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狂歡眾力援,飯圈文化惹爭議!” 當 1104 架無人機在夜空組成專屬圖案,當國內外多地大屏循環播放慶生內容,乒乓球世界冠軍孫穎莎的 25 歲生日,徹底打破了體育圈的低調常態。她憑實力成為賽場 “頂流”,卻因這場 “高調” 慶生遭輿論 “痛批”,就連央視過往對體育圈飯圈化的警告,也再度被翻出 ——“這病得治!”
![]()
本是粉絲與官方的 “好意祝福”,最終卻演變成 “鋪張浪費” 的爭議焦點,而身處風暴中心的孫穎莎,成了這場風波的 “背鍋俠”。作為乒壇首位因非賽場因素出現口碑下滑的運動員,她甚至面臨著大批 “黑粉” 涌現的風險。
![]()
粉絲的瘋狂應援化作運動員的現實苦惱,商業價值與競技狀態的平衡,也成了擺在明星運動員面前的最大難題。那么,孫穎莎的生日究竟引發了哪些連鎖 “后果”?央視又曾如何評價這類 “亂象”?
![]()
時間回到 2025 年 11 月 4 日,這位乒乓球世界冠軍迎來 25 歲生日。原本平凡的日子,卻因一系列 “超規格” 慶祝變得格外特殊。
![]()
官方層面的重視率先拉開序幕。河北省體育局一早便在官方賬號卡點發布慶生視頻,不僅送上生日祝福,還特意強調孫穎莎 “河北運動員” 的身份。更值得關注的是,該局當天連發三條視頻的待遇,在其他運動員身上極為罕見,以至于有球迷調侃:“河北這是把孫穎莎當‘長公主’在寵。”
![]()
視頻中,河北省體育局詳細梳理了孫穎莎的成長軌跡:2000 年生于石家莊,5 歲進入和平西路小學接觸乒乓球,10 歲入選省隊,15 歲晉級國家二隊;2017 年日本公開賽上,不滿 17 歲的她從資格賽一路突圍,爆冷斬獲女單、女雙雙冠,一戰成名;如今,她已憑借穩定發揮,連續 173 周穩居世界排名第一的寶座。
![]()
這份高調宣傳,既展現了官方對孫穎莎的自豪,也點燃了粉絲的熱情 —— 河北省體育局在評論區發起的祝福留言活動,收獲了 17.6 萬點贊,不少網友直接以 “河北長公主” 稱呼孫穎莎,祝愿她 “健康漲球”。不過,熱鬧背后也暗藏擔憂,有聲音指出:“體育局應做好保護,別讓過度關注消耗運動員的精力。”
![]()
除了河北省體育局,河北正定乒協也組織工作人員集體拍攝慶生視頻,眾人整齊列隊喊出 “生日快樂”,儀式感拉滿。但相較于官方,粉絲的應援規模更為驚人,甚至有些 “超出預期”。在廣州,1104 架無人機在廣州塔旁升空,不僅勾勒出孫穎莎打球的動態畫面,還點亮 “莎莎生日快樂” 的字樣,璀璨夜景吸引眾多市民駐足拍照,就連國際乒聯都轉發相關視頻送上祝福。
![]()
不止廣州,重慶、南京、石家莊等國內城市的戶外大屏,均循環播放孫穎莎的慶生內容,就連新疆喀納斯這樣的偏遠地區,也加入了應援行列;國外方面,紐約時代廣場、日本池袋商圈、馬來西亞核心地段的廣告位,均被孫穎莎的慶生素材占據,這般排場,已然超越不少娛樂圈明星。
![]()
品牌方也順勢加入這場 “狂歡”,美團等 20 余家企業同步策劃應援活動。然而,這場聲勢浩大的慶祝,很快引發負面評價。不少人批評此類行為 “鋪張浪費”,認為是飯圈文化在體育圈 “越界” 的表現。網友的負面留言中,有人搬出 “父在不留須,母在不慶生” 的傳統觀念,直言大規模慶生不合規矩;也有人指出,這種過度娛樂化的操作,早已偏離體育精神的本質,對運動員的長期發展并無益處。
![]()
事實上,孫穎莎本人始終保持低調。她在社交平臺發布感謝內容時,未施粉黛,照片中甚至能清晰看到臉上的痘痘;生日當天也未舉辦華麗派對,僅以一段樸素的文字表達對祝福的感動。但粉絲的 “熱情” 終究將她推上風口浪尖,“體育圈飯圈化” 成為爭議核心。
![]()
