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5日,王傳君憑借《春樹》獲第38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成為第七位華人東京影帝。
![]()
這一獎項,無疑是亞洲乃至國際影壇對他演員身份的又一次重量級肯定。
然而,伴隨著榮譽而來的,并非只有掌聲
爭議的焦點集中于《春樹》是一部“大女主”電影,白百何的戲份據稱超過70%,卻未獲認可,而王傳君的出場時間僅約40分鐘,甚至少于女配角劉丹,卻被評為最佳男演員。
更甚至于,11 月 3 日,白百何 “還能這么操作…” 的微博及朋友圈 “得魚忘筌” 的漫畫,被解讀為質疑獎項不公,更有 “同片不能兼獲男女主獎”“資本操控評審” 等傳言發酵。
網絡上隨之掀起了一場關于“值不值得”的討論:一個戲份不多的男主角,是否配得上一個最佳男主角獎?
事實上,無論是電影還是電視劇,就不能用戲份的多少去衡量一個演員的演技。表演獎項評選的核心,是質量而非數量。
在頒獎禮上,王傳君自陳內向性格,并深情感謝了在片中“照亮”自己的搭檔白百何與劉丹,也向妻子齊溪及家人表達了感激。從《愛情公寓》的關谷神奇,到《我不是藥神》中的呂受益,再到如今的東京影帝,王傳君的演藝之路,清晰地印證了他從喜劇偶像向實力派演員的徹底蛻變。
![]()
此外,制片方以男主角獎項申報也存在爭議,但回顧電影史,類似情況并不鮮見。
2004年周星馳的《功夫》中,“包租婆”元秋在香港和臺灣地區就曾分別被申報女主角和女配角,且都被認為合理。不同電影節、不同文化語境下,對表演價值的評判本就存在多元標準。
![]()
王傳君的獲獎,本質是評審團對表演質感的認可,而非對戲份多少的衡量。當爭議漸息,更值得關注的,是演員為角色傾注的誠意,以及獎項背后對電影藝術多樣性的包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