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親近自然,在勞動中體悟艱辛、傳承志愿精神,11月2日,北京師范大學東營實驗學校志愿服務隊攜手河口區志愿者協會,組織20余名小志愿者走進農村開展“在希望的田野上”助農公益活動,用實際行動書寫新時代青少年的責任與擔當。
![]()
活動伊始,小志愿者們在協會工作人員與學校老師的耐心指導下,認真學習棉花采摘的技巧——分辨成熟棉桃、輕捏棉絮避免拉扯、整齊裝入布袋。起初,大家的動作略顯生疏,手指還不時被棉絮蹭得發癢,但沒有一人退縮。隨著實踐推進,孩子們逐漸掌握要領,彎腰、摘棉、遞袋的動作愈發嫻熟,田間地頭回蕩著此起彼伏的交流聲與清脆的笑聲,成為秋日里一道充滿活力的風景線。經過兩個小時的協同奮戰,小志愿者們共幫助劉大爺采摘棉花200余斤,有效解了老人的燃眉之急。
“看著孩子們不怕累、不怕臟,有條不紊地幫忙摘棉花,我心里又感動又欣慰。”劉大爺望著滿袋的棉花,臉上滿是感激的笑容,“要是靠我自己,這些棉花還不知道要摘到什么時候。”
![]()
活動結束后,來自三年級6班的畢名妍同學分享了自己的收獲:“以前穿衣服從沒想過棉花是怎么來的,今天彎腰摘了兩個小時,腰又酸手又癢,才知道每一朵棉花都藏著農民爺爺的辛苦。以后我不僅會愛惜衣服,還想多參加這樣的活動,幫需要的人做些事!”另一位小志愿者二年級14班的孫一凡同學也說道:“和小伙伴一起干活特別開心,雖然累,但看到劉爺爺的笑容,就覺得特別有意義。這比在課本上學到的‘勞動最光榮’更真切!”
談及活動意義,北京師范大學東營實驗學校小學部大隊輔導員王晨光老師表示:“勞動教育是學生成長不可或缺的一課,而助農實踐正是將‘紙上談兵’轉化為‘親身實踐’的最佳載體。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孩子們在親手勞作中明白‘一衣一物皆辛苦’,不僅要懂得珍惜勞動成果,更要學會關愛他人、服務社會,讓志愿精神與勞動美德深深扎根在心底,成為伴隨他們一生的寶貴財富。”
![]()
此次助農實踐活動,不僅為農戶送去了切實的幫助,更讓學生在沉浸式體驗中收獲了成長。未來,北京師范大學東營實驗學校將繼續聯動社會力量,開展更多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與勞動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開闊視野、錘煉品格,成長為有愛心、有擔當、能奉獻的新時代好少年。(大眾新聞記者 張婧婧 通訊員 閆小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