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隨著部隊的持續壯大,八路軍129師進行了大擴編,一次性擴編出9個旅,分別為新1旅至新9旅。
在這九名旅長中,有三位建國前犧牲,兩位被授上將(楊得志、韓先楚),兩位被授中將(韋杰、徐深吉),還有兩位僅為大校(尹先炳、張維翰)。
其實按照常理,八路軍的旅長在1955年要評將官并不難,只是兩位大校當時身上都牽扯了一些事。
尹先炳是劉鄧大軍的主力戰將,在朝鮮鬧出桃色事件,影響非常不好,因而被撤去軍長職務、級別降為準軍級、軍銜由中將改成大校。
![]()
張維翰就比較冤了,他在“三反五反”運動中被羅列三條“罪名”,定為軍中“大老虎”,差點被開除黨籍。是北京軍區要求重新調查,才讓他有獲得軍銜的機會。
說起來張維翰的人生非常傳奇,他哥哥是國民黨軍閥,他本人也曾在國軍之中很有權勢。
但是,在國難當頭的抗日戰爭時期,張維翰看出誰才是真正為國為民,就果斷帶著麾下八個團都投向了八路軍,實屬大功一件。
雖然在新中國成立后,張維翰曾遭遇過一些不公平的待遇,但很多人依然尊敬他。在他病逝時,有上百名將軍前來送行,也是一大殊榮啊。
![]()
張維翰1906年出生于河北邯鄲,家中五個兄弟,他排在第四。
二哥張維璽很有志氣,清末報考東北武備學堂,畢業后成為北洋陸軍20鎮40協80標3營下的排長,而3營營長就是大名鼎鼎的馮玉祥。
此后張維璽跟著馮,從小軍官做起,一路升至第六方面軍總指揮、第17路軍總指揮等職,是馮玉祥的“十三太保”之一。
因為二哥的發跡,張維翰9歲時前往北京進入第16混成旅軍官子弟學校學習(后改名為育德中學)。
在這里,張維翰與同學彭雪楓結下深厚的友誼,包括后來在開封政訓學院和北平民國大學,兩人關系都極好。
![]()
在彭雪楓的影響下,張維翰思想也變得進步,哥哥曾托關系安排他去牟平縣當縣長,但他看不慣國民黨官員的貪污腐敗,41天后就辭職不干了。
這時的張維翰一腔熱血,希望能夠改變這個國家。九一八事變后,張維翰在濟南成立北平民國大學同學會,不斷吸納進步人士、開展愛國運動。
1936年,日寇侵華的腳步加快,張維翰便投身在山東省第六專區保安司令范筑先麾下,成為范的秘書。
后來張維翰還娶了范筑先的侄女范書瑜為妻,關系更加緊密,逐漸地,他的名氣也越來越大,引起了老同學彭雪楓的注意。
1937年5月,彭雪楓邀請他到北京一敘,在交流的過程中,彭雪楓發現張維翰對共產黨有著傾慕之情,便順勢提出自己可以幫忙介紹入黨,張維翰爽快地答應了。于是,張維翰開始了自己的共產主義事業。
![]()
全面抗戰爆發后,軍閥韓復渠為保存實力,多次不戰而退,使山東大量領土淪喪。
范筑先堅決不隨從這種行為,表示要以己身保衛國土,張維翰隨即配合他一起整編部隊,在山東29個縣都建立起抗日武裝,準備跟日寇血戰到底。
這個過程中,張維翰也在努力培養黨員,有數十位骨干在他影響下信仰共產主義,為后來魯西北根據地的建立、鞏固打下好基礎。
1938年11月,范筑先在聊城犧牲,舉國為之悲痛。張維翰因深得范筑先信任,又是范筑先的侄女婿,因而被擁立為新的司令長官,繼續率部在魯西北抵抗日寇。
當時國民政府河北省主席鹿鐘麟為拉攏張維翰,專門派人送來少將師長的委任狀,但張維翰看不慣國民黨的做派,毅然選擇拒絕。
![]()
不久,張維翰帶著8個團加入八路軍,成了一支共產黨武裝,為紀念范筑先,他對外宣稱己部是129師筑先縱隊。
之后張維翰率領筑先縱隊在魯西北艱苦奮戰,直到魯西行署先遣縱隊趕來會師,兩部合并為129師新8旅。
這個新8旅陣容非常豪華,首任旅、團級干部,除了張維翰是大校外,其他參與授銜的人都是將官。(副旅長王近山中將;參謀長高厚良、22團團長田厚義、23團政委李大清都是少將)
張維翰無論是跟同時期的其他旅長比,還是跟自己這個旅的其他干部比,軍銜都遠遠落后,也是令人唏噓。
![]()
為何會如此呢?原因主要在于兩個方面。
一是他后續建立的戰功較少,1943年張維翰奉命回延安中央黨校二部十六支隊學習,沒有參與抗日后兩年的戰事。
解放戰爭他也主要在后方工作,未曾到一線領軍,1948年3月時才擔任冀南三地委武裝部長、1949年8月才擔任邯鄲軍分區司令員,這個晉升速度,已遠遠落后于昔日的部下。
二是建國初期張維翰在“三反五反”運動中被定性為“大老虎”。因為二哥張維璽曾是國民黨高級將領,當時有人就謠傳張家是邯鄲的“四大家族”。
隨后針對張維翰的污蔑也來了,說他出身官宦人家,是靠政治投機上位、對社會主義事業多有破壞。沒多久,張維翰被逮捕,跟張青山、劉子善關在一個監獄。
![]()
河北省軍區將張維翰關押年余,為他列出了三項罪名:一是政治上麻痹,放縱反革命分子;二是曾用19萬發子彈換取百姓糧食;三是鋪張浪費舊幣970萬元(合新幣970元)。
最初省軍區還打算直接將張維翰開除軍籍、黨籍,不過北京軍區覺得這個處分太重,要求河北省軍區重新調查。
經過漫長的審問走訪,最終省軍區將張維翰的處分改為“撤銷黨內職務、行政級別降低兩級”,在1955年,張維翰身上帶著這些定性,因而導致影響了軍銜。
否則,按照他帶隊投向革命的貢獻,應該還是能被照顧授予將官的。在重新分配工作時,許多同志都勸他把“官司”弄清后再上任,這樣職務能相應提高不少。
但張維翰說:“我這一生對得起革命,問心無愧,我得先去工作,相信組織總有一天會對我作公正結論。”
![]()
后來張維翰擔任過解放軍軍事體育學校副校長、國家體委陸上運動司司長等職,1963年7月就早早離休。
雖然離開了工作崗位,但張維翰熱情不減,當時各地都在編錄革命的發展歷程,可魯西北抗日根據地的資料少之又少。張維翰得知這個消息后,立即著手記錄。
他將自己和范筑先等人開辟魯西北根據地的經過寫了下來,共計20余萬字。此作完成后,張維翰取名為《魯西北抗日根據地簡介》,是非常珍貴的歷史資料,填補了該區域革命史的空白。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組織恢復他的名譽,1979年10月11日,張維翰病故于北京,享年73歲。
![]()
雖然他的職務和軍銜都不算突出,但大家都知道他的勞苦功高,許多老戰友、包括李聚奎在內的上百位將軍都不遠萬里趕到北京參加追悼會。
129師的老領導鄧小平、劉伯承、徐向前等人也有出席并送了花圈,張維翰的最后一程,也是非常榮耀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