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惟芳”牡丹計劃嫁接30棵左右
![]()
種子是牡丹產業發展的基礎
深秋時節,我市各大牡丹種植基地陸續開展牡丹嫁接擴繁工作,此舉將有效豐富花色品種、延長牡丹花期、促進產業發展。種子是農業的“芯片”,種業安全直接關系糧食安全與鄉村振興大局。近日,《菏澤市牡丹產業發展促進條例》公布施行,標志著全市牡丹產業發展有了“護身符”,對加強牡丹種質資源保護、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產品開發、加強品牌培育以及弘揚牡丹文化,都具有重要意義。
深秋時節牡丹嫁接擴繁
“利用最近幾天好天氣,我們抓緊時間對園內牡丹進行田間管理。”11月5日,天氣晴好,曹州百花園牡丹專家孫文海帶領技術人員清理田間雜草、嫁接牡丹。
時至深秋,牡丹枝葉次第枯萎凋零。“這是今年新命名的牡丹品種‘惟芳’,花呈粉色,花朵直徑約20厘米,我們計劃嫁接30棵左右。”孫文海介紹,這棵牡丹高約1.5米,枝頭還殘留著不少黑色的牡丹籽。
“2010年前后,我以‘如花似玉’為母本,與‘藍田玉’進行定向雜交,之后經過多年觀察、篩選。”孫文海說,直到2015年,這批雜交牡丹后代中有一棵展露芳容,花大色艷,觀賞性強,性狀穩定,具備新品種命名資格。7月份,在菏澤文旅部門的推動下,這個新品種被命名為“惟芳”。
距離“惟芳”不遠處,有一棵“綠幕隱玉”。該品種是熱播劇《國色芳華》中“瓊臺玉露”的原型,在今春牡丹花季受到廣大游客的青睞。綠牡丹是牡丹中的珍品。據《亳州牡丹史》記載,亳州有從菏澤引種的綠牡丹:“更有綠色一種,色如豆綠,大葉白花,千層起樓,出自鄧氏,真為異品,世所罕見。”
“‘綠幕隱玉’是曹州百花園于20世紀80年代培育的牡丹品種,初開時為綠色,盛開后綠中泛白,呈繡球型,花香濃郁,現已成為市場上備受歡迎的牡丹品種。”孫文海介紹。
《國色芳華》以唐朝為背景,講述了商戶之女何惟芳,在雅冠長安“花鳥使”蔣長揚的協助下,結成“匠人與投資人”組合,從培育牡丹起家,最終實現濟世報國理想的勵志故事。隨著電視劇播出,“菏澤牡丹賣爆了”話題一度登上社交媒體熱搜主榜TOP4。劇中牡丹花的雍容華貴之態、國色天香之姿深深吸引了廣大觀眾。我市作為電視劇《國色芳華》牡丹及芍藥花卉贊助的官方合作伙伴,市文旅局(廣播電視局)會同牡丹區為該劇拍攝提供了2500余棵牡丹和芍藥,向廣大觀眾集中展現了菏澤牡丹、芍藥的雍容華貴。
11月4日下午,一批新購牡丹、芍藥苗運進曹州百花園。通過持續嫁接擴繁,未來曹州百花園的牡丹花海將更加壯觀。
匠心育“國色”
“這一棵是‘景玉’,旁邊那棵是‘文海’。”孫文海指著曹州百花園內的兩棵牡丹介紹。“景玉”與“文海”這兩個牡丹新品種,分別以孫景玉、孫文海父子二人的名字命名。“景玉”于1981年命名,花朵碩大、花色雪白,已成為白色系牡丹中最受歡迎的品種之一。“文海”于2005年前后開始培育,2017年經中國花卉協會牡丹芍藥分會審核登錄。從1981年到2017年,時隔36年,一白一紅兩個牡丹新品種,將孫景玉、孫文海父子的名字載入中國牡丹發展史冊。
牡丹種是產業發展的基礎。4月份是菏澤牡丹花開時節,也是育種時節。每年花季,孫文海便帶領工作人員開展定向雜交育種。“通過定向雜交育種,我們選育出花大色艷的品種,然后擴繁、推廣,提高牡丹的觀賞性。”孫文海說,“培育一個牡丹新品種一般需要10年以上。”據其介紹,從授粉、結籽到播種、育苗,培育的牡丹新品種六七年才能初開花,其中付出的艱辛是局外人難以想象的。
“初開花之后的第二年或者第三年才能用于育苗,牡丹苗達到一定數量才能申請新品種鑒定。”孫文海說,牡丹新品種鑒定,要核實性狀描述的準確性,性狀的特異性、一致性、穩定性以及品種數量。
漫步菏澤牡丹花海,隨意指一朵花,花農便能道出它動聽的名字,講述一段動人的故事。景玉、文海、笑之、邦寧紫、守重紅……細數這一連串以菏澤人名字命名的牡丹新品種,不禁讓人感嘆菏澤牡丹從業者所付出的汗水與心血。
中國是牡丹原產國,牡丹新品種的研發和推廣,對擴大牡丹譜系、豐富花色品種、延長牡丹花期、培育鮮切花等具有重要意義。“菏澤作為世界上知名的牡丹種苗基地和出口基地,之所以長盛不衰,就在于我們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牡丹新品種。”中國油用牡丹創始人、牡丹世家二十四代傳人趙孝慶自豪地說。
保護種子留住“根”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良種孕育希望,種業被視為“現代農業的芯片”,升級農業“芯片”是推動農業持續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有力保障,也是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堅實基礎。
近年來,境外間諜情報機關不斷加大對我國糧食領域的滲透,違法獲取我國大豆、玉米、水稻等農作物基因數據,嚴重威脅我國糧食安全。11月3日,國家安全部微信公眾號發布《斬斷田間竊密黑手》一文,揭示我國種業領域“諜影重重”、外國情報機關對我國糧食數據和種質資源虎視眈眈的現狀,引發廣泛關注。這也從側面反映出種子對于一個國家的重要性。
10月10日,《菏澤市牡丹產業發展促進條例》公布施行,標志著全市牡丹產業發展有了“護身符”。瀏覽該條例可見,第一章為“總則”,第二章即為“種質資源保護與種植管理”,該章共包括8條內容,條理清晰,操作性強。
其中明確,林業主管部門應當加強牡丹種質資源保護,組織開展種質資源普查、收集、整理、鑒定、登記、保存、交流、利用等工作,保護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推動牡丹新品種培育、引進、交流和推廣。
林業主管部門應當建立瀕危品種、珍稀品種、特有品種以及100年以上株齡牡丹等檔案,制定分類保護措施。除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情形外,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采伐、移植評定為古樹名木的牡丹植株。
條例還鼓勵牡丹新品種的培育,支持科研機構、高校、企業及個人開展多樣化、特色化牡丹品種選育,培育適應性強、觀賞價值高、經濟效益好的牡丹新品種,并鼓勵支持對牡丹新品種依法申請植物新品種權。
《菏澤市牡丹產業發展促進條例》的實施,對加強牡丹種質資源保護、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產品開發、加強品牌培育以及弘揚牡丹文化,都具有重要意義。
菏澤報業全媒體記者 姜培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