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洛美11月6日電 通訊|“這汪清泉改變了全村的生活”——記中國援多哥鄉村水利項目
新華社記者司源
“看到清水噴出的那一刻,我非常激動。過去,村民要走很遠去取水,而且河水常被牧群污染。現在,我們的困境終于結束了。”望著村口新打成的水井,多哥高原區東韋村村長、70歲的桑卡·堯維動情地回憶起出水那天的情景,“這汪清泉改變了全村的生活。”
這口水井由中國援多哥鄉村水利項目施工團隊鉆探而成。“我們在70米深處找到了穩定的地下水,這是整個地區一次成功的嘗試。”參與施工的多哥技術員卡塞涅·亞奧對記者說。
東韋村的故事,正是高原區“濁水變清”的縮影。該地區雨季降水豐沛但蓄水能力弱,旱季漫長干燥,而且地下水分布不均且水位較深。不少居民只能到河中取水或就地挖坑取水,水質混濁、蚊蟲滋生。水資源匱乏、飲用水不潔、取水難,長期困擾著該地區居民。
2024年11月,由江西中煤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承建的中國援多哥鄉村水利項目正式開工。該項目是落實2024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成果的重要舉措。項目計劃在高原區打成300口水井,并配備300套手壓泵,建成后將有效改善當地農村居民飲水條件,提升衛生健康水平,助力地區可持續發展。
項目負責人黃獻州告訴記者,目前已完成230口水井建設,其中113口已正式移交當地社區投入使用。
“大家能在家門口取到干凈的水,不需要再長途跋涉,這是真正的改變。”高原區尼米尼科佩村村長約馬·帕查說。
“這項工程讓我們的生活徹底改變,感謝施工團隊克服山路險阻,把清水帶到我們身邊。”佛久耶村村長詹加尼·查查感慨道。
黃獻州介紹,高原區地形復雜、地質條件多變,地下水多藏在巖石裂縫中,深度大多超過60米,加之氣候炎熱、交通不便、疾病肆虐,施工難度極大。為提高效率,中方技術團隊采用天然場探測法與電測深技術相結合的方式,大幅提升了鉆探成功率。
高原區區長馬加納韋·查查說,這一項目契合當地民眾緊迫需求,意義重大。“中方團隊克服艱險,與地方政府密切配合推進項目,令人欽佩。”
除了解決民眾飲水難題,項目還注重培養本地技術人才。亞奧告訴記者,他因該水利項目加入中國企業,“一年時間學到了很多”。他說,中方專家在施工現場手把手傳授經驗,從井位確定到鉆探施工、從事故處理到車輛維修,都是“邊干邊教、邊學邊練”。“我們邊學邊做,如今已經能夠獨立完成鉆井任務。”
如今,亞奧已成長為項目團隊中的骨干。“感謝中方專家耐心指導,這份工作讓我掌握了實實在在的技能,也讓我有能力為家鄉帶來清潔的水。”他說。
中國駐多哥大使王敏表示,該項目是中方踐行構建新時代全天候中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舉措。“這不僅是一項惠及民生的工程,更是中多友誼的象征。”(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