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務近31年后,從2025年11月2日0時起,長永高速公路實行“零費率”方式,終止收費,成為湖南首條長期免費的高速公路。消息一出,不少市民感慨:“一個來回就能省下一頓飯錢,太好了”“通勤更快,錢包更輕松”。放眼全國,長永高速的“零費率”并非孤例。今年6月,S18武漢天河機場高速公路停止收費;3個月后,成綿高速和成都城北出口高速官宣停止收費。類似個案頻頻出現,一時輿論場上興起了關于“高速免費時代”的熱切討論。
需要認識到的是:長永高速等路段“期滿免費”,看似理所當然,實則顯得尤為珍貴。雖然對于政府還貸公路,國家規定收費期限一般不得超過30年,但各地不乏違規延期、程序不透明等現象。比如成都城北出口高速曾悄悄延長收費期,有市民申請信息公開也不可得。與之對比,長永高速嚴格按照1998年批復的30年收費期限執行,即便因節假日免費政策等客觀因素進行過兩次期限補償,也都經過核定并公開說明,最終在2025年11月1日到期后終止收費,這種契約意識還是讓人感覺到了不一樣的格局。
就事論事,我國高速公路建設之所以能在短短幾十年內實現跨越式發展,正是依靠“貸款修路、收費還貸”模式打破了資金瓶頸。如果投資者和公眾對收費期限的嚴肅性失去信任,整個投融資體系的可持續性可能受到沖擊。就此而言,對按期免費的行為給予褒揚,不僅是對具體項目的肯定,更是對規則意識的弘揚。而在為長永高速等高速按期履約免費的操作給予肯定之余,也要警惕將相關議題簡化為“免費即正義”的情緒化表達。
不難發現,輿論在歡呼“免費時代來臨”時,往往陷入一種認知誤區——將政府還貸公路與經營性公路混為一談,甚至將所有收費公路置于道德審判席上。事實上,收費與否是由公路屬性與資金來源差異決定的。
對于長永高速這類通過社會集資、貸款修建的政府還貸公路,其建設初衷就是“收費還貸”,一旦債務償清、收費期滿,免費通行是天經地義的契約履行。但另一方面,作為純公共基礎設施的政府投資公路(如部分城市快速路),其建設資金來自財政,本質是由全體納稅人出資修建的,通過“誰使用誰付費”原則收取通行費,同樣具有經濟合理性——這既符合受益者負擔的公平原則,也能通過價格機制調節交通流量。將性質不同的公路混為一談,呼吁“所有高速免費”無疑是片面的。
一定程度上,當前公眾對高速公路免費的期待,實則源于對部分項目“超期服役”的不滿。但解決問題的方向,不應該是否定收費制度本身,而是通過立法等頂層設計,如修訂出臺《收費公路管理條例》,進一步明確收費期限的核定標準、透明化收支信息披露、嚴格限制延期條件,在尊重現實復雜性的前提下,對政府收費公路償債期限的彈性設置、經營性公路回報周期作出合理的界定。
更重要的是,高速免費不是目的,提升通行效率才是。成綿高速、武漢天河機場高速免費后出現的擁堵加劇,已經表明免費政策可能帶來需求激增,若養護管理未能同步跟進,反而會降低通行效率和服務質量。因此,與其盲目追求“免費”,不如構建更科學的公路治理體系——對到期公路堅決免費,對新增項目合理規劃融資模式,對養護成本建立長效保障機制。惟有如此,高速公路才能真正承擔起“服務公眾出行、促進經濟發展”的使命。□ 胡一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