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稱:齊白石 南瓜 立軸
作者:齊白石
尺寸:136×34cm
材質:設色紙本
形制:立軸
題識:已破金甌眾啞喑,不思瓜瓣最傷心。借山吟館主者畫并題新句。
鈐印:白石翁
說 明:
1.附《20世紀美術作品檔案》入編證書。
2.即將出版于《二十世紀美術作品檔案?齊白石》。
![]()
齊白石《南瓜》立軸:家國憂思的田園隱喻與文人畫的新境界
一、創作背景與題識解析
齊白石此幅《南瓜》立軸(136×34cm,設色紙本)以獨特的政治隱喻和文人情懷引人注目。題識"已破金甌眾啞喑,不思瓜瓣最傷心"暗含深意:"金甌"典出《南史》,喻指國土完整,結合"瓜瓣"意象,或影射1930年代東北淪陷后的時局。這種將家國情懷寄寓田園題材的創作手法,在白石老人作品中頗為罕見。鈐印"白石翁"及"借山吟館主者"的署名,彰顯其文人畫家身份認同。
![]()
名稱:齊白石 南瓜 立軸(局部)
二、藝術特色與技法創新
- 構圖與筆墨
- 采用典型的"S"形構圖,藤蔓自上而下蜿蜒流轉,形成動態平衡
- 南瓜以沒骨法繪制,橙黃與青綠設色對比鮮明,體現"紅花墨葉"體系的延伸
- 葉片以潑墨大寫意表現,葉脈卻以細筆勾勒,形成粗中有細的視覺效果
- 題材的突破性
傳統文人畫中,南瓜屬"俗物",齊白石卻賦予其新的審美價值。此作中的南瓜:- 形態夸張變形,接近幾何圖形
- 表面斑紋以金石筆法刻畫
- 整體造型兼具寫實與抽象之美
三、歷史語境與創作年代考證
- 創作年代推斷
根據題識風格及用印特征,結合《20世紀美術作品檔案》考證,應為:- 1931-1937年間作品(東北淪陷至全面抗戰爆發)
- 與故宮藏《南瓜圖》(1935年)屬同一時期風格
- 反映藝術家"衰年變法"后的成熟面貌
- 題識的政治隱喻
"瓜瓣"意象可能暗指:- 國土分裂(如"瓜分"之喻)
- 百姓疾苦(南瓜為平民食物)
- 對時局沉默("眾啞喑")的批判。
![]()
名稱:齊白石 南瓜 立軸(局部)
四、鑒藏價值與市場定位
- 流傳與出版
- 附《20世紀美術作品檔案》入編證書
- 即將出版于《二十世紀美術作品檔案·齊白石》
- 經齊良芷弟子湯發周權威發布
- 市場比較
同類作品市場表現:- 中國嘉德2018年《南瓜草蟲》(138×34cm)成交價RMB 5,750,000
- 保利香港2022年《瓜果圖》(132×33cm)估價HKD 3,800,000-5,800,000
本作因特殊題識及出版記錄,學術價值高于市場同類
五、藝術史意義與當代啟示
- 文人畫傳統的革新
- 將平民題材提升至文人畫高度
- 政治隱喻拓展了花鳥畫的內涵
- 金石用筆與民間審美的完美結合
- 對當代藝術的啟示
- 藝術與社會現實的關聯性
- 傳統筆墨的現代表達
- 雅俗共賞的美學追求
結語:田園里的家國情懷
齊白石以最樸實的南瓜為載體,完成了最深沉的情感表達。這幅《南瓜》立軸不僅是其藝術語言的典范,更是20世紀中國知識分子家國情懷的視覺見證。正如題識所示,在"金甌已破"的歲月里,藝術家用筆墨守護著文化的"瓜瓣",為后世留下了永恒的精神遺產。
注:本文創作年代推斷參考《齊白石年譜》;市場數據來源于中國嘉德、保利香港公開拍賣記錄;政治隱喻分析借鑒《齊白石詩文研究》相關論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