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1月5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一則簡短通告,就讓無數人的心提了起來。
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疑似遭微小碎片撞擊,原計劃當日的返回任務緊急推遲。
這則消息,瞬間揪緊14億中國人的心,所有人的心中都有很多個疑惑。
![]()
航天員是否安全?飛船損傷有多嚴重?6名航天員在太空還能待多久?
其實大多數人對于太空總是有著太多美好的幻想,要么是想著到了開工之后就能看到滿眼的星辰,要么就是想著外太空是奇妙瑰麗的。
但是太空從不是溫柔鄉,尤其是近地軌道,早已成了“垃圾場”。
![]()
很多人以為,大碎片才是航天器的天敵,可事實恰恰相反。
地面控制中心能監測到大于1厘米的碎片,不足94萬個,真有危險,航天器還能變軌躲避。真正的“隱形殺手”,是那些小于1厘米的微碎片,他們不僅個頭小,數量還是無比的多,已經高達1.28億個了。
它們小到現有監測網絡根本抓不住軌跡,卻能以7—15km/s的速度狂飆,相當于步槍子彈的8倍。
這就別說是0.5厘米的鋁屑,就算是0.8毫米的碎片,都能擊穿飛船。
![]()
2022年聯盟號飛船就是栽在這上面,當一個小碎片“狂飆”而來的時候,冷卻劑泄漏,最后只能緊急派船救援。
這次神舟二十號撞上的,大概率就是這類“奪命微粒”,誰能不慌?
![]()
大家可千萬不要以為神舟飛船沒有做防護,它身上可是用了類似國際惠普爾盾的多層防護結構。
外層鋁屏先把碎片撞碎,間隔層分散能量,內層艙壁吸收剩余沖擊力,走的是“以碎制碎”的路子。
![]()
中國空間站更下血本,艙段用玄武巖和芳綸復合材料做填充防護,航天員還專門出艙給重點設備加裝防護裝置,再加艙體泄漏監測系統,按理說該萬無一失。
可微碎片的威力實在太猛,撞擊瞬間產生的壓力能讓金屬汽化,形成超高溫等離子體團,這哪里是“擊穿”,簡直是“氣化毀滅”!
防護在這種沖擊力面前,還是顯得有些脆弱。
![]()
事故發生后,地面控制中心和航天員立刻進入緊急狀態,核心就是做兩件事。
評估影響、排查風險,推進系統不能出岔子,不然飛船沒法控制。
熱防護層更是重中之重,返回大氣層時要承受2000℃高溫,稍有破損就是滅頂之災。
乘組已經轉移到核心艙安全工位,狀態暫時穩定,但每一分每一秒的排查,都像在跟死神賽跑。
![]()
誰也不敢掉以輕心,畢竟載人航天,差一絲一毫都可能釀成悲劇。
好在中國航天早有后手,沒把所有雞蛋放一個籃子里,這或許就是咱們中國人的“高明之處”吧。
神舟二十二號飛船已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完成總裝測試,依托長二F火箭“發射1發、備份1發”的滾動待命模式,72小時內就能做好發射準備,一周內就能把航天員接回來。
![]()
這就像給航天員上了“雙保險”,只要評估出飛船損傷嚴重,救援飛船隨時能升空。
而大家最關心的“6名航天員能否長駐”,答案其實很明確。
完全沒問題!
![]()
中國空間站從設計的開始,就把“6人長期駐留”當成基準,還特意做了3人、6人兩種工作模式。
就說電解制氧子系統,3人用低擋位,6人就調高檔位,產氧速率跟著提上來,氧氣供應絕對夠。
![]()
更關鍵的是物資,天舟八號貨運飛船早送了6噸物資上去,夠3名航天員用9個月,再加上神舟二十號乘組自己帶的儲備,6人短期生活根本不愁。
都說咱們中國人喜歡“囤貨”但是也就是這所謂“過度儲備”,卻能夠在關鍵時刻成為應對突發情況的最好對策。
現在看來,這步棋走得太對了!
可這次事故,更像一記警鐘,敲醒了所有人。
![]()
太空環境正在變得越來越危險,各國都在搞星座計劃,到2030年,在軌衛星數量會從2.4萬個暴漲到7萬個,軌道物體數量呈指數級增長,微碎片只會越來越多,未來航天器遭遇撞擊的風險,只會更高。
這次神舟二十號的遭遇,既是對咱們中國航天應急體系的實戰檢驗,也給未來防護技術升級提了個醒。
如果僅僅靠被動防護的話,那是完全不夠的,關鍵時刻我們必須主動出擊。
不過,目前來說的好消息就是咱們中國沒閑著。
![]()
中科院牽頭的“天基激光清除系統”已經完成原理驗證,未來能通過空間站搭載的高能激光束,讓微碎片表面氣化產生推力,引導它們墜入大氣層燒毀。
一旦成功部署,就能構建起毫米至厘米級碎片的立體防護網,給航天員和航天器筑起更結實的“防火墻”。
現在,神舟二十號的排查還在繼續,返回時間暫定11月8日前確定。
如果一切順利,飛船可能走“快速返回”流程,8小時就能落地。
![]()
要是需要維修,返回就得再延后。
但無論如何,“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哪怕影響部分空間科學實驗數據,也絕不能拿航天員的生命冒險。
這次事故,讓我們看清了太空探索的殘酷,也看到了中國航天的底氣。
![]()
從應急救援的快速響應,到空間站的充足儲備,再到未來主動清除碎片的技術布局,我們的每一步都透著嚴謹和靠譜。
6名航天員目前沒有什么安全顧慮,哪怕是長駐也有保障。
![]()
我們作為普通民眾能做的,就是相信中國航天團隊。
我們一定要相信他們會帶著航天員,平安回家。
而這次經歷,也會成為中國航天繼續前行的動力,讓我們在探索宇宙的路上,走得更穩、更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