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銅川民間剪紙藝術傳承人與德宏州傣族、景頗族非遺傳承人在互學互鑒中碰撞創作靈感
近日,在陜西省文化和旅游廳指導下,由陜西省銅川市文化和旅游局與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騰沖市文化和旅游局共同主辦的“秦滇情深·銅德筑夢——‘春雨工程’銅川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務邊疆行”活動,先后走進德宏州、騰沖市,通過文藝演出、攝影展覽、非遺交流等形式,為當地群眾獻上了一場精彩紛呈的文化盛宴,促進了秦滇兩地文化交流與互鑒。
“銅川市擁有紅色文化、陶瓷文化、煤礦文化以及厚重的黃土地文化。這次銅川文旅志愿服務邊疆行,為德宏州帶來了濃郁的秦風秦韻,構筑起‘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大文化交流平臺……”德宏州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排早海說。
文藝匯演:三秦風韻邂逅彩云之南
渭水連瀾滄,秦音潤滇西。“春雨工程”銅川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務邊疆行團隊先后在德宏州芒市珠寶小鎮、瑞麗弄莫湖公園廣場、騰沖市騰越文化廣場和司莫拉佤族村禮堂廣場舉辦了4場文藝演出。
在德宏州芒市,銅川市文旅志愿者帶來的秦腔表演唱《梨園韻》、評書《楊家將》等節目,讓當地群眾領略到秦腔的獨特魅力和評書的藝術風采。嗩吶《大棗》、器樂合奏《彩云之南》《紫色激情》等節目,將傳統與現代、民族與西洋元素巧妙融合,贏得了陣陣掌聲。
德宏州當地藝術家也獻上了笛子演奏《綠葉情書》、阿昌族歌曲《歡樂日子你要來》等精彩節目,景頗族舞蹈《節日的景頗》更是將晚會推向高潮。
除文藝表演外,德宏州和銅川市還簽署了文化旅游戰略合作協議。“兩地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是兩地文化雙向奔赴。這種動態互動生動詮釋了民族文化的連續性、包容性和創造性。”銅川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楊春表示,銅川將與德宏州相互協作、互利共贏,致力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堅守與傳承,以文旅合作聯動賦能兩地經濟社會發展。
在騰沖市的演出同樣精彩紛呈,秦腔表演唱《梨園韻》、嗩吶《大棗》等節目吸引眾多游客駐足觀看,景頗族舞蹈《景頗山上筒帕情》、傣族舞蹈《金城傣影》等民族舞蹈則展現了多元文化的獨特魅力。
攝影聯展:光影交織中的文明對話
活動期間,德宏州與銅川市攝影交流展在德宏州文化館拉開帷幕。銅川市攜展現本土美景、美食、非遺等的百余幅作品參展,德宏州則展示了當地特色剪紙等非遺項目。
展覽期間,大家針對銅川、德宏兩地的剪紙、攝影進行了深度探討,透過作品了解了關中剪紙、陜西秦腔等地域文化和民俗風情。此外,銅川·騰沖非遺攝影交流展在騰沖市文化館開展,共展出兩地200多幅作品。
“此次交流是邊疆與內地文化互通的生動實踐。我們將持續推動非遺活態傳承,讓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綻放光彩。”銅川市群眾藝術館副館長董杰表示。
書畫非遺交流:筆墨與技藝的交融
“此次交流突破了地域限制,讓邊疆文化與關中文化在筆墨間對話,為傳統藝術注入了新活力。”銅川書畫院院長趙清說。
無論是在德宏州特色藝術傳習工作坊,還是在騰沖市文化館,陜西與云南兩地書畫家、非遺傳承人圍繞剪紙、書法、繪畫等藝術形式展開深度交流。
活動現場,銅川民間剪紙藝術傳承人田亞莉與德宏州傣族、景頗族非遺傳承人同臺獻藝。兩地非遺傳承人在互學互鑒中碰撞出了創作靈感。“銅川市、德宏州書畫家現場揮毫、即興創作,將大美銅川的青綠山水與德宏雨林的斑斕色彩融于丹青畫卷之中,象征了兩地人民文化交融的深厚情誼。”德宏州文化館館長趙靜說。
從渭水之濱到瑞麗江畔,“春雨工程”以文化為媒,書寫了新時代民族交融的生動篇章。這場跨越千里的對話,不僅讓三秦大地的厚重歷史與滇南邊陲的多元風情交相輝映,更通過制度創新、技術賦能和產業聯動,為構建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提供了鮮活注腳。
來源:中國文化報 記者 秦 毅 通訊員 朱元奇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