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權轉自:菁kids北京(ID: Jing-kids )
最早在國內接受國際化教育的那批孩子們,如今已步入而立之年,有了自己的事業、家庭,不少人成為了父母。K-12國際化教育,和海外的留學、生活經歷,給他們的人生帶來了什么樣的影響?
這次訪談的主人公是Luna,她從小在北京長大,和父母、祖輩一樣就讀于中關村小學;中考后,她轉軌到國際學校,卻未料到所在的班級環境如此糟糕:一半學生逃課,前后換了四位班主任,攀比成風,多個同學轉去他校,僅十幾個人拿到畢業證書。
但憑借著小時候當花滑運動員,在冰面上一次次摔倒又站起來的勇氣與韌性,Luna仍獲得了“公立十大常青藤”的offer,心理學畢業后留美工作,在哥大讀研后,又進入了知名汽車大廠,是高中班級留在美國的唯二女生之一。
面對中美關系的變化、AI技術的突飛猛進、所在行業的裁員潮,她也在思考未來的方向。過去,她曾無數次從不利的環境里突圍,或許這次也會是一個新的開始。
![]()
*以下使用第一人稱講述
![]()
意料之外的高中三年
很多人在“吐槽君”這類賬號上才能看到的奇人奇事,我在高中時就親眼目睹過無數次了。
我生長于北京海淀區,中小學都按部就班在公立學校就讀。2009年夏天,中考結束后,我跟著知名教培機構,去英國游學了三個月。回國后,我提出了出國的想法,“中考太累了,我不想再卷一遍高考,而且國外自主性高的學習氛圍很適合我。”
當時“低齡留學潮”還未興起,身邊的家長少有讓孩子中學就出國的,我爸媽不放心我還沒成年就獨自去國外生活,商量后,我們決定先在國內讀個國際高中。
我參加了兩所公立學校國際部的中美合作項目的入學考試,考的無非是英語聽說讀寫,我從三歲開始學英語,上過各種英語補習班,考試于我而言并不難。
最后,我在兩所學校里,選了辦學更久的那家,原本是為了求穩,沒想到卻開啟了“雞飛狗跳,狀況百出”的高中生活。
那一年,我們學校招收了很多來自其他省市的轉校生,他們大多父母不在北京居住,或者父母在北京工作,但沒有時間管孩子學習,于是在天高海闊的環境里紛紛“放飛自我”,經常在課上調皮搗蛋,影響老師的授課進度,連帶著班上其他學生也都會受到影響。
學習環境實在過于惡劣,那時,我和家人一度想轉學。但另一所有中美合辦項目的學校上課進度很快,轉過去可能得重讀一遍高一,權衡之下,我們還是放棄了轉學的想法。
后來我發現壞事也有好的一面,因為班里一半的人都不學習,老師有更多空閑時間,我們五六個好好聽課的學生就經常組團去老師辦公室一對多上課,也算是意外收獲了。
我們班當時“攀比之風”也很盛行,同學們之間互相比較住在哪個小區、背的什么包,從中獲取一種優越感。
當時我也還未成年,要說完全不被周邊環境影響,也不可能。但好在我父母的教育理念很好,對孩子也上心,當我流露出攀比的苗頭或脫產學習的想法,他們總能及時給我糾偏,讓我不至于走上彎路。
剛入學時,我們班是40多人,中途有人出國了,有人轉回公立體制了,到最后,拿到中美課程畢業證書的只有十幾人,僅占入學人數的1/3。
高中這段奇特混亂的經歷,對當時的我而言,確實不堪其擾。但等到本科出國留學,見識到更廣闊、自由、光怪陸離的世界后,我反而完全對這類麻煩與誘惑“免疫”了,既不會因為無拘無束而隨心所欲,也不會因為課程難而中斷學業,畢竟再難也沒有高中時難呢。
![]()
![]()
海外十四年
2012年,我拿到了加州系大學的offer,開始遠赴海外留學。
本科時,我學的是心理學,這是我喜歡的專業,但開始工作后,我才發現自己并不適合這一行。
一開始,我因為學校的要求去了華盛頓實習,實習內容主要是去法院旁聽,把庭審內容記錄下來,整理好交給領導,他們再去和受害者溝通。但每一次旁聽完,我都會因為受害者的遭遇而心情沉重,也因為自己無法給到他們切實的幫助而失望。
我想自己可能真的不適合當心理咨詢師,所以回學校找了份學術指導的實習,主要就是給學生們一些選課建議。但沒想到我在這個崗位上的感受,和在上一份實習大差不差。
我也許要去問績點驟降的學生遇到了什么問題,當他們說遭遇了家人離世、父母關系破裂、家庭資金困難,我得想方設法、絞盡腦汁去安慰他們,這讓我很有負擔感,也很難快樂起來。
