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電影《向光花盛開》海報。
片 方供圖
10月24日,電影《向光花盛開》在全國公映。路演過程中,我們收到了2000多條信息,有個女孩子流著淚對我說:“我有抑郁癥”……他們很勇敢,讓我感到做這件事的價值和意義。
我和《向光花盛開》的故事始于2021年。那年,我在媒體上看到一則關于“網絡勸生者”徐世海的報道,我的心像被人用拳頭狠狠擊了一下,震驚,心痛。跑到河南跟徐世海喝了一頓大酒后,我對他說:“把你的經歷拍成電影,我拍我演,你信我嗎?”他愣了一下,吐出一個字:“行!”就這樣,我拿到了獨家改編授權。
坦白講,作為導演,《向光花盛開》是我真正意義上的電影“開刃作”。30年演藝生涯,我深知作品好不好,劇本是根本。為了不負眾望,第一稿創作,我請來中戲同學呂小品。為搜集素材,呂小品“臥底”進入了一些群,一個個孩子的真實案例,深深震撼了他。這讓我第一次感受到這類題材的創作壓力,當然更堅定了要把它拍下去的決心。慢慢地,許多人知道我在籌拍一部公益電影,紛紛來幫忙。電視劇《家常菜》的編劇王力扶來了,《天下長河》的編劇張挺也擔任了文學編輯,劇本一做就是3年。
劇本完成后是融資。帶著劇本,我跑了一大圈,認識的、不認識的,熟悉的、不熟悉的,只要誰跟我說“有意向”,無論在哪,我就帶著本子去。好幾家很真誠地對我說:故事特別好,但從市場角度看,“有風險,得慎入”。
不能用我的情懷來綁架別人,這不厚道!既然我是發起人,那就我主投,不夠,就去借,再難也要把它拍出來。在關鍵時刻,芒果超媒伸出援手。他們說:“您為孩子們發聲,我們支持您!”
從選擇演員到場景設置,克制、樸素、真實是《向光花盛開》的風格。5年創作,每當我感到堅持不下去,耳邊都會響起徐世海對我重復的那句話:“我其實就想問問他們,到底為什么……”我也很想知道“到底為什么”。跑遍北京各家三甲醫院的精神專科、抑郁癥治療中心,我就想知道,是什么樣的心理困境讓一個年輕生命選擇決絕地告別世界?現在的青少年究竟處在怎樣的網絡環境中?《向光花盛開》沒有給出直接答案,但我想做第一個“掀簾子”的人。《向光花盛開》不僅是一部影像,我還想把它當作顯微鏡和手術刀。
作為文藝工作者,我們經常會說使命、擔當、責任,但怎么做呢?我想,就是一次次全身心投入,一次次不計回報付出。是觀眾支撐了我們,我們理當為更多觀眾去創作。
5年里,我想用最真實的鏡頭展現少年們掙扎的內心世界,探究他們悲觀與苦楚背后更深層的誘因。我也想將鏡頭對準那些失去孩子的父母,記錄他們在沉默與自責中如何繼續生活。
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守護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刻不容緩,沒有人是旁觀者,這是我最迫切的呼吁。去鼓勵,去接受,去理解,去陪伴孩子們一步步走出陰霾,讓他們擁有真正“向陽而生,向光而行”的勇氣。
這是一個導演的自述,一個文藝工作者的責任,也是一位父親的心聲。
(作者為演員、電影《向光花盛開》導演)
《 人民日報 》( 2025年11月06日 20 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