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劉禹鋮的一個簡單動作——傳球、撿球,卻被外界誤讀為“進入教練組”,這個美麗的誤會背后是中國新秀楊瀚森在NBA的悄然成長。
“一覺醒來成為教練組成員”,劉禹鋮對自己最近的網絡走紅感到哭笑不得。這位青島男籃前翻譯,目前正陪伴中國球員楊瀚森征戰NBA。
針對近期網絡上流傳的“劉禹鋮進入開拓者教練組”的說法,他本人通過社交媒體澄清,這完全是一場誤會。
![]()
“我的任務和當初去美國一樣,就是負責楊瀚森的翻譯和日常的一些事務,”劉禹鋮解釋道。而這場誤會的產生,實際上源于一個積極信號——楊瀚森的英語水平進步神速,已能基本獨立與隊友、教練溝通,這使得劉禹鋮在訓練中的翻譯工作量減少。
01 誤會緣何而起:從翻譯到“教練”的奇妙轉變
事件源于一段網絡熱傳的視頻。畫面中,劉禹鋮正為開拓者隊球員克林根傳球并進行賽前熱身。這一場景迅速引發外界猜測,甚至有解說員表示劉禹鋮已不再擔任楊瀚森的專職翻譯,而是進入了開拓者教練組。
真相卻是一場美麗的誤會。
劉禹鋮在訓練時常事務減少,于是主動承擔了一些為球隊撿球、傳球的輔助工作。“在CBA青島隊做翻譯時,我也常做類似工作,”劉禹鋮表示。他珍惜這樣的機會,享受陪伴球員成長的過程。
資深解說王子星對劉禹鋮的應對方式表示贊賞,稱其發言藝術甚至超越了翻譯專業能力。面對誤傳,劉禹鋮以楊瀚森英語進步為由,輕描淡寫地化解了危機,展現出高超的溝通技巧。
02 楊瀚森的融入進展:語言突破背后的努力
楊瀚森的語言能力提升確實顯著。從選秀初期需要大量翻譯協助,到現在已能獨立與隊友、教練進行基本溝通,他的進步速度令人驚喜。
在今年9月底的開拓者媒體日活動上,與兩個月前選秀大會發布會相比,楊瀚森更希望通過英語表達,向翻譯求助的次數明顯減少。他甚至還自我調侃說自己偶爾會使用一些“中式英語”,展現出更加放松的心態。
楊瀚森曾在其《球星看臺》的文章中提到:“不要擔心,我在努力的學習英文,希望不久的將來,我能更加流利的和大家交流。”如今看來,他正一步步朝著這個目標邁進。
除了語言能力的提升,楊瀚森也在積極適應NBA的比賽強度。據觀察,他的體重已從選秀時的118公斤增長到122公斤,明顯增強了身體對抗能力。
03 挑戰與適應:NBA新秀的艱辛歷程
盡管進步明顯,但挑戰依然存在。劉禹鋮作為楊瀚森在美最親密的伙伴,透露了這位中國新秀面臨的困難。兩人均被NBA的強度、速度和籃球理念所震撼,經歷了“觀念打碎與重建”的艱難過程。
“這條鴻溝比想象中更深——速度、對抗、意識、穩定性……不是短期努力就能彌合,”劉禹鋮坦言。
本賽季至今,楊瀚森代表開拓隊出戰5場常規賽,場均出戰5.8分鐘,得到1.8分0.8籃板0.4封蓋。開拓者隊也多次將他下放至發展聯盟訓練,隨后又召回,這是新秀球員常見的成長路徑。
主帥比盧普斯表示:“楊瀚森在適應環境、理解我們的戰術體系方面做得很好。”這一評價給予楊瀚森不小的信心。
在開拓者隊,內線第一選擇是克林根,楊瀚森需要競爭的是第二中鋒的位置。考慮到羅伯特·威廉姆斯三世的傷病歷史,楊瀚森有望通過努力贏得輪換位置。
04 跨文化支持:翻譯的多重角色
劉禹鋮在NBA的角色遠超傳統翻譯的范疇。他不僅是語言橋梁,還是文化導航員和心理緩沖墊[citation:11。
他幫助楊瀚森搞定社交禮儀、租房、簽手機卡等生活事務,甚至在首秀前親自為他彩排握手順序。這種全方位支持對一位遠離家鄉的20歲新秀來說至關重要。
劉禹鋮并非英語科班出身,他畢業于中國海洋大學海洋與大氣學院。但他的英語水平卻備受認可,特別是在翻譯的準確性和地道表達方面。
他自學英語的方法值得借鑒:一是主動尋找語境,與外援交流提升;二是隨身記錄詞匯,每日復盤迭代。這種方法論不僅適用于語言學習,也是快速適應新環境的通用策略。
正如劉禹?誠所言,楊瀚森正在默默加練,思考如何彌補差距、爭取上場時間。“他付出的努力不應被輕易否定。”
未來會有更多中國青年踏上這條“追夢”之路,過程必然充滿坎坷、汗水與無力感,但重要的是堅持本身。當楊瀚森在賽場上逐漸找到自己的節奏,當他的英語交流越發流暢,中國籃球的國際旅程也在這種日常積累中悄然向前邁進了一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