我仍然對心理學感興趣,但更想從事積極一些的工作,于是嘗試了市場營銷,去分析用戶的心理,了解他們的習慣,果然這份工作很適合我,我做得得心應手。
本科畢業后,我入職了一家做健康食品的日本公司,先從銷售做起,后來轉到營銷部門。工作兩年后,我想更進一步,去做市場分析、商業分析,就申請了哥大的數據分析碩士。
![]()
在哥大的第四個月,疫情爆發了,當時國外的輿論對亞洲人不是很友好,我連出門坐地鐵都很擔憂會被莫名其妙的人攻擊,媽媽也每天睡不著覺,擔心我在國外不安全。
當時我想過回國,在線上讀完研究生,但還是覺得不甘心。從2012年出國,八年的時間,我付出了很多努力才留下來的,就這么放棄太可惜了。
還好,在最艱難的時期,我獲得了美國知名汽車品牌的工作機會,研究生畢業后留在了這家公司,擔任數據分析師,直到現在。
我們高中班來美國留學的有十六七人,剛出國那幾年,我們關系還很緊密,因為高中班長家庭條件很好,在加州有個大別墅,他又熱衷于組織聚會,所以每逢寒暑假、感恩節、圣誕節,我們就會從各地飛到他家玩,這也讓異國求學的我們少了一些孤獨感。
后來大家就各奔前程了,有三四個同學沒畢業、中途輟學了,有幾個是辦理完移民就回國接手父母的事業,還有的是回國自己創業,也有移民其他國家的。
到現在還留在美國的,只有我和另一個女同學,她非常厲害,現在已經成為了華爾街知名投行的VP。
獨自在異國生活,會有很多孤獨的時刻。
剛搬去公司所在城市時,疫情還未結束,所有人都是線上辦公,我一個人也不認識,就獨自去滑雪,聽到身后有人在說中文,就很開朗地去和他們打招呼、加好友,這才慢慢拓開了朋友圈。后來我還組建了一個500人的華人群,群友每周都會自發組織各種活動,大家都玩得很開心。
在異國扎根,不是件容易的事,我用了十余年才完成。但這兩年,我卻開始考慮回國。
![]()
![]()
AI時代下的職場
其實我曾經回國工作過一次。那時我剛從上一份工作辭職,在等待哥大的錄取結果,回國后在一家負責留學背景提升的教育公司做市場營銷。
那是家創業公司,工作辛苦自不必說。當時的領導還很是奇葩,經常晚上十點給我發消息,“你看看這本書,我覺得寫得很好,你看完明天給我匯報一下。”我只覺得無語,干完三個月,拿到研究生offer后立馬走人了。
我當時覺得自己可能不適合國內“工作與生活沒有邊界線”的職場環境,但現在再看中美職場,我更關心的是行業的發展潛力與可持續性。
在美國持續生活了14年,我能明顯感覺到,美國發展的停滯和對落后的恐慌與傲慢。
我去過美國的大部分城市,但至今都無法理解城市基礎設施為什么這么差勁,千瘡百孔的道路,頗不便利的交通,掛在路面的電線桿……似乎沒有人關心這些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事,也不想去改變。
我就職的是車企,對這個行業了解比較多。中國的電動汽車行業發展迅猛,競爭激烈,既卷價格又卷技術。美國的應對方式是什么呢?
今年7月“大而美法案”通過,規定自2025年9月30日起,不再為新電動車提供高達 7500 美元的聯邦稅收抵免。面對競爭,不是加大扶持力度,而是砍掉補貼,相當于直接退出賽道,不比就不會輸。但真的只要捂住眼睛、看不見,事情就不會發生嗎?
我感覺這個公司已經沒救了,所以最近也在看有沒有跳槽的機會,如果真的能在國內找到合適的工作,我還是挺想回國的。
畢竟,順著潮水的方向才能借力不是嗎?
![]()
我所在的數據分析崗位與AI關系緊密,AI是當下最熱門的行業話題,也有著最激烈的競爭,我們還無法知曉這場科技戰爭誰會贏,但只要始終保持在場,就不會被落下。
小學的時候,我每天下午都會去練花樣滑冰,經常摔倒,嗑得青青紫紫,甚至皮開肉綻。但下一次我還是會站上冰面,把練習了上百遍的動作完美完成,就這樣練了六年,拿到過全市前四名的成績。
后來我沒有成為花滑運動員,但這段時光一直影響著我的人生,長達數十年。
換專業也好,換城市也好,出國又回國也好,路總會轉彎的,但我想沒有一段路會白走。
本文授權轉載自菁kids北京(ID:Jing-kids),北京國際教育和社區資訊首選中文平臺,帶你了解京城國際學校,探討擇校、留學、中產家庭生活方式。
-每日教育新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