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黨斬獲紐約市長等三場選戰(zhàn),特朗普稱敗因在自身未參選及政府停擺。
在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重返白宮后的首次重大選舉中,民主黨一舉拿下紐約市長、弗吉尼亞州長和新澤西州長三個席位,為該黨在明年年底國會中期選舉尋求翻盤注入一線希望。
而特朗普則宣稱,共和黨此次敗選,是因為自己沒有參選,再加上選民抗議聯(lián)邦政府持續(xù)停擺。
11月4日舉行的三場選舉中,34歲的民主黨候選人馬姆達尼在紐約市長三角角逐中,以50.4%的得票率擊敗獨立參選的前紐約州長安德魯?科莫與共和黨候選人柯蒂斯?斯利瓦。
擁有南亞血統(tǒng)的馬姆達尼,將成為紐約市400年來首位穆斯林市長,同時也是100年來最年輕的市長。
![]()
弗吉尼亞州長選舉方面,46歲的民主黨前國會眾議員斯潘伯格,以57.5%的高得票率勝出,將成為弗州首位女州長。
53歲的民主黨現(xiàn)任國會眾議員謝里爾,在新澤西州長選舉中也以56.2%的得票率成功當選。
面對共和黨全線潰敗的局面,特朗普于星期二深夜在社交媒體發(fā)文稱:“特朗普沒參選,還有政府停擺,是共和黨今晚敗選的兩個原因。”
三場選戰(zhàn)里,馬姆達尼的勝出最受關(guān)注。
他自2021年起擔任紐約州眾議員,從政資歷尚不足五年,今年早些時候卻在民主黨初選中,憑借生活負擔議題與接地氣的短視頻宣傳策略,擊敗了在紐約州政壇根基深厚的科莫,迅速崛起為民主黨內(nèi)部最受矚目的新星之一。
美國分析人士認為,這三人的勝出,能讓去年丟失白宮和國會兩院的民主黨士氣大幅提振,重新拉近與渴望新面孔的支持者之間的距離。
其中,紐約市長選舉投票率創(chuàng)下1969年以來的新高,更凸顯出馬姆達尼的號召力。
這三位獲勝者在選戰(zhàn)中均以經(jīng)濟議題為核心,尤其聚焦生活負擔問題吸引選票,但政策立場存在差異:斯潘伯格和謝里爾屬于民主黨中間派,馬姆達尼則以社會主義者自居,政見明顯偏左。
馬姆達尼主張?zhí)岣咂髽I(yè)稅與富人稅,凍結(jié)紐約市不斷高漲的租金,并提供免費托兒服務(wù)與巴士服務(wù)等。
他在初選勝出后,共和黨便明確表示,未來選舉策略會將他視為民主黨的“代表面孔”,向中間選民強調(diào)其左翼政見。
特朗普甚至曾戲謔地稱他為“共產(chǎn)黨瘋子”,在選舉前一天還威脅,若馬姆達尼勝選,將削減給予紐約市的聯(lián)邦撥款。
如今馬姆達尼勝出后,部分華爾街投資者也表達了關(guān)注。
紐約作為全球金融中心,卻選出持左派立場的政治人物擔任市長,他們認為馬姆達尼的勝選,反而可能給民主黨明年的選舉帶來風險。
輿論還指出,國會中期選舉距離現(xiàn)在還有整整一年,期間存在極大的變數(shù)與轉(zhuǎn)折。
近期民調(diào)顯示,盡管特朗普的支持率有所下滑,但民主黨的支持度整體仍處于較低水平,且此次三場選舉的選民原本就傾向于民主黨,在去年的總統(tǒng)選舉中也并未支持特朗普。
有分析認為,對民主黨而言,星期二更具實際意義的或許是加利福尼亞州的另一場選舉:63.8%的加州選民支持州長紐森重新劃分國會選區(qū)。
這一結(jié)果或有助于讓多達五個眾議院席位在明年的中期選舉中實現(xiàn)翻盤、倒向民主黨,從而與共和黨在得克薩斯、密蘇里、北卡羅來納和俄亥俄等州進行的對自身有利的選區(qū)重劃形成抗衡。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