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陳曦 通訊員 都業良
10月27日清晨,天津港碼頭橋吊林立,集裝箱裝卸作業井然有序。通過“智能查驗助手”、三維機器視覺監控網絡等智慧監管手段,天津海關正以科技之力,讓傳統口岸監管模式發生深刻變革,為外貿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智能查驗助手”提升通關效率
在港區查驗平臺,查驗關員趙根源手持查驗終端。不一會兒,海關“智能查驗助手”就彈出了一票進口膨化食品的查驗任務提示。
“清單式檢查自動標注需重點核對企業注冊信息、包裝及標簽、木質包裝檢疫、涉關項目檢查等內容。”他一邊說著,一邊用查驗終端拍照錄證,并對照屏幕上清晰列出的查驗要點逐一核查。不到10分鐘,查驗便順利完成。他在終端提交“查驗未見異常”的結果后,系統便同步將放行指令推送至企業與港口物流系統。
“以前查驗沒這么高效。”趙根源回憶道,“過去要登錄多種系統查詢監管要求、風險預警信息、歷史案例資料等內容。遇到復雜問題還得反復查閱資料、多部門溝通請示,光準備工作就得花費至少30分鐘。現在有了查驗助手,系統可以提前整合報關數據、智審信息、艙單提示等內容,甚至會標注出易出問題的關鍵項,不僅節省時間,還能避免遺漏重點。”
這樣的高效體驗,也讓天津國際物流有限公司業務經理王建軍深有感觸。“檢查助手還有便捷通關措施的提示功能。”王建軍舉例說,例如進口糧食,檢查助手會提示關員企業申請附條件提離的情況,滿足條件的貨物就可以提前放行,大幅提高通關效率。
這一變化源于“十四五”期間天津海關加快推進的水運集裝箱智慧貨管場景鏈建設。與海關傳統查驗模式相比,“智能查驗助手”像個“專業顧問”,能夠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結合商品特點和查驗作業情況,給予現場關員精準式、伴隨式的提示和幫助。
智慧物流平臺優化口岸運行
在天津新港海關視頻監控中心,記者看到,關員正緊盯大屏上的實時圖像和報警數據,動態監控著進口船舶抵離港、貨物裝卸船、集裝箱堆存等情況。
在這里,一場從“看得見”到“看得清”的轉變正在悄然上演。“面前的這面大屏最多可以同時展現72路攝像頭信號。”業務運控中心值班關員張澤豪說,“之前,我們需要人工切屏45次才能全面監控一遍碼頭情況。現在,我們搭建起了三維機器視覺監控網絡,能夠自主實時捕捉識別監控碼頭內的車輛、集裝箱、人員等目標,并將統計數據和報警信息實時展示在大屏幕上。”
通過開發智慧物流管控平臺,建設業務運行監控中心,天津海關設立智能化風險甄別模型,通過對監管模式的智能化、全方位改革,實現了從提出風險、數據建模、智能分析、生成預警到預警處置的監管閉環。
“十四五”期間,天津海關探索建設了涵蓋進出口集裝箱裝卸、運輸、堆存、進出卡口全流程的口岸內外貿一體化智慧管控新模式。以對堆存集裝箱的監管為例,天津海關通過構建場位集裝箱電子堆存模型,用顏色就能區分空重箱、內外貿、進出口等情況,只需鼠標點擊任意集裝箱,就可以實時查看箱內貨物屬性、申報信息等。
“更重要的是,通過港口信息、實貨數據與海關業務邏輯的交叉比對,我們能夠有效捕捉和預警重點場區內開箱門、空箱超重等異常行為。”張澤豪說。最近,天津海關查發了進境的集裝箱空箱夾帶糧食1.35噸,現場開箱發現集裝箱內有發霉的豆類和活體昆蟲,有效守護了國門生物安全。
此外,智慧海關還與智慧碼頭正在深度融合。在天津海關,監管指令嵌入了碼頭的無人自動化裝卸、物流等作業環節。車載式無人集裝箱機檢設備能夠幫助海關順勢開展機檢查驗,全程無需人員到場,即可實現“無感”通關。
“通過海關的智慧物流管控措施,有效提高了港口作業效率。今年9月,我們高效完成大型集裝箱船舶‘地中海阿林娜’號23534標準箱裝卸作業,刷新了天津港集裝箱船舶單航次作業量歷史紀錄。”天津港第二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下一步,天津海關將繼續踐行“智慧海關、智能邊境、智享聯通”的理念,堅持高效服務與風險防范并重,不斷鞏固“智慧海關”建設成果,為維護國門安全、促進外貿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科技支撐。
來源:科技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