這并非央視首次關注該問題,此前央視便曾批評體育圈飯圈化現象,認為其會干擾運動員訓練與比賽節奏,影響賽場發揮。此次孫穎莎的生日應援,再度讓這一話題成為焦點,有觀點犀利指出:“袁隆平、莫言等為國家作出卓越貢獻的人物,都未曾有過如此大規模的慶生場面,一位 25 歲的運動員卻享受這般待遇,顯然不合時宜。”
![]()
面對質疑,粉絲群體也有自己的委屈。他們表示,應援活動并未涉及 “拉踩其他運動員”,只是單純表達對孫穎莎的喜愛,品牌方借機宣傳亦是正常商業行為,并無不妥。雙方各執一詞的爭論,反而讓孫穎莎陷入更被動的境地。
![]()
賽場之外的孫穎莎,向來以 “接地氣” 的形象示人。有網友拍到她為趕赴全運會,身著普通衛衣乘坐經濟艙,在座位上脫鞋蜷腿找東西的模樣,與普通女孩并無二致;更讓人意外的是,她的國家隊雙肩包里,常年備著三盒布洛芬 —— 只因頻繁打滿高強度比賽后,常出現低燒癥狀,卻連專門處理病癥的時間都沒有。隊友孫銘陽曬出與她的合照時,親昵稱呼她 “小胖墩”,這一昵稱登上熱搜后,也讓大眾看到了她賽場下可愛的一面。
![]()
低調的性格背后,是孫穎莎實打實的硬成績。國際乒聯在她生日當周公布的排名中,她以 11600 分的高分,繼續穩坐世界第一的位置,這已是她連續霸榜的第 173 周。這份成績的背后,是她每周 12 小時高強度訓練,外加 5 小時康復治療的持續付出 —— 這樣靠競技實力贏得的認可,與靠綜藝曝光維持熱度的明星,有著本質區別。
![]()
然而,飯圈文化的滲透,并非僅存在于孫穎莎身上。近年來,無論是娛樂圈還是體育圈,類似問題屢見不鮮。此前央視便曾發文批評娛樂圈 “陰柔風潮”,指出部分男性藝人妝容過濃、動作扭捏,可能對青少年價值觀產生不良影響;例如,成龍代表的 “硬漢形象” 逐漸被流量小鮮肉取代,吳京因在采訪中質疑某男團成員 “是男是女”,便遭到粉絲大規模攻擊。這些現象甚至引發教育部門關注,還專門提出 “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 的相關提案。
![]()
孫穎莎的案例,更折射出體育與娛樂邊界逐漸模糊的現狀。盡管她曾兩次在奧運會女單決賽中不敵陳夢,未能斬獲該項金牌,但她的商業影響力,卻遠超不少手握全滿貫的前輩。這種 “成績與商業價值錯配” 的情況,本身就容易引發爭議。即便孫穎莎多次公開表示 “希望大家多關注賽場表現”,但粉絲的應援熱情與資本的逐利需求,并未因此降溫。
![]()
隊友陳夢曾公開為她發聲,稱 “孫穎莎是年輕人的好榜樣”,但兩隊粉絲之間的頻繁爭吵,仍對國家隊的內部團結造成了潛在影響。更值得警惕的是,過度應援已切實給運動員帶來額外壓力:今年 7 月,便有球迷拍到孫穎莎為趕上粉絲見面會,凌晨改簽航班橫跨大半個中國,在機場狂奔時口罩都歪斜的畫面;甚至連乒超聯賽,都將 “球迷互動條款” 與獎金分配掛鉤,迫使運動員不得不投入更多精力 “寵粉”。這種商業利益與競技體育的深度捆綁,讓外界不禁擔憂:運動員的正常訓練與比賽狀態,是否會因此受到干擾?
![]()
歸根結底,孫穎莎的生日爭議,本質上是飯圈文化在體育圈 “扎根蔓延” 的縮影。盡管央視早已呼吁 “讓對運動員的支持回歸理性”,但現實是,只要背后存在利益驅動,這類過度應援、飯圈化的現象,便難以徹底消失。
![]()
對于孫穎莎而言,她無疑是這場風波中的 “受害者”—— 她只想專注于乒乓球事業,卻屢屢被卷入與競技無關的是非之中。這一事件也為所有人敲響警鐘:體育明星的價值,理應靠賽場上的成績定義,而非生日應援的排場大小;對運動員的支持,更該回歸理性,讓他們能在不受干擾的環境中,專注于為國爭光的初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