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此時萬物進入休養、收藏狀態。氣溫下降速度變快,寒氣襲人,陽氣潛藏,如果不注意更是容易出現多種身體不適,因此更需要做好“藏”。“冬藏”不僅有助于藏住陽氣,更有助于藏好健康,給身體更好養護!
![]()
一、如何理解“冬藏”
從中醫角度而言,《黃帝內經》有云:“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中醫認為,冬季陽氣收斂,陰氣極盛,此時養生的核心便是順應自然的“閉藏”,需要養護體內的陽氣和精氣,為來年打下基礎。而若冬季不注重“藏”,可能導致陽氣外泄、精氣耗損,免疫力下降,此時更容易引發各種不適,這也是冬季容易生病的原因之一。
![]()
二、做好“三藏”,藏陽氣與精氣,更要藏情緒
冬季要學會藏,其中可以先藏好陽氣、精氣與情緒,看似簡單,實則也需要一定的“技巧”!
1、藏陽氣,御寒有實力
想要藏好陽氣,需從起居和保暖入手。起居上,順應時節,遵循“早臥晚起”的原則:早臥順應陽氣的收斂,晚起等待太陽升起后,借助自然界的陽氣來補充自身;同時注意避免熬夜。保暖方面,重點保護身體的頸部、腰部、腳部。頸部可佩戴圍巾,腰部可穿帶腰封的衣物;腳部可每天用溫水泡腳15 -~20 分鐘,促進血液循環,溫暖全身。
2、藏精氣,生活有活力
腎主藏精,冬季是養腎的關鍵時期,藏精氣關鍵在于“養腎”。首先,避免過度勞累,過度勞累會耗傷腎精,導致身體虛弱;其次,可適當進行溫和的運動,如太極拳、八段錦等,促進氣血循環,增強腎臟功能,從而藏住“精氣”。
3、藏情緒,收斂養心神
冬季容易出現低落、抑郁的情緒,不良情緒會影響人體的氣血運行,耗損陽氣。同時中醫認為,“怒傷肝”“思傷脾”,穩定的情緒才能保證五臟六腑功能正常,氣血調和。因此“藏情緒”其實就是需要我們保持心態平和,靜心安神,日常可以聽一些舒緩的音樂、安靜的讀書等方式來調節情緒。
![]()
三、不僅要藏,這些養生要點也不能忘
學會了“冬藏”,還有一些養護要點,也需要兼顧!
1、飲食規范,健康合理
冬季飲食應以“溫補”為主,滋養身體的同時抵御寒邪,但需注意避免燥熱上火。建議日常可多食用一些溫熱性的食材,如羊肉、牛肉、桂圓、紅棗、栗子等,同時可搭配一些滋陰潤燥的食材,如蘿卜、白菜、銀耳等,注重均衡搭配,健康合理。
2、勿急勿燥,循序漸進
許多人認為進補就應該各種加速,其實不然!進補需根據自身情況而定,不可盲目大量食用滋補品。并且進補要循序漸進,避免過急,以免給身體造成負擔。
3、室內通風,空氣流通
冬季氣候寒冷,許多人喜歡窗戶常閉,其實這更容易導致細菌滋生,從而引發呼吸道疾病。建議每天可以定時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改善空氣質量。
![]()
從藏陽氣、藏精氣到藏情緒,從合理飲食到日常細節把控,每一步都是在為身體積蓄能量,筑牢健康根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