少年在感受美、創造美的過程中增強文化認同,讓教育與城市發展實現雙向賦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