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紹
![]()
文章來源:《臨床營養師吳賜裕》微信公眾平臺
已授權《臨床營養網》轉載
我國糖尿病患病率仍在上升,由2013年的10.9%增加到2018至2019年的12.4%;
糖尿病的知曉率(36.7%)、治療率(32.9%)和控制率(50.1%)有所改善,但仍處于低水平;
糖尿病人群中2型糖尿病(T2DM)占90%以上;60~69歲人群糖尿病患病率為23.9%,≥70歲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為27.3%。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最新發布的《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上一個版本是2020年)第七章“糖尿病醫學營養治療”提示:
1. 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者均需要接受個體化醫學營養治療,由熟悉糖尿病醫學營養治療的營養(醫)師或綜合管理團隊(包括糖尿病教育者)指導患者完成(A)
2. 應在評估患者營養狀況的基礎上,設定個體化的醫學營養治療目標和計劃,合理控制總能量的攝入,均衡分配各種營養素,達到患者的代謝控制目標,并盡可能滿足個體飲食喜好(B)
作為一名營養師,我將在本文中分享我在工作中如何為住院糖尿病患者制定個性化的飲食方案,幫助他們穩定血糖、促進康復。
一、評估患者的營養狀況和飲食需求
1. 病史和用藥情況
了解患者的糖尿病類型(1型或2型)、病程、并發癥(如腎病、神經病變等)以及當前使用的降糖藥物或胰島素方案。
2. 血糖監測數據
了解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HbA1c)水平,評估血糖控制情況。
3. 營養狀況及合并癥
結合輔助檢查結果判斷是否存在營養不良或肥胖,是否合并高血壓/高脂血癥/高尿酸血癥/痛風/腎病等。
4. 飲食習慣和偏好
詢問患者的日常飲食結構、食物偏好及有無特殊飲食限制(如素食、過敏等),以提高飲食方案的可行性。
二、制定個性化飲食方案
根據評估結果,我會為患者制定適合其病情的飲食計劃,主要遵循以下原則:
![]()
※ 合理控制總熱量
![]()
![]()
※ 均衡三大營養素比例
![]()
![]()
在控制碳水化合物總量的同時應選擇低血糖生成指數的碳水化合物,可適當增加非淀粉類蔬菜、水果、全谷類食物,減少精加工谷類的攝入。
全谷類應占總谷類的一半以上。全谷類攝入量與全因死亡、冠心病、T2DM及結直腸癌風險呈負相關 。
![]()
![]()
腎功能正常的糖尿病患者,蛋白質的供能比為15%~20%,并保證優質蛋白占總蛋白的一半以上。
有顯性蛋白尿或腎小球濾過率下降的糖尿病患者,蛋白質攝入控制在每日0.8 g/kg體重,并推薦攝入優質蛋白。
![]()
![]()
![]()
![]()
![]()
![]()
三、特殊情況的營養支持及監測與調整
※ 術后或重癥患者:如果患者無法經口進食,符合腸內營養適應癥,我會采用腸內營養(如糖尿病專用型營養制劑和或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并密切監測與調整
※ 每日查看血糖記錄:與醫生、護士團隊溝通,根據血糖情況調整飲食。
※ 如果患者病情允許,鼓勵他們在餐后進行輕度活動,以幫助控制血糖。
四、營養教育與長期管理
住院期間的飲食干預只是短期措施,患者出院后仍需長期堅持健康飲食習慣。我會重點指導:
1. 血糖自我監測:記錄空腹、餐后血糖,觀察食物對血糖的影響。
2. 食物交換份法:教會患者如何根據食譜選擇可代替的方案。
3. 外出就餐技巧:如何選擇主食,烹調方式選擇清蒸、涼拌類菜肴,避免紅燒、煎炸食品。
4.家庭支持:建議家屬共同學習糖尿病飲食知識,營造健康的家庭飲食環境。
五、總結
住院糖尿病患者的飲食管理需要醫生、護士、營養師及患者的共同協作。通過科學的評估、個性化的方案和持續的教育,幫助患者穩定血糖、減少并發癥,并培養長期的健康飲食習慣。
相關系列合集(點擊下方標題查看)
《臨床營養網》編輯部
本站動態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