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句話在跳水運動中再貼切不過。11月6日晚,廣東奧體中心游泳跳水館內,第十五屆全運會女子雙人10米跳臺決賽上演了一場“神仙打架”。
決賽落幕,全紅嬋/王偉瑩組合最終位列第五,這個結果讓不少觀眾直呼意外。細數這場比賽,著實誕生了兩個令人難以置信的“不可思議”。
![]()
其一,這對組合從預賽第三到決賽第五的明顯滑落,著實出人意料。要知道,就在一個月前的隊內測試賽中,她們還曾跳出過接近360分的優秀成績。短短數周,狀態起伏如此之大,讓人不禁要問:究竟發生了什么?
其二,全紅嬋在比賽中的身體狀況令人揪心。鏡頭捕捉到她多次揉捏腳踝的細節,這讓觀眾恍然大悟——原來這位“水花消失術”的代言人,正帶著傷病在戰斗。聯想到她隨后因傷退出女子單人10米臺的賽事,更讓人感嘆運動員光鮮背后的不易。
![]()
這場比賽也揭示了三個不容置疑的“不爭事實”。
第一,陳芋汐的穩定性堪稱教科書級別。無論搭檔是誰,她總能保持高水準發揮。這次與掌敏潔搭檔,兩人以350.22分的絕對優勢奪冠,再次證明了她過硬的心理素質和技術功底。
第二,雙人跳水的靈魂在于同步。全紅嬋/王偉瑩組合在之前的團體賽中,就曾因同步分偏低引發熱議。這次決賽,兩人在動作節奏和入水時機上仍顯生疏,可見新老選手的磨合仍需時日。
第三,傷病永遠是運動員最大的敵人。全紅嬋的腳踝傷病并非一朝一夕形成,常年高強度訓練帶來的損耗,在這個賽季集中爆發。這也提醒我們,在期待運動員創造佳績的同時,更要關注她們的身體健康。
從專業角度看,全紅嬋此次失利暴露出運動員培養中的幾個關鍵問題。新老選手配合需要更系統的訓練方案,傷病預防需要更科學的管控體系。
展望未來,全紅嬋當務之急是徹底養好腳踝傷勢,同時與新搭檔加強同步性訓練。考慮到她的年齡優勢和技術潛力,只要解決這些問題,完全有能力在下次奧運周期重返巔峰。中國跳水隊需要從這次比賽中吸取經驗,進一步完善雙人項目的梯隊